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1 题号:107076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少不事羁检,以文学称乡里。举进士起家,迁秘书丞。数上书论事,建言班固《汉书》舛谬,命与王洙并校司马迁、范晔二史。书奏,擢集贤校理。范仲淹贬饶州,谏官御史莫敢言。靖言:“仲淹以刺讥大臣重加谴谪倘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陛下自亲政以来屡逐言事者恐钳天下口不可”疏入,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亦以仲淹故,相继贬逐,靖繇是益知名。庆历中,仁宗锐意欲更天下敝事,增谏官员,使论得失,以靖为右正言。靖在职数言事,尝论夏竦奸邪,不可为枢密使;王举正不才,不宜在政府;狄青武人,使之独守渭州,恐败边事。其说多见纳用。会西鄙厌兵,元昊请和,议增岁赐。靖言:“景德中,契丹举国兴师,直抵澶渊,先帝北征渡河,止捐金缯三十万与之。夫以景德之患,近在封域之内,而岁赐如彼;今日之警,远在边鄙之外,而岁赐如此。若元昊使还,益有所许,契丹闻之,宁不生心?无厌之求,自此始矣。傥移西而备北,为祸更深。但思和与不和,皆有后患,则不必曲意俯徇,以贻国羞。”擢知制诰。侬智高反邕州,乘胜掠九郡,以兵围广州。朝廷方顾南事,诏以广南西委靖经制。智高西走邕州,靖策其必结援交趾,而胁诸峒以自固,乃约交趾李德政会兵击贼于邕州,备万人粮以待之;又募侬、黄诸姓酋长,皆縻以职,使不与智高合。既而朝廷遣狄青、孙沔将兵共讨贼,贼平。迁尚书工部侍郎。知广州,官至工部尚书,卒。特赠刑部尚书,谥曰襄。

(节选自《宋史·余靖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淹以刺讥大臣重加谴谪/倘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陛下自亲政以来/屡逐言事者/恐钳天下口不可/
B.仲淹以刺讥大臣重加谴谪/倘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陛下自亲政以来/屡逐言事者/恐钳天下口/不可/
C.仲淹以刺讥大臣重加谴谪/倘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陛下自亲政以来/屡逐言事者/恐钳天下口不可/
D.仲淹以刺讥大臣重加谴谪/倘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陛下自亲政以来/屡逐言事者/恐钳天下口/不可/
2.下列对文中出现的相关文化常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是政事堂和“二府”的合称,前者是宰相议事之地,后者指中书省与枢密院。
B.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时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时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交趾,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包括今越南中北部。唐时设县,王勃父亲就曾做过交趾县令。
D.工部是我国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刑狱、田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靖颇有学养,参与校勘史书。他称《汉书》有谬误,皇帝命令他和王洙一起校勘司马迁的《史记》和范晔的《后汉书》,校勘完成后被提拔。
B.余靖恪尽职守,敢于直言政事。他在担任右正言时,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夏竦奸邪,王举正不才,狄青不宜独守渭州,他的建议多被皇上采纳。
C.余靖审时度势,进言为国争利。他认为跟景德之患相比,西夏之危在边境之外,满足西夏“增岁赐”的要求将导致更深的祸患,不应答应。
D.余靖临危受命,平叛安边有功。侬智高叛军包围广州,余靖受命节制广南西路,他与交趾王李德政相约合兵,大败贼军,后与狄青等一起平定了这场叛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不事羁检,以文学称乡里。举进士起家,迁秘书丞。
(2)无厌之求,自此始矣。傥移西而备北,为祸更深。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长山朱氏。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拿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下,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之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遮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平?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子,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二)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长短,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为,无出此书者。

(选自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有删改)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更长山朱氏     适:嫁
B.通判河中府        寻:寻找
C.臣论盖国家事     乡:同“向”,先前
D.终身不其言        易:改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章献太后将冬至受朝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仲淹为四论以献             今其智反不能及
C.蜀之资,以争天下          击沛公于坐
D.考其平生                       为某,而母立于兹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
B.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
C.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
D.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范仲淹“性至孝”的一组是(     
①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
②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③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
④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⑤居太夫人忧
⑥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④⑤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刻苦学习,还经常吃不饱。通过艰苦努力,范仲淹考中进士。
B.吕夷简执政时,与范仲淹因政见不同,有嫌隙,在皇帝的说和下,范仲淹尽释前嫌,与吕夷简摈弃私恨。
C.范仲淹和先贤诸葛亮等人一样,早有大志,成竹在胸,以后为将、执政的做法,都与早年呈送给宰相的“万言书”中一致。
D.苏轼无缘与范仲淹交游,但自幼敬仰范仲淹,愿意应范仲淹小儿子的要求为范仲淹的文集写序言。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2)其王霸之略,皆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3)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7.根据文言文材料,概括范仲淹为人们敬仰的原因。
2021-12-24更新 | 18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刁衎,字元宾,升州人。父彦能,仕南唐为昭武军节度。衎用荫为秘书郎,衣五品服,以文翰入侍,甚被亲昵。李煜尝令直清辉殿,阅中外章奏。金陵平,从煜归宋,太祖赐绯鱼,授太常寺太祝。称疾,屏居辇下者数岁。太平兴国初,李防、扈蒙在翰林,勉其出仕,因撰《圣德颂》献之。诏复本官,出知睦州桐庐县。会诏群臣言事,衎上书曰:淫刑酷法非律文所载者,望诏天下悉禁止之。巡检使臣捕得盗贼、亡卒,并送本部法官讯鞫,无得擅加酷虐。古者投奸凶于四裔,今远方囚人尽归京阙,最非其宜。自今外处罪人,望勿许解送上京,亦不留于诸务充役。又《礼》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则知黄屋紫宸之中,非用刑行法之处。敕杖不以大小,皆引赴御史、廷尉。京府或出中使,或命法官,具礼监科,以重圣皇明刑慎法之意。或有犯劫盗亡命,罪重者足钉身,国门布令。此乃小民逼于衣食,偶然为恶,被其惨毒,望减除其法。如此则人情不骇,和气无伤,必臻上瑞。帝然之。迁大理寺,丞献文四十篇。召试,授通判湖州,上疏请定天下酒税额、条约牧宰、修郡县城隍等,凡五事。俄知婺州,迁国子博士。会考校百官殿最,衎被召,以无过得知光州。转运使状其政绩,优诏加奖,徙知庐州。真宗即位,献所著《本说》十卷,得以本官充秘阁校理。后入为驾部员外郎预修册府元龟大中祥符六年书成授兵部郎中入朝暴中风眩真宗遣使驰赐金丹已不救年六十九衎始仕李氏,权势甚盛。父为藩帅,家富于财,被服饮膳,极于侈靡。归宋,以纯澹夷雅知名于时,恬于禄位,喜棋弈,交道敦笃,士大夫多推重之。

(节选自《宋史·刁衎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入为驾部员外郎/预修册府元龟/大中祥符六年/书成授/兵部郎中入朝/暴中风眩/真宗遣使驰赐金丹/已不救/年六十九/
B.后入为驾部员外郎/预修册府元龟/大中祥符六年/书成/授兵部郎中/入朝暴中风眩/真宗遣使驰赐金丹/已不救/年六十九/
C.后入为驾部/员外郎预修册府元龟/大中祥符六年/书成/授兵部郎中/入朝暴中风眩/真宗遣使驰赐金丹/已不救/年六十九/
D.后入为驾部/员外郎预修册府元龟/大中祥符六年/书成授/兵部郎中入朝/暴中风眩/真宗遣使驰赐金丹/已不救/年六十九/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是南京的古称,孙权在此建都,金陵从此崛起。文中指南唐都城。
B.称疾指借口生病,文中指刁衎不愿仕宋,以生病为由推托,隐居京城。
C.廷尉,官职名称,秦代开始设置,负责掌管宫廷安全事务,官阶不高。
D.刖,即砍掉双脚或脚趾,是一种残害犯人肉体的刑罚,此类刑罚还有“黥”“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刁衎曾在南唐为官,深受李煜信任。刁衎因父荫任秘书郎,穿五品官服,以文翰进宫担任侍从,很受亲近,李煜曾经命令他值守清辉殿,批阅朝廷内外的奏章。后来跟随李煜投降宋朝。
B.刁衎进言献策,建议朝廷明刑慎法。朝廷下诏命令群臣上书讨论国事,刁衎建议诏令天下禁止非法律条文记载的滥刑酷法,依《礼》不在皇宫之中用刑行法,按礼制监管相关官员。
C.刁衎辗转任职各州县,有惠政,官声佳。刁衎在湖州通判任上上疏请求确定天下酒税限额、用法规约束州县官等;考核百官政绩时因政绩优异而受到特诏褒奖,先后任职光州、庐州。
D.刁衎历南唐、宋两朝,前后生活习惯迥异。刁衎在南唐时权势重,家中富有,生活奢侈;归依宋朝后,以纯静淡泊、安详文雅闻名于世,喜爱棋弈,对朋友淳厚忠实,士大夫大多推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投奸凶于四裔,今远方囚人尽归京阙,最非其宜。
(2)此乃小民逼于衣食,偶然为恶,被其惨毒,望减除其法。
2021-01-30更新 | 7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丁度,字公雅,开封祥符人。登服勤词学科,为大理评事。旧制监司及藩镇辞谒皆赐对仁宗初即位止令附中书枢密奏之度言附奏非所以防壅蔽也。时西疆未宁,二府三司,虽旬休不废务。度言:“请给假如故,无使外夷窥朝廷浅深。”从之。庆历中,副杜衍宣抚河东。久之,知审刑院。时江西转运使移文属州,凡市米盐钞,每百缗贴纳钱三之一。通判吉州李虞卿受财免贴纳,事觉,大理将以枉法论。度曰:“枉法,谓于典宪有所阿曲。虞卿所违者,转运使移文尔。”遂贷虞卿死。帝尝问:“用人以资与才孰先?”度对曰:“承平时用资,边事未平宜用才。”时度在翰林已七年,而朝廷方用兵,故对以此。谏官孙甫论度所言,盖自求柄用,帝谕辅臣曰:“度在侍从十五年,数论天下事,顾未尝及私,甫安从得是语。”未几,擢工部侍郎、枢密副使。因言:“周世宗募骁健,有朝出群盗、夕备宿卫者。请择河北、河东、陕西就粮马军,以补禁旅之阙。”又言:“契丹尝渝盟,预备不可忽。”明年,典参知政事。后二年,卫士为变,事连宦官杨怀敏,枢密使夏竦请御史与宦官同于禁中鞫之,不可滋蔓,令反侧者不自安。度曰:“宿卫有变,事关社稷,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请付外台穷治党与,勿罔法。”争于帝前。仁宗从竦言,度遂求解政事,罢为侍读学士。迁尚书左丞,卒。谥文简。度性淳质,不为威仪,居一室十余年,左右无姬侍。然喜论事,在经筵岁久,帝每以学士呼之而不名。尝问蓍龟占应之事,乃对:“卜筮虽圣人所为,要之一技而已,不若以古之治乱为监。”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丁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旧制/监司及藩镇辞谒皆赐对/仁宗初即位/止令附中书/枢密奏之度言/附奏非所以防壅蔽也
B.旧制监司及藩镇辞/谒皆赐对/仁宗初即位/止令附中书/枢密奏之度言/附奏非所以防壅蔽也
C.旧制/监司及藩镇辞谒皆赐对/仁宗初即位/止令附中书/枢密奏之/度言/附奏非所以防壅蔽也
D.旧制监司及藩镇辞/谒皆赐对/仁宗初即位/止令附中书/枢密奏之/度言/附奏非所以防壅蔽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府三司”是宋代为削弱相权、加强君权设立的官府机构;“二府”指管政务的中书门下和管军事的枢密院,“三司”指管财政的盐铁、户部、度支。
B.“旬休”,中国古代官员例行休假制度。不同朝代休假时日有些不同,汉代称“休沐”应“洗沐归谒亲”;《滕王阁序》中“十旬休假”与本文意思不同。
C.“禁中”,既指禁令所及范围之内:也指帝王、后妃等生活起居的宫苑,因非侍御者不得入内,故称之,又称作“禁内”或“省中”。本文指后者意思。
D.“经筵”,汉唐以来历代帝王为讲论经史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正式制度化,主要以翰林学士置讲官,经筵制度是与顶层统治者密切相关的一项教育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度察知典宪,进言公正。吉州通判李虞卿受贿,且违背转运使移文的规定而不交贴纳,大理寺以枉法判其罪,丁度进言说了公正的话。
B.丁度因势论官,为公论事。关于用人,他说承平时任用有资历的人,边境未安时任用有才之士;他任侍从十五年,多次论事未涉及私心。
C.丁度审时度势,献计献策。他建议挑选需要提供给养的骑兵来补充禁卫军的缺额:还说契丹曾经背叛盟约,建议应该做好预先防备。
D.丁度法度分明,敢于争辩。宫廷卫士叛乱,丁度与他的上司争论,认为应将此事交给外台,并对其党羽追究查办,而不宜无视法律处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枉法,谓于典宪有所阿曲。虞卿所违者,转运使移文尔。遂贷虞卿死。
(2)卜筮虽圣人所为,要之一技而已,不若以古之治乱为监。
2020-11-03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