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9 题号:1046895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蛮夷,何以汝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节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减)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恐前语                                   发:发现
B.其一人夜                                亡:死亡
C.汉亦留之以相                         当:抵押
D.而收张胜                                系:捆绑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
B.①何以汝见?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①为降虏蛮夷。                            ②设九宾廷,臣乃敢上璧。
D.①欲此时降武。                            ②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丈人”是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现在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在文中单于称汉天子为“丈人”表示他对汉天子的尊敬。
B.《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四年之间的历史。
C.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D.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投降了,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瑕丘江公,受《穀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传子至孙为博士。武帝时,江公与董仲舒并。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江公呐于口,上使与仲舒议,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议,卒用董生。于是上因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太子既通,复私问《毂梁》而善之。其后浸微,唯鲁荣广、皓星公二人受焉。广尽能传其《诗》、《春秋》,高材捷敏,与《公羊》大师眭孟等论,数困之,故好学者颇复受《穀梁》。沛蔡千秋少君、梁周庆幼君、丁姓子孙皆从广受。千秋又事皓星公,为学最笃。宣帝即位,闻卫太子好《穀梁春秋》,以问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及侍中乐陵侯史高,皆鲁人也,言穀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也,宜兴《穀梁》。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数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复求能为《毅梁》者,莫及千秋。上愍其学且绝,乃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汝南尹更始翁君本自事千秋,能说矣,会千秋病死,征江公孙为博士。刘向以故谏大夫通达待诏,受《毂梁》,欲令助之。江博士复死,乃征周庆、丁姓待诏保宫,使卒授十人。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余岁,皆明习。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评《公羊》《穀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时,《公羊》博士严彭祖、侍郎申鞔、伊推、宋显,《穀梁》议郎尹更始、待诏刘向、周庆、丁姓并论。《公羊》家多不见从,愿请内侍郎许广,使者亦并内《穀梁》家中郎王亥,各五人,议三十余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经谊对,多从《穀梁》。由是《穀梁》之学大盛。

(《汉书·儒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
B.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
C.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
D.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文,连缀字句而成文,指撰写文章。如《汉书·贾谊传》:“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B.待诏,等待诏命。汉代征召士人时,对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
C.宣帝,文中指汉宣帝,是刘询的庙号。《汉书宣帝纪》载其:“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D.五经,原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典籍,汉时被奉为五经,为儒家重要典籍,汉武帝时曾设五经博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江公学识广博,与董仲舒齐名。他师从鲁申公学习《穀梁》《诗》,得其真传,并曾经与其在朝廷中辩论,但因口呐而落败。
B.江公学养丰厚,备受太子器重。太子在通晓《公羊》经义后,又私自请求学习《毂梁》且对其非常喜欢,并四处传布经义。
C.江公研习《毂梁》,门生稀少。只有鲁荣广皓星公二人得其传授,荣广才思敏捷,精研《诗》《春秋》,多次与眭孟等辩驳。
D.江公治学传家,延至后代。汉宣帝征召其孙为博士,令刘向学习《毂梁》助其传布,后朝廷又召集学者辩论《公羊》《毂梁》异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议,卒用董生。
(2)上愍其学且绝,乃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
5.联系文本,简要回答《毂梁》之学大盛的原因。
2021-04-25更新 | 3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欲南定河内,问(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民御众之才。河内富实,南迫雒阳,非寇恂莫可使也。”上拜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恂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淇园之竹,治矢百余万。

建武二年,寇恂为颍川太守,便道之官,郡大生旅豆,收得一万余,以应给诸营。

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颍川,捕得,寇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恂曰:“昔蔺相如屈于廉颇者,为国也。”乃嘱咐县盛供具,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上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座,欲起相避。上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受赐,极欢宴,遂同载车出,相与结厚。

隗嚣死其将高峻拥兵据高平帝入关将自征之寇恂时从上议遣使降之帝乃谓恂曰“卿前止吾此举,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高平,峻遣军师皇甫文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卒多强弩,西遮陇道,连年不下。今欲降之,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戮其使而降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计事者也。今来不屈,无心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隗嚣死/其将高峻拥兵/据高平/帝入关/将自征之/寇恂时从/上议遣使降之/帝乃谓恂曰/
B.隗嚣死/其将高峻拥兵据高平/帝入关/将自征之/寇恂时从/上议遣使降之/帝乃谓恂曰/
C.隗嚣死/其将高峻拥兵据高平/帝入关/将自征之/寇恂时从上/议遣使降之/帝乃谓恂曰/
D.隗嚣死/其将高峻拥兵/据高平/帝入关/将自征之/寇恂时从上/议遣使降之/帝乃谓恂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秦代郡的长官名,汉代更名太守。“守某地”就是做某地太守的意思。
B.河内,广义泛指黄河中游北面的地区,狭义则专指河内郡,文中即此意。
C.斛,古代量器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一斗相当于现在的6千克。
D.腹心,也说心腹,有亲信之义,现在也常用,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想要平定河内,邓禹主动推荐了能文能武的寇恂,皇帝派寇恂去那里做太守兼任大将军,上任后不负所望,表现出色。
B.寇恂因杀了执金吾贾复的部下,贾复想报复,寇恂有意回避他;他这样做是向蔺相如学习,为了国家利益而宁肯屈服廉颇。
C.寇恂将自己与贾复结仇的情况报告给皇帝,最终经过皇帝亲自调解,两人化敌为友,一起同车出行,并且结下了深厚友谊。
D.通常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可寇恂偏不按常理行事杀了高峻的使者,出乎部将的意料,高峻却立即投降,寇恂解释了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复以为耻,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今见恂,必手剑之。”
②恂遣谷崇以状闻,上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座,欲起相避。
5.寇恂所做的哪些事情能看出他是一个机智有谋略的人?请简要概括。
2023-01-19更新 | 1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晁错,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文帝时,天下亡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士。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错复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文帝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与错议出军事,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会窦婴言袁盎,诏召入见,上方与错调兵食。上问盎曰;“计安出?"盎对曰:“愿屏左右。”乃屏错。对曰:“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愚计出此,唯上孰计之。”乃拜盎为泰常,密装治行。后十余日,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劾奏错曰:“错不称胜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臣请论如法。”制曰:“可。”错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击吴、楚叛将。还,见上,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景帝然曰:“吾亦恨之!”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节选自《汉书·晁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B.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C.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D.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B.博士,古代可以指通晓古今、能言善辩的人,也可以指学官名。
C.太子,指我国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君位的人,通常住在中宫。
D.景帝,汉文帝之子,继承和发展汉文帝的事业,共同开创“文景之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不负期望。晁错被派去学习《尚书》,学成归来,向朝廷上奏报告学习情况,称道《尚书》,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等。
B.晁错忧国忧民。匈奴多次侵犯边境,晁错上书谈论兵事,又上书阐述守边备塞,鼓励农耕等主张,随后又说应该削诸侯。
C.晁错曾受宠信。晁错写出了三十篇奏疏,汉文帝虽然没有采纳,然而对他的才华很是赞赏;当时,太子也称赞他的计策。
D.晁错死于东市。诸多大臣上奏弹劾晁错,认为晁错应当受斩,晁错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上车,穿着朝服在东市被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繇此与错有隙。
(2)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
5.晁错因何被杀?请简要概括。
2020-12-15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