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其他元代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6 题号:10540207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沁园有感

耶律楚材

昔年曾赏沁园春,今日重来迹已陈。

水外无心修竹古,雪中含恨瘦梅新。

垣颓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

羞对覃怀③昔时月,多情依旧照行人。


【注】①沁园:东汉明帝第五女儿刘致封沁水公主,封地在沁水县。其在沁水北岸修建花园,名沁园;后在金元之际的战争中遭破坏。②耶律楚材(1190~1244年),字晋卿,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本为金朝旧臣,仕元后重来沁园,遂作此篇。③覃怀:后人称怀庆府或沁阳县为覃怀古郡。这里指怀庆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昔年”与“今日”对比,“迹已陈“看似淡淡道来,而感慨极深。
B.颔联,修竹“无心”而“古”,瘦梅“含恨”而“新”,新与古都寓兴废无常的感慨。
C.颈联,围绕“迹已陈”进一步展开:月榭垣颓、诗碑没草,并点明原因是“兵火”。
D.全诗运用对比、拟人等手法,以哀景渲染,以乐景反衬,借事抒怀,真切感人。
2.诗人说“羞对覃怀昔时月”,诗人为什么“羞对”?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越调]柳营曲·范蠡

元朝   无名氏

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 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灭吴后,归隐江湖。②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这首曲子是小令,属于诗歌,而课文中《般涉调·哨遄·高祖还乡》是套曲,属于戏曲。
B.曲子从范蠡辞官归隐、泛舟五湖写起,点明了“归去这一主旨,“闹垓垓”的纷争时局正是他归去的原因。
C.“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写游中所见洞庭之秋景,描绘出一幅萧瑟凄清的景象。
D.“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表现范蠡为政朝廷、辅助君王时的情景,恰好是“闹垓垓”的具体写照。
E.全曲有历史的追述,现实的反映,也有自然的描绘,从各个方面表现了范蠡的心情,传达了作者的羡慕向往之情。
2.此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8-01-23更新 | 10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越调】柳营曲·叹世

马谦斋

手自搓,剑频磨,古来丈夫天下多。青镜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

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今日个,平地起风波。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首小令叙议结合,风格冷峭。作者记叙人生历程,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B.诗人隐去个人仕途的具体经历,抓住“青镜摩挲”这一细节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C.“忙忙的”“急急的”运用叠词,描写出了一种紧促急切的心情,用语通俗又富有形象感。
D.“风波”一词运用借代交代“逃”“隐”的缘由,含蓄表现出官场的险恶难测,令人深思。
2.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020-10-13更新 | 14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一声画角谯门

半庭新月黄昏

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

淡烟衰草孤村

1.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曲的前两句连用6个意象,渲染了秋日薄暮冥冥的那种萧条景象。
B.《冬》曲的前两句以对仗句式,描绘冬日黄昏城门上空新月半挂的情景。
C.“一点飞鸿影下”而画风突变,“白草红叶黄花”或者是一种向往之景。
D.“淡烟衰草孤村”,以白描手法表现出作者对乡村秀丽宁静风光的喜爱
2.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请任举白朴一曲为例,简析其如何体现情景之间“妙合无垠”的境界。
2020-05-27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