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107260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沛公)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分财利多自       (4)天下不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2.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B.项王许诺
C.将军战河北
D.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B.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C.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D.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谈及自己入关之后“籍吏民,封府库”,并且派兵把守函谷关防备其他诸侯入关,等待项王的到来,从而以真诚打动项王,使项王放弃进攻。
B.在刘邦道歉之后,项王脱口说出了告密者曹无伤;在宴席上面对范增的不断示意,也默然不应,可见项王的单纯和信守承诺。
C.管仲年轻时,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其贤能,即使常被其占便宜,也始终善遇之;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王位失败被杀,而管仲因此遭囚禁之时,鲍叔牙仍然举荐管仲,体现其胸怀的宽广。
D.鲍叔牙推荐了管仲,而管仲让鲍叔牙居于自己之下,这种行为遭天下鄙夷。
5.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越者,昌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闲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越谢曰:“ 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沛公击昌邑,彭越助之。汉二年,沛公与诸侯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汉王之败彭城,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汉三年,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汉四年,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下睢阳、外黄十七城。汉五年秋,项王之南走阳夏,彭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以给汉王食。项籍已死。春,立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 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节选自《史记就豹影越列传》)


【注】①青衣:县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
B.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
C.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
D.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日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都邑、城市,古时也是行政区划名、县的别称,也指国。国都等。
B.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等同于丞相。
C.斛,中国古代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D.廷尉,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越曾结伙为盗,少年劝他效仿陈胜起义,他并无此想法,成为首领后,杀一儆百,确立了威信。
B.彭越帮刘邦攻楚,被任命为魏国相国,后又断绝楚军后援粮草,攻下很多座城池,被封为梁王。
C.汉高祖率兵讨伐陈豨,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只派将领带军队到邯郸,高祖发怒,派人责备他。
D.彭越害怕汉高祖怪罪,本想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建议他发兵反叛,可是彭越并未听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四年,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下睢阳,外黄十七城。
(2)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
5.彭越协助刘邦赢得楚汉之争,最后为何落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2022-07-08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遣,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B.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D.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步步高
2.下列对文中如点网道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山,即泰山,又名东岳,岱宗等,为五岳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B.五帝三主,五帝指黄帝、颛顼、帝誉、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君主。
C.太子,在位君主以法定形式确立的君位继承人,太子所居之处称“东宫”。
D.咸阳,秦国都城。地处九嵏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一般认为咸阳得名于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用泰山之大、江海之深作比喻,论证了王者治国应当“不却众庶”,广用客卿。
B.甲文从正反两方面驳“逐客”之策,阐明“逐客”对秦国的危害,论证有力。
C.秦国百姓中有最初说法令不适宜十年后又说法令适宜的,因议论法令而受到了处罚。
D.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富民强。周天子赠送祭肉来表达祝贺、臣服之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2)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5.秦朝重用商鞅,带来了哪些结果?请简要概括。
2023-08-18更新 | 5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彭越头于雒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亨。”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号曰栾公社。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除。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
B.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
C.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
D.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枭”是古代刑罚,把头割下来悬挂在木上并进行示众,对犯有重罪的人所处的一种刑法。
B.“趣亨之”中的“亨”通“烹”是古代时一种酷刑,即将犯人投入装有沸水、热油的大镬、大鼎中煮或炸以处死的刑罚。
C.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文中指的是为栾布立的庙,百姓为感激和纪念栾布的祭祀地方。
D.“国”,文章指国都、京都,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中的“国”的含义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王是平民时,栾布就和他交好,因为贫困,栾布就给人作雇工,几年后又被人卖作奴仆。孝文帝时作了燕国丞相、将军。
B.汉高祖诛杀了彭越,灭了三族,将彭越的首级悬于城头,不许任何人收殓。栾布却不顾这些,取下彭越的首级,“祠而哭之”,足见其重义轻生。
C.由于栾布违反皇帝旨意祭祀彭越而被逮捕,将要烹杀的时候,栾布沉着面对,据理直谏,最终皇上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都尉。
D.栾布在孝文帝时官至将军,并在平叛吴楚时有功被分封为俞侯,又一次担任燕国丞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2)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2018-05-23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