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050911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骜子曰武,武子曰恬,蒙恬弟毅。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成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恬,求其罪过,举劾之。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胡亥不听。而遣御史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B.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C.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了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D.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课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戎狄是先秦时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后习惯上把除华夏以外的四方少数民族称为:南蛮、东夷、西戎、北狄。
B.中车府令是古代太仆的副官,级别虽属中等,却常因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而成为皇帝的心腹。
C.赵高是秦书法家,官全丞相。秦始皇驾崩后,主使发动沙丘政变,扶持公子胡亥登基。后手握重权,铲除忠良,指鹿为马。
D.御史一开始是负责记录的史官,自秦始,慢慢成为监察朝廷官吏的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御史前而书曰”中的“御史”即为监察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恬出身武将世家,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均立下过功劳。蒙恬与弟蒙毅都深受秦始皇宠幸,在当时名噪一时。
B.秦始皇巡游天下时死于沙丘,秘不发丧。赵高欲立公子胡亥为帝,在害死公子扶苏后,又欲铲除蒙氏兄弟。
C.秦始中被安葬在成阳后,公了胡亥登基。他听信赵高谗言,先将蒙毅关押于代邑,又将蒙恬囚禁于周阳。
D.蒙恬被朝廷逼迫吞药自杀时,说自己被杀是因为修筑城墙而挖断了地脉,实则是他内心幽愤的委婉控诉。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
(2)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孝惠六年,樊哙卒,为武侯。子伉代侯。

(节选自《史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D.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庙号,如刘邦被称为汉高祖,李渊被称为唐高祖。
B.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C.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陛下”,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陛下”后来变成了尊称帝王的称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出身低微,以杀狗为生,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跟从沛公攻打沛县、胡陵、方与。
B.樊哙有勇有谋。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威胁沛公安全时,樊哙毅然闯入军帐,面对项羽慷慨陈词,明为责备项羽,实则为沛公开脱。
C.樊哙生性豪爽。在项羽帐中,大口喝酒,生食猪腿,不仅没有被项羽治罪,反而赢得了项羽的称赞。
D.樊哙胆识不凡,衷心为君。高祖一度病重,不肯见人,樊哙率众闯入,以赵高作乱之事警示高祖。高祖一笑而起。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023-08-08更新 | 1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约以为適嗣。

(节选自《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B.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C.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D.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適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此处实指王位的继承人。適,通“嫡”,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
B.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薨,诸侯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可作平辈之间的拜礼,也可作请罪之辞,还可用于重大的事情请求时。
D.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如虎符、符节。玉符,指玉制的一种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以商人的敏锐触觉发现了子楚身上隐含的巨大利益,并由此拉开了以重金对子楚进行政治投资的序幕。
B.子楚一开始并不信任吕不韦,直到吕不韦道出“自己的门庭要等待子楚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的一席话,子楚才感觉到吕不韦不简单,并与之深入交谈。
C.吕不韦非常明了当时秦国的形势,所以能够为子楚正确分析所处形势,并指明前进方向,使子楚叹服并承诺将来共享政治利益。
D.吕不韦做事非常讲究策略,为了帮助子楚接近华阳夫人,他就先接近华阳夫人的姐姐,还将自己购买的奇物玩好都送给了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2)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5.吕不韦为什么会帮助子楚?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020-07-18更新 | 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张仪於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秦惠王十年,使公子华与张仪围蒲阳,降之。仪因言秦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於魏。仪因说魏王曰:“秦王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魏因入上郡、少梁,谢秦惠王。惠王乃以张仪为相,更名少梁曰夏阳。

仪相秦四岁,立惠王为王。居一岁,为秦将,取陕。筑上郡塞。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
B.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
C.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
D.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曾去游说诸侯,陪着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张仪偷去了宰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拷打了几百下。
B.苏秦已经说服了赵王而得以去各国结缔合纵相亲的联盟,可是他害怕秦国趁机攻打各诸侯国,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于是派人暗中引导张仪来到赵国。
C.张仪前往秦国时,苏秦暗中跟随张仪,和他投宿同一客栈,逐渐地接近他,还以车马金钱奉送他,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给他,却不说明谁给的。
D.张仪显贵时,得知了苏秦帮助自己的真相,感慨自己没有苏先生高明!在苏先生当权的时代,他不会图谋攻打赵国。
3.下列文言句式与“求益,反见辱”相同的一项是( )
A.振之以威怒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大王来何操D.以其无礼于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
(2)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020-09-22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