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其他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1071518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耒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身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注:①彀(gòu):张满弓弩。②十石(dàn):极言费力之大。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③衲:缝补,此指补过的破衣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首说“云头不合”“惟飞土”,强调天气炎热干燥,尘土飞扬,为后面写“负重民”劳动的艰辛作铺垫。
B.三、四句写盛夏骄阳似火之时,诗人深堂高卧,想动身而未动身,就已汗如雨下,表明炎热已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C.五至八句笔锋一转,向更深的意境开掘。“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写出了劳工勤俭节约的淳朴品质和儿女对他的无度索取。
D.全诗取材贴近现实,情感体验真切,用语平易晓畅,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下层劳工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2.这首诗是如何刻画“负重民”的形象?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北返的飞离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C.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写出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2.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2019-11-26更新 | 7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写诗人行到之地和到此之由,诗人是为了“看水”而“行到”,开篇“闲意”就已暗含其中。
B.诗歌中的第三句与杜甫《漫兴》中有“沙上凫雏傍母眠”意象相同,诗人用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动,跃然纸上。
C.诗的五、六句写水旁岸边,沙滩经过河水的无数次冲洗,像筛过似的洁净,表现了溪水急速的特点。
D.结以“情虽不厌”,总括了中间四句,并回应了第二句的“发船迟”,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使全篇结构严密。
E.这首诗歌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体现了“造语绮丽而意在言外”的风格。
2.本诗颔联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请结合内容,对手法和情感进行赏析。
2019-07-03更新 | 7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

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

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释】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从形式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诗。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层层渲染之后引出描写对象——嵩山。
B.本诗一开始直接抒发嵩山给予自己的惊喜。
C.本诗虽是写嵩山,却是人与景物融而为一,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
D.本诗语言平易舒坦、不做作妆饰。
3.“数峰清瘦出云来”中“清瘦”一词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2019-12-11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