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4 题号:1050907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非典、甲流、埃博拉出血热等,人类每一次面对新发传染病,都可以说是遭遇战,而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的研发却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同样面临相似难题。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我国中医药筛选出临床证实有效的“三药三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据统计,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7万余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

面对新发传染病,我国中医药为何能有“药”和“方”? 原因在于,中医运用的是整体性、调和性思维。以清肺排毒汤为例,中医立足“排毒”而非“杀毒”,因而老药依然能派上新用场。中医通过清热、化湿、解毒的方法,改变病毒生存的环境,抑制病毒在体内生长,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在新冠肺炎治疗中,中医药介入早、参与度高的地方,患者的病亡率相对较低。

在世界范围内,中医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去年5月,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中医药容易被误读。疫情期间,为避免因滥用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尽管中医药已经传播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中药在一些发达国家还未能以药品身份面世。中医药将以此次抗击疫情为契机,与其他国家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在惠及世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王君平《让中医药瑰宝惠及世界》,《人民日报》2020年4月8日)

材料二:

与西医文化相比,中医药文化欠缺了一些所谓的“现代科学性”,但起源于中华农耕文明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也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健康观的体现。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然而这些核心价值在对国内、国外两个层面上的传播存在不足,导致当下中医药文化在传播与传承中不得不面临种种现实困境。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没有取得很好的文化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医学体系背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在西方强调分析、实验、定量的“科学主义”背景下,强调“气”“阴阳”“五行”等脏腑经络学说的中医药不是“辨证施治”的存在,而被认为是一种“伪科学”;二是市场经济方面,当下医学通行的是更符合资本运作规律的西医,传统中医及中医药受到打压;三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文化自信不强,即便是2015年屠呦呦院士凭借中医药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但直到今天,中医药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存在自我贬低的现象。

(摘编自丁云霏《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困境》,《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8月)

材料三: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包括建议、规范、指南和标准4个层面,由低向高贯穿一致,是一个最为开放的系统。中医药团体标准可以总结、验证、规范成为行业标准、进一步可以再上升到国家标准,最后争取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

目前,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团体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例如,作为团体标准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症候诊断标准,与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之间的协调统一性有待加强。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由于行业内存在“重标准制定、轻标准推广”的思想意识及标准宣传不足等各种因素,中医药的一些标准未能被推广应用,当前中医药无法实现应有的价值。因此,如何促进中医药标准的推广应用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摘编自宇文亚《中医药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1月)

1.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冠肺炎治疗中,中医药筛选出的“三药三方”,临床实践证实有效率高,这说明了中医药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
B.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健康观,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加大传播力度,可以让中医药更好地惠及人类。
C.中医药缺乏科学支撑,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有很大距离,这是制约它在世界上传播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D.虽然屠呦呦院士凭借中医药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奖,但中医药文化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在对外传播中还有一定的困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药效显著,但由于传统中医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在很长时期内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打压。
B.中医药学包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C.中医药行业应该重视团体标准的推广应用,并逐步加强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应有作用。
D.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潜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挖掘,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可也会逐渐增强。
3.中医药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绩、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纳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男性之衣”(“鸟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或贴上图案。黔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衣物上相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

(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

材料二: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乍一看这本“书”,罗列的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神秘的气息,独特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   一绣千年》,《人民日报》2019年2月23日)

材料三:

目前,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传播途径单一。实际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非常丰富。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少包含三种:苗绣中的图案,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仅仅依靠静态形式传播显然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复杂,无法仅仅依靠静态形式记录,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更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复杂的过程。另外,传承主体的口述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视频记录显然比单纯用文字记录更为方便、生动、鲜活。移动互联网上灵活多样的数字化观看模式可以改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相对静态和单一的展示方式,观众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深入、反复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1.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B.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
C.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在表现刺绣对象时,苗绣呈现造型上的呆萌特点。
D.苗绣这本“书”罗列事物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表现的内容经过严格选择,不乏思想深度,苗族人从小就可以从中学习文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绣中的一些图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B.苗绣在20世纪后半叶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
C.苗绣的文化形态丰富,它的传播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依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还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
D.借助视频手段记录和还原苗族刺绣的复杂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人们可以反复观看。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特点。
2020-07-28更新 | 2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家都寄希望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居家养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王秦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会对居家养老带来很大帮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大数据和智慧健康,可以把老人的血压等数据传到“云”上,也可以把过去的病历放到“云”上,通过网络,医生可以及时为居家养老的老人们提供健康建议。第二个方面是服务机器人,比如智能看护,会知道老人是否摔倒了,有无异常情况。第三个方面是可穿戴设备,在大家比较熟悉的手环、手表之外,还有很多更先进的设备,比如血糖仪有自主学习功能,可以实现实时监控血糖;人工的电子化神经元、海马体,将来对一些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像帮助瘫痪老人驾驶轮椅,这些将来都可以做到。最后一个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在智慧家居方面改善养老的生活质量。现在的家用电器,开冰箱、用微波炉,对年轻人来说没问题,但如果是得了帕金森症的老人呢?将来智能家居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很多传感器实时监测老人状况。

(摘编自《人工智能结合居家养老潜力大》,《扬子晚报网》2019年3月10日)

材料二:

依托问诊系统,足不出户就能为老人远程看病;无需繁琐操作,老人躺着就能享受洗澡机自动淋浴;穿戴式护理机器人自动识别并清洁老人大小便;24小时运作的智能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并及时报警……

在本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简称“SlC老博会”)上,参展的养老产品科技感十足,新技术、新应用亮眼吸睛。据了解,仅“养老智能化”展区即汇聚30余家智能化企业参展,展示产品中不乏养老院呼叫系统、养老陪护机器人等“黑科技”产品。

SIC老博会并非简单的‘橱窗展览’。”SIC老博会汇聚展示养老全产业链的先进产品、模式、技术,同时通过产品展示助推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既整合各方资源,又推动产学研等环节衔接,为养老产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摘编自《发展智能养老做大银发经济》,《人民日报》2019年10月31日)

材料三:

机器人目前还处于兴起阶段,大多数家庭无法负担其高昂的价格。例如,Telenoid机器人的零售价为8700美元,租金为每月435美元。日本政府正在考虑雇佣机器人能否适用于公共保险,这项决定对未来想要雇用机器人护理老人的家庭至关重要。此外,像Robear这样的大型机器人可能不适合小型公寓;而且Robear近期还出现了一个短路问题,让它无法正常工作,这些也是选择护理型机器人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由于机器人没有感情,所有判断都出于大数据下的支持而来,无法像人类一样有情感亦或直觉,但大多数老人在生命的尾声阶段往往最看重与人情感上的交流,这也是人工智能无法完成的工作区域。同时,无法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人类,不久以后我们也必须得到人工智能的帮助,如何让老人在生活时不排斥使用人工智能,以及如何协调照护工作者与人工智能间的工作比例,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和研究。

(摘编自《人工智能与养老结合,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智能养老瞭望》2018年9月16日)

1.下列不能直接说明“智能养老”的一项是(     
A.大数据和智慧健康可把老人的血压和以往的病例等数据传到“云”上。
B.有自主学习功能的血糖仪等先进的可穿戴设备可对血糖进行实时监控。
C.24小时运作的智能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并及时报警。
D.选择护理型机器人时必须考虑到公寓户型大小和机器人的质量等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家居能够解决帕金森症老年患者使用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很多传感器对老人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B.问诊系统、洗澡机、穿戴式护理机器人、智能体征监测系统等智能养老产品,在“SIC老博会”上都得到展示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C.面对大多数家庭在经济上难以负担购买机器人的高昂价格这一问题,日本政府正在考虑是否把雇佣机器人纳入公共保险之中。
D.如今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人工智能的帮助,今后也必须得到帮助,但在感情交流方面,人工智能对人类则无法提供帮助。
2020-10-18更新 | 2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工业时代晚期的资源紧缺是分享经济出现的大背景,而我国交通、路面资源和住房资源紧张,催生了分享经济在这些领域首先兴起。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指出,我国私人汽车的使用时长大概每天只有1~2个小时,而接入网约车平台的私家车使用时长大幅增加。

从美国的经验看,2008年短租和民宿领域的代表Airbnb成立;2009年,分享出行领域的代表Uber和跑腿网站成立;2010年,食品共享网站成立。2010-2013年,每年全球分享经济初创企业的数量以近50%的增速发展。

在我国,自2011年起,途家、蚂蚁短租等在线短租平台,春雨医生等医疗知识分享网站,以及后来的网约车平台、租车网站、共享单车都陆续发展起来。近期,具有共享基因的各类众创平台大量涌现,经过政府部门认定的众创空间超过4000个。

在我国“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发展分享经济具有了重要的平台基础,分享经济模式迎来高速成长的浪潮,该模式未来将向更多领域延伸。

(摘编自鲁元珍《分享经济,新模式呼唤新思路》)

材料二:

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域市场规模

领域交易额(亿元)
2015年2016年增长率
知识技能200610205%
房屋住宿105243131%
交通出行10002038104%
生活服务36037233101%
生产能力2000338069%
医疗分享70155121%
资金1000020863109%
总计1697834522103%

材料三:

共享雨伞的出现,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尤其是其商业盈利模式受到了很大质疑,近期还曾出现城管以扰乱市容为由收走雨伞或者雨伞损毁、丢失的情况,这也从侧面印证共享雨伞商业模式的漏洞。

同时,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带来的困扰也一直存在,由于投放过量,经常看到无人使用或者废弃损坏的单车堆满街头,占道拦路,甚至影响交通。

有专家指出,能够将闲置资源与需求对接是分享经济的核心理念,而脱离了这一理念则有“走偏”的隐患。以共享单车来说,很长时间以来自行车是“生产过剩”产品,市民购买一辆自行车后需要支付日常维护、保管、停放等诸多成本,而共享单车用租赁的方式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然而,当大量商家涌入,出现共享单车投放过量的问题,自行车又回到了“过剩”的状态,这就违背了分享经济的初衷。

对于共享雨伞模式来说,雨伞属于个人消费品,容易损毁,使用频次低,而共享雨伞的智能锁、雨伞桩、GPS定位系统以及人力成本则相对较高,这导致企业盈利模式堪忧。专家认为,相比而言,一些耐用消费品或许更适合共享模式,然而目前,各行各业纷纷试水共享模式,却缺少必要的规划和分析研究,大量资金涌入后,其发展前景引人担忧。

也有用户指出,当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服务的质量难以保障。例如,专车司机常常不认路,民宿网站提供的住房常常设施不完善等。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指出,对于新技术和新业态,政府应在监管中引入适应性治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而不是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规制”。因此,具体促进措施将有效带动分享经济发展,如积极调查研究、推动公众参与、鼓励行业协会发展等。

(摘编自鲁元珍《分享经济,新模式呼唤新思路》)

1.下列关于分享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滴滴出行这种分享经济企业的出现与目前我国交通、路面资源紧张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B.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4000多个具有共享基因的各类众创平台,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
C.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域市场交易额,与上年比大幅增长。
D.对于分享经济这类新生事物,政府在监管时,要突破传统的方式,采用适合的治理方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先从工业时代晚期的资源紧缺这一特点说起,说明全球分享经济初创企业的增长发展有其时代原因。
B.材料一把美国的分享经济企业与中国的众创平台进行对比,突出了美国的分享经济企业比中国出现得早,但发展却慢的特点。
C.材料二中的图表说明了我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域市场规模的扩大情况:交易规模越小,增长率越高,反之亦然。
D.材料交代薛澜的身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是为了突出薛澜提出解决分享经济中的一些问题的权威性和正确性。
3.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分享经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0-04-29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