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 《资治通鉴》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4 题号:1074504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以来,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乃许之,遣使以此议告突厥。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引兵还晋阳,往返凡九日。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

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余,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贳之,不足为汝费。”康鞘利北还。

渊命刘文静使于突厥以请兵,私谓文静曰:“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刍粟,聊欲藉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B.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C.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D.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亲,在历史上专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联姻。
B.突厥,是中国古代边疆游牧民族,隋、唐之际,与铁勒种族组成帝国,占有漠北之地。
C.柱国,国都,亦用作官名,战国设置,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来为最高武官或勋官。
D.互市,中国历史上指对外贸易或同边境民族间贸易,最早为汉初同南越和匈奴通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渊做事沉稳,思虑周详。李渊致信可汗,辞卑礼厚,在得到突厥愿意支持自己的回复以后,依然保持清醒头脑,谨慎应对。
B.李渊大举义兵,名副其实。李渊之子建成、世民以仁行兵,不与百姓为难;攻克西河郡之后,只将郡丞处死,余者不戮一人。
C.李渊乐于倾听,善纳嘉言。李渊悉数采纳刘文静的结交突厥、让突厥资助大量军马的策略,并面授机宜、派其前往突厥请兵。
D.李渊开仓赈贫,深得人心。李渊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引来更多人士前来投奔,壮大了军事力量,李渊将军队编为左右两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课内《谏逐客书》)
5.结合选文回答:李渊为什么与突厥始终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前十三年春,二月,甲寅,汉文帝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

六月诏旦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初,秦时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移过于下。夏,诏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其少女缇萦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繇也。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天子怜悲其意,五月,诏曰:《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令罪人各以轻重,不亡逃,有年而免。具为令!

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奏请定律曰:诸当髡者为城旦、舂;当鲸者髡钳为城旦、舂;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答五百;当斩右止及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赇、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而复有笞罪者皆弃市。罪人狱已决为城旦、舂者,各有岁数以免。制曰:可。

是时,上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B.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C.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D.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寅,此处以天干地支纪日,其中,“甲”为天干之一,“寅”为地支之一。
B.祝官,古代社会中由朝廷设置的、专门用以掌管婚丧、嫁娶等事宜的官职。
C.诏狱,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全都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D.弃市,为古代在人众集聚的闹市中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重视农业生产,虽贵为天子,但亲自率领天下的臣民进行农业耕种,供应祭祀之粮;并且皇后本人也亲自采桑养蚕,供应祭祀之服。
B.在太仓令淳于意犯了罪时,他的小女儿缇萦向汉文帝上书,表示自己的父亲廉洁公平,现在犯了罪应当处以肉刑,但希望朝廷给父亲洗心革面的机会。
C.受缇萦上书的影响,汉文帝命令张苍、冯敬修订国家法律,将原来法律中注重对人进行肢体刑罚的内容替换成了其他内容,此举大受广大臣民的拥护。
D.汉文帝为人谦逊自守,他和大臣们吸取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商议朝政之时力求宽厚。耻于议论他人的过失,这些做法产生了极为深广的社会影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罪人各以轻重,不亡逃,有年而免。
(2)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
5.文中汉文帝对把过失移归臣下的做法表示反对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汉文帝什么样的特点?
2021-11-22更新 | 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成帝咸和三年温峤入救建康军于寻阳丁未苏峻帅祖涣许柳等众二万人济自横江登牛渚军于陵口台兵御之,屡败。二月,庚戌,峻至蒋陵覆舟山。陶回谓庾亮曰:“峻知石头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阳南道步来;宜伏兵邀之,可一战擒也。”亮不从。峻果自小丹阳来,迷失道,夜行,无复部分。亮闻,乃悔之。

诏以卞壶都督大桁东诸军事,帅郭默、赵胤等军及峻战于西陵。壶等大败,死伤以千数。丙辰,峻攻青溪栅,卞壶帅诸军拒击,不能禁。峻因风纵火,烧台省及诸营寺署,一时荡尽。壶背痈新愈,创犹未合,力疾帅左右苦战而死;二子眕、盱随父后,亦赴敌而死。其母抚尸哭曰:“父为忠臣,子为孝子,夫何恨乎!”

峻兵入台城,司徒导及光禄大夫陆晔、苟崧、尚书张阆共登御床,拥卫帝。以刘超为右卫将军,使与钟雅、褚灵侍立左右,太常孔愉朝服守宗庙。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灵下。灵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峻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峻兵不敢上殿。

或谓钟雅曰:“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盍早为之计!”雅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遁逃以求免,何以为臣!”

温峤闻建康不守,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庚亮至寻阳,宣太后诏,以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加徐州刺史都鉴司空。峤曰:“今日当以灭贼为急,未有功而先拜官,将何以示天下!"遂不受。峤素重亮,亮虽奔败,峤愈推奉之,分兵给亮

庾亮、温峤将起兵讨苏峻,而道路断绝,不知建康声闻。会南阳范汪至寻阳,言:“峻政令不壹,贪暴纵横,灭亡已兆,虽强易弱,朝廷有倒悬之急,宜时进讨。”峤深纳之。亮辟汪参护军事。

(摘编自《资治通鉴·晋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成帝咸和三年/温峤入救建康军/于寻阳/丁未/苏峻帅祖涣/许柳等众二万人/济自横江/登牛渚/军于陵口
B.晋成帝咸和三年/温峤入教建康/军于寻阳/丁未/苏峻帅祖涣/许柳等众二万人/济自横江/登牛渚/军于陵口
C.晋成帝咸和三年/温峤入救建康/军于寻阳/丁未/苏峻帅祖涣/许柳等众/二万人济自横江/登牛渚/军于陵口
D.晋成帝咸和三年/温峤入救建康/军于寻阳/丁未/苏峻帅祖涣/许柳等众二万人济/自横江/登牛渚/军于陵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辰,古人以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用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文中指干支纪年。
B.“台兵、台省、台城”三个词语,在本文中分别指朝廷军队、中央政府机构、都城建康。
C.宗庙,文中指皇帝祭祀祖先的庙宇。古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
D.寇仇,即“寇雠”,指仇敌,敌人。如《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苏峻叛军的攻势,朝廷军队屡次抵抗均失败,陶回建议在小丹阳伏击叛军被庾亮拒绝。
B.朝局危险卞壶慨然请缨,率郭默、赵胤等人先后与苏峻在西陵、青溪栅决战,而最终战败。
C.苏峻乱兵攻入朝堂,司徒王导等人护卫皇帝,面对士卒,褚严词斥责,苏峻乱兵不敢上殿。
D.太后下诏任命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务,而他以未有功先拜官不合适为由拒绝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遁逃以求免,何以为臣!
(2)峤素重亮,亮虽奔败,峤愈推奉之,分兵给亮。
5.板荡识忠臣,面对朝廷危局,文中文武将士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请简要概述。
2022-01-28更新 | 1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义宁元年六月甲申,李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之。”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壬戍,军贾胡堡,去霍邑五十余里。代王侑遣虎牙郎将宋老生帅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渊。八月辛巳旦,东南由山足细道趣霍邑。渊恐宋老生不出,李世民曰:“老生勇而无谋,以轻骑挑之,理无不出。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渊曰:“汝测之善。老生不能逆战贾胡,吾知其无能为也。”渊与数百骑先至霍邑城东数里以待步兵,世民将数十骑至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城之状,且诟之。老生怒,引兵三万自东门南门分道而出。渊乃与建成陈于城东,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日已暮,渊即命登城,时无攻具,将士肉薄而登,遂克之。渊赏霍邑之功,军吏疑奴应募者不得与良人同,渊曰:“矢石之间,不辨贵贱,论勋之际,何有等差,宜并从本勋授。”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爽/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新之/僵尸数里/
B.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
C.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具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
D.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申,古代干支日法,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两两相配,也可用于纪年纪月。
B.卜,古人用火灼龟甲,观其裂纹以推测吉凶。后亦指用其他方法预测吉凶。
C.郡,古代的行政区域名。在春秋以前,县大于郡;到了战国以后,郡大于县。
D.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常常“鸾凤”合称,喻指贤人俊士、美人、夫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渊派遣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兵攻打西河,当时士兵是新集结的,没经过训练演习,李建成、李世民与他们同甘共苦。
B.李世民攻占西河后,只杀了守城官员高德儒,没有侵犯百姓的财物,附近百姓都心悦诚服,于是李世民不再诛杀其他人。
C.李渊率军攻打霜邑,日暮时分,下令登城,士兵们没有攻城战具,就徒手搏斗,登上城头,攻占了霍邑,大获全胜。
D.有人认为参军的奴仆不能和平民受同等封赏,李渊却说作战时不分贵贱,行赏之时,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区别对待。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
(2)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
5.毛泽东曾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请以霍邑之战为例,分析李世民的军事才能。
2022-01-11更新 | 3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