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042822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弃疾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庆元元年落职,四年,复主管冲佑观。久之,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无使,四年,宁宗召见,言盐法,加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奉朝请。寻差知镇江府,赐金带。坐缪举,降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辞免。进宝文阁待制,又进龙图阁、知江陵府。令赴行在奏事,试兵部侍郎,辞免。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赐对衣、金带,守龙图阁待制致仕,特赠四官。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轩。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末作:古代指工商业。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B.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C.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D.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对”是古代君王议事决策的一种方式。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宗教等方面的问题。
B.“庆元元年”,“庆元”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元年”则指的是使用年号的第一年。
C.“以‘稼’名轩”体现了文人雅士给自己的书房或居所命名的雅趣。唐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的“陋室”也是如此。
D.“长短句”作为词的别名,主要出现在宋代以后,与唐代作为一种诗体名的“长短句”意义有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归宋后,展现非凡才能。他论述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时的人才,切中时弊, 后又作《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廷,对形势的分析周密完备。
B.辛弃疾受赏识,却遭小人忌恨。宁宗与他讨论盐法相关事宜,提拔了他的官职,还赐给他金带以示恩宠。后来,由于被小人诬陷举报,辛弃疾最终受降职处分。
C.辛弃疾屡请辞,未受朝廷任命。差遣为绍兴知府、两浙东路安抚使时,他推辞不受。任命他为兵部侍郎时,也又推辞。后来被授予枢密都承旨,只是还没有受职就离世了。
D.辛弃疾重农业,关注社会现状。他认为人生在于勤劳,要重视务农。南方存在贫富差距的原因,除过多的人从事商业影响了农业之外,还与土地兼并之患兴起有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2)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可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曰A河将害B城C事D急矣E虽禁军且为我F尽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徙”在古代是贬官的意思,跟“徙”一样表示贬官的还有左迁、迁谪、谪、除、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徐州任职时,苏轼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5.“为政之道,贵在实干。”请列举苏轼出任地方官期间为老百姓做的三件实事。
2023-11-01更新 | 1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平?”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史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文本二:

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选自王灼《碧鸡漫志》)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B.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C.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D.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要结发戴冠,表示成人,但体犹未壮,称为“弱冠”。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最高管理者是礼部尚书。
C.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辛弃疾曾为此地写下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D.长短句,词的别称,词的句式参差不齐,但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词也称为曲子词、诗余。
3.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从小深得母亲教诲,博闻强记,曾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激励他成为范滂那样的人。
B.苏轼当政徐州,遇到水灾,他阻止富人弃城而逃,并身先士卒,率领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言辞激烈,不欢而别。
D.苏轼知政有方,文章写得好,虽不是心醉于歌曲旋律的人,但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2022-10-28更新 | 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大宝,元龟。建炎初,廷试第二,授南雄州教授。赵鼎谪潮,大宝日从习《论语》,鼎叹曰:“吾居此,平时所荐无一至者,君独肯从吾游,过人远矣。”知连州,张浚亦谪居,命其子与讲学。时赵、张客贬斥无虚日,人为累息,大宝独泰然。浚奉不时得,大宝以经制钱给之,浚曰:“如累君何?”大宝不为变。代还,言连、英、循、惠、新、恩六州,居民才数百,非想迁之地,月输免行钱宜躅减。高宗谓大臣曰:“守臣上殿,令陈民事,遂得知田里疾苦,所陈五六,得一可行,其利亦不细矣。”乃命广西诸司具减数闻。知袁州,进《》《》、《易解》,时经筵阙官,遂除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孝宗即位,除礼部侍郎。大宝言:“古致治之君,先明国是,而行之以果断。自军兴以来,曰征曰和,浮议靡定。愿陛下果断,则无不济。”擢右谏议大夫。汪澈督师荆、襄,大宝劾其不能节制,坐视方城之败,疏再上,澈落职谪台州。大宝尝论及移跸,上曰:“吾欲亟行。”大宝奏:“今日之势殆未可,愿少宽岁月。”张浚复起为都督,大宝力赞其议,符离之战失律,群言汹汹。大宝言:“危疑之际,非果断持重,何以息横议。”未几汤思退议罢督府力请讲和大宝奏谓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督府既罢,撤边防,金复犯边,诏思退都督军马,辞不行。上震怒,窜思退,中外以大宝前言不用为恨。乾道元年,召为礼部尚书。入对,言理财之道,当务本抑末。右正言程叔达奏大宝乞复免行钱非是。诏大宝致仕。寻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王大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汤思退议/罢督府力请讲和/大宝奏谓/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
B.未几汤思退议罢督府/力请讲和/大宝奏/谓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做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
C.未几/汤思退议墨督府力请/讲和大宝/奏谓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
D.未几/汤思退议罢督府/力请讲和/大宝奏谓/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取字习惯,名供朋友呼唤,字供长辈呼唤,名和字在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B.“廷试”通常称殿试,是科举制度会试考中后,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
C.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为礼部尚书。
D.《诗》《书》是指《诗经》《尚书》,与《礼记》《周易》《春秋》合称儒家经典“五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大宝才学过人,深受赏识。殿试出类拔萃,被授南雄州教授;跟随赵鼎学习《论语》,受到高度赞赏;在袁州期间,被授予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
B.王大宝为人磊落,珍惜友情。在赵鼎与张浚落难时,王大宝不为时局左右,依然与他们交往,处之泰然,他还拿出经制钱接济张浚,不怕被牵连。
C.王大宝怜恤百姓,为民谋利。任满回朝后,向上进言连、英、循、惠等六州非商贸之地,宜免除居民的免行钱,皇上遂下令广西上报要免除的数目。
D.王大宝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上奏疏弹劾汪澈抗金不力,白白看着方城之战的失败;对皇帝直言迁都时机不当;进言管理财政的办法,应当重本抑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致治之君,先明国是,而行之以果断。
(2)张浚复起为都督,大宝力赞其议,符离之战失律,群言汹汹。
2020-02-09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