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1074993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惠文王十八年,秦伐赵,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请奏盆缻秦王,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赵。赵亦盛设兵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伐赵,石城          拔:攻下。
B.欲与王                 为好:和好。
C.与王                    诀:告别,有准备不再相见之意。
D.鄙贱之人                    鄙贱:卑鄙低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会西河外渑池                       ②终不能加胜
B.①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             ②秦王赵王击瓯
C.①请奉盆缶秦王,相娱乐          ②赵亦盛设兵待秦
D.①请以秦咸阳为赵王寿             ②相如张目叱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B.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C.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D.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河,秦晋之间的一段黄河。
B.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C.寿,战国时指向人敬酒或献礼。
D.舍人,战国到汉初,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惠文王十九年,秦国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
B.廉颇与赵王约定,如赵王三十日不回,就立太子为君。
C.廉颇宣言,蔺相如的舍人感到害怕,一齐请求离开他。
D.廉颇被蔺相如的宽容所打动,就去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当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观之、期年,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乃西至秦,说惠王曰:“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说燕文侯,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而奉阳君已死,即因说赵肃侯。赵王曰:“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匹,以约诸侯。于是说韩宣王,又说魏襄王,东说齐宣王,西南说楚威王,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石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威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仕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B.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C.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D.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辩士是指以辩才出众之士,比如春秋时期的晏子、战国时期的邹忌、淳于髡,专门为君王出谋划策,以卓越的辩才为国家的内政外交作出贡献。
B.春秋末齐景公置左、右相,相为官名始于此,后来相成为齐国卿大夫的世袭官职。以后其他诸侯国也有设置,或称“相国”,或称“相邦”,或称“相”。
C.合纵与连横是古代的外交政策,合纵是苏秦提倡的,连横是张仪提倡的。合纵策略对秦国有利,连横策略则对六国有利。
D.“昆弟”意思与“昆仲”相同,指兄和弟;也可以比喻两人关系亲密友好,还可以指同辈的人。文中指苏秦的兄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秦在受到家人的嘲笑后,知耻后勇,闭门不出,遍览藏书,满一年后,认为自己已经可以游说各国君主了。
B.苏秦先后游说秦赵、燕等国,都未获支持,但他锲而不舍,最终成功地游说了赵肃侯。
C.苏秦极有辩才,善于游说。他师从鬼谷子,后来在赵肃侯的支持下,带着各种贵重物品成功游说诸侯,并最终成为六国的国相。
D.苏秦从兄弟、妻嫂等亲人在他穷困潦倒时和后来风光时的变化中,感受到了世态炎凉,感慨万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
②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
2020-06-23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

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帜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史记叔孙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B.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C.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D.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者,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代起儒者参与政治制度的制订和国家的管理,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B.征,又称“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这种自上而下选用官吏的方式,重要性仅次于秦汉时的“察举制”。
C.趋,特指快步上前,是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送东阳马生序》中“尝趋百里外”的“趋”,与此文中的“趋”意思相同。
D.“设九宾”,设置九位传呼、导引的赞礼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设九宾于廷”的“九宾”,指九宾大礼,是战国时代诸侯国在外交接待上的最高礼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孙通善择明主。最早跟随项梁,随后投靠怀王,怀王被项羽立为义帝后,叔孙通留下侍奉项羽。自从投降刘邦后,叔孙通一直跟随刘邦,不离不弃。
B.叔孙通为主分忧。刘邦夺得天下,有功劳的大臣在皇帝面前举止失当,叔孙通主动请缨,征召儒者为朝廷制订臣子拜见君主应该遵守的礼节规范。
C.叔孙通见识深远。高祖夺得天下后,叔孙通对皇帝陈述儒者可与守成的道理,为高祖接受;到鲁地征召,斥责两个不服从征召的儒者人格卑鄙,不知顺应时势的变化。
D.叔孙通不贪名利。长乐宫朝贺大典圆满成功,叔孙通受到五百斤铜钱的奖赏。他把这些铜钱全部分给了各位儒生,受到儒生的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20-01-06更新 | 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 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二)

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谱毁之。王乃疏屈原。

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以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已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屈原于江南。

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汩渊,自沉而死。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 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 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王逸《离骚经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
B.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
C.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
D.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尹,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多由楚国贵族担任。
B.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名义上需服从王室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等。
C.同列,古代官员入朝,需按年龄的大小,职位、官阶的高低依次排列,同列即指同一班列,地位相同。
D.迁,古代官职调动常用语,一般指升官,也可指贬官、降职。文中的意思是“流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经序》依照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详细的阐释,评价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
B.王逸推尊《离骚》为“经”,强调了《离骚》的“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道”,还希望国君能觉醒并回到“正道”上来。
C.《屈原贾生列传》结尾“太史公曰”一段属于篇后论赞,议论性很强,抒情色彩较弱,但也寄寓着作者对屈原极其复杂的情感——有仰慕,有赞颂,也有悲悯和哀叹。
D.楚怀王因不知忠臣之分,最后落得军队遭遇挫败,国土沦丧,自己也客死秦国的下场,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屈原在楚国国运兴衰中的重要价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2)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2023-02-02更新 | 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