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107749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昨天,一位专家表示,《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饱受关注和喜爱,正在于它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这些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了大家心中的情怀。此外,古意盎然的诗词,也将观众不知不觉地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让人体会到流落在当下焦躁忙碌的生存环境缝隙中的一丝优雅和浪漫。这使得很多人开始怀念旧时的诗意生活,选手陈更曾说,“诗歌与其他学问不同的一点是,它与技能无关,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一字一词里见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现大千世界。”由此可见,诗词——这属于中华文明的语言文字,反映的正是我们东方人内心的丰富情思,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独特的东方诗意,也使得《中国诗词大会》一播即热。

(摘自《扬子晚报》报道《诗词大会为何能引发如潮思考》)

材料二 :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经过一个半小时赛的比拼,近来圈粉无数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赛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

网友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感谢诗词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

“繁华落幕,速去读书!”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后,不少观众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诗词大会终究是节目,看完节目,是洗洗睡了,还是秉烛夜读?这是个重大的问题。”“‘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杨绛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大家,也用来自勉。”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则认为:“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观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欣慰,但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李定广认为,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

对于武亦姝的获胜,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则认为,“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语文教师眼里,简直是一场标准化考试。古诗词或传统文化复兴的端倪,在这样的诗词大会上,能看到几何?实事求是地说,不多。”

有的网友则认为:“作为一个中学生,武亦姝的才华和形象都令人喜爱和佩服。但我始终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和理解古诗词,诗词这玩意儿说白了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体现,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的对话,它没有那么功利,那么直接,那么紧张,那么剑拔弩张。”“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干嘛还要背?”

(摘编自《广州日报》)

材料三:

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诗和远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

然而不可回避的话题是: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

在这样一个节奏明快、资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还需要“诗和远方”。中国的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左右,内心的精彩将会成为更多人的追求。希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够一路走下去,让古老的诗词歌赋再度焕发青春,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摘自央广评论《生活中不能没有“诗和远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选手陈更不仅提到了诗歌的不足,而且指出了诗歌的优点,它既可以感动读者,也可以反映纷繁变幻的外部世界。
B.材料二指出,“快餐时代”人们功利心作祟,使现代语言干瘪苍白,很难表达现代人丰富的情感,也使诗词教育越来越枯燥无趣。
C.材料二中,李定广和王白云均对当下中学古诗词教学表示不满,认为古诗词教学仍以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为主,而缺少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D.材料三指出,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逐渐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二者都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追求后者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但都对央视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发表评论,大家都一致认为该节目办得非常成功。
B.材料二和材料三写作目的不同,但都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都认为基于实用、应试、技能的古诗词教学难以浸润学生心灵。
C.材料二呈现了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不同意见,材料一、三则主要是一家之言,相比之下材料二的评论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刻。
D.三则材料的语言风格各有特色:材料一典雅生动,材料二诙谐幽默,材料三则以充沛的说理见长。
3.《中国诗词大会》产生了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农业、畜牧业等生产发展过程中,长期观察天文、气象与农业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都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反映季节变化的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降水及与水的凝聚物相关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物候和农作物生长状况的有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

二十四节气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部分长江流域的特定地理气候与农耕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只有这个纬度的地区才有四季分明的气象条件,并且这循环往复的自然天象、物候是可以被人重复观察并记录的;中国人强调要不误农时,人们只有长期定居在一个特定的地区,才有可能不断地观察和积累与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物候现象,来更好地指导生产,而华夏民族很早便进入了较发达的农耕文明社会。

(摘编自刘迎秋《说说二十四节气》,《文史知识》)

材料二

当下,人们对节气的认知逐渐淡薄是有原因的。中国长期以农立国,人们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农业生产来认识和利用节气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农业生产,进入第二、第三产业。这些产业依赖更精细的时间制度,和季节、时令转变的关系相对疏离。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认为时间的变化是阴阳互相作用的结果,人在天地间要循时而动,顺应阴阳变化,促成阴阳调和。因此,天象、物候、人事就被统一组织到一个严密的时间秩序中,时间就被划分为依次出现的不同段落。每个段落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属性,成为国家政令和社会成员活动的根本依据,要求人的活动和时间特性保持高度一致。近代以来,西方的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宇宙观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宇宙观。

此外,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公元纪年代替了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的传统历法,成为官方历法。

(摘编自张勃《二十四节气及其保护》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虽有减弱,却始终在延续。无论清明的踏青、扫墓,还是冬至的团聚、祭祀,都在提醒人们在繁忙工作之余,应有适当的舒缓与休憩,适时地关注家人、朋友以及更宽广的世界。一些地方性浓郁的传统节令仪式,则是人与自然神灵的交流过程,以顺应四季有序,万物有时。北京一些医院开创性地推出“三伏贴”“三九贴”,这种治疗方式的时间依据正是夏至和冬至这两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这种长期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发挥影响的特征,同相关学术界及社会上大都把非遗与“濒危性”直接对应起来的认识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但这恰恰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内涵,即一种传统文化究竟能否被看作“非遗”,能否列入代表名录,同它是否处于濒危状态并没有必然联系;最关键的,反而是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活态传承:它必须是一种活着的遗产,与活着的人的生活实践密不可分。

(摘编自《每个人都是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人》,《参考消息》

1.下列对材料中“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是在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一种时间制度,它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流域的季节特征和鲜明的气象条件为基础而确立的。
B.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得益于合适的自然环境和发达的农业文明,更离不开人为的划分,它需要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观察和积累相关的自然物候现象。
C.二十四节气把时间的流转直接和自然的变化规律关联,每个节气都有特定的文化含义,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些含义离人们生活越来越远。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文化独特的遗产,虽随社会变迁影响力趋于减弱,但仍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获得国际认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生产和时间之间的联系,但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对时间精细度有更高的要求,节气与社会逐渐走向疏离。
B.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蕴含在节气文化中,认为应将时间设置成不同节气,人们要依据节气而动,顺应阴阳变化,这与西方的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观念不同。
C.“三伏贴”“三九贴”的推出,说明我们在延续节气传统的基础上,也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再创造”,以便让它更好地融入当下生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D.在评判二十四节气这类传统文化是否属于“非遗”时,不能将之与濒危性直接联系起来,而应关注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活态性,它必须回归日常生活和生产。
3.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二十四节气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1)传统社会:
(2)现代社会:
2020-09-12更新 | 15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工业机器人在锂电池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

锂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储能电源系统、军事等领域,近几年锂电池需求量持续攀升。而目前锂电行业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产品稳定性不足,这正是引发机器人应用爆点的契机。

目前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池质量一致性不好,多是由于人工操作、设备精度差造成系统误差大,不能连续化生产所致。锂电池生产工艺属于离散式生产方式,虽然生产过程中已使用了大量的自动化专机,但整体自动化程度仍较低,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仍然是以人工为主。要从根本上解决锂离子电池生产质量一致性差的问题,还要靠提高生产设备控制精度、生产线自动化水平来解决。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对电池的一致性、电池生产线中的质量管控,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客观需要引入工业机器人技术。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迅速增长以及机器人价格的下降,在生产线中,应用机器人代替人工的优势,已经逐渐显现,机器人的应用具有重复定位精度高、可靠性高、生产柔性化等优势,能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通过将机器人技术与锂电池生产技术相结合,可大幅度提高锂电池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带动锂电池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同时,与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信息化等智能制造技术融合,不仅是实现无人化工厂的前提,也是国内锂电池等离散制造生产线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条全自动产业线的形成,需要各种不同类型机器人的相互配合,在对机器人进行选型时,需要综合考虑持重能力、工作空间、自由度、灵活度、精度、移动速度和使用领域等因素。目前,锂电池行业使用最多的机器人,是线性模组机器人和SCARA机器人,主要是在生产线中进行搬运和换型的工作。

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要把成品从生产线上自动取下来,送到检测处通过智能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外观检验,然后把合格产品送入特定的包装容器内,把不合格的产品送入另一容器内。这是欧洲最大的电池生产厂家Sonnenschein在电池生产中,包装前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在整个电池生产过程中,有几个工位用百格拉的码垛机器人。尽管这些机器人所完成的功能不完全一样,但成本低,效率高,更实用,在欧美国家,被广泛应用生产中。

根据锂电池生产的工艺流程,通过在上述生产过程中引入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取代了原先所需的人工操作,以机器人为中心,叠片机、焊接机及裁切机的位置布置均在机器人的臂展范围内,在其运动区域内应保证无干扰。在布置位置时综合考虑人的行走空间,并在周围布置了基本的围栏防护,防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到机器人工作区域,确保人员安全。机器人对叠片机完成的叠片电池进行抓取,并搬运到焊接机上对极耳进行焊接,再搬运到裁切机对极耳的突出部分进行裁剪,以此实现无人化作业。

如今锂电池正在往安全性以及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设备的高精度、高效率、系列化以及高自动化生产线,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工业机器人在动力锂电池行业中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设备自动化,无人化,将安全风险和损失降低到最低,同时,产品的质量高;品质好,企业的产能得到明显的扩充,带来更大的效益,极大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下列对文中“锂电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锂电池在储能电源系统军事等领域应用广泛,同时需求量持续攀升。
B.锂离子电池产业化过程当中,存在着电池质量一致性不好的主要问题。
C.将机器人技术与锂电池生产技术相结合,锂电池生产企业可升级技术。
D.安全性、标准化、高精度高自动化等是如今锂电池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锂电行业遇到的种种问题,其实正是引发机器人应用爆点的契机。
B.锂电池生产整体自动化程度较低,在于生产过程中未使用自动化专机。
C.文章以欧洲最大的电池生产厂家为例,说明生产中可广泛运用机器人。
D.锂电池生产过程引入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应保证其运动区域内无干扰。
3.为什么说工业机器人可以广泛应用于锂电池自动化生产?请简要分析。
2020-07-03更新 | 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阶段人工智能医疗网络的开发和应用已初具规模,但主要运用于提升医疗的便利性。面对“不治之症”的挑战,关于机体与生俱来的“自主修复”潜能的激发,或将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成为现实。

医疗网络是指基于云网络发展而来的智能化诊疗体系,目前市场已有一定的雏形产品。机器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的研发使医疗人工智能的性能大幅提升。医疗人工智能的监控网络和自动化诊疗有无法避免的短板。癌症、肉瘤作为“不治之症”的代表。从细胞学角度观察,是由于正常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发生变异,引起细胞丧失成熟能力,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探索“自主修复”将可能作为一种趋势被提上时代的舞台。

“自主修复”的阻力主要可能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自主修复”进入市场之前的临床评估。一款新药的上市需经历长达数年的临床试验,而在未来搭载“自主修复”产品的背景下制定评估的实施细则成将被提上议题。临床测试对象的抗拒、机体安全评估、不良反应风险的承担等因素都需要纳入评估系统的考量。时间跨度也是潜在因素的一环。未来的“自主修复”医疗舱涉及多企业联动,漫长的等待可能会打击行业整体的积极性。其次,“自主修复”医疗舱投入市场后的疗效评价。体度轻可能引发对患者人身安全的威胁,体度重或将直接导致医疗经济波动。总之,“自主修复”任重道远,其合理化、科学化、普及化需研究人员通力合作,才能为人类智能医疗开辟全新的大陆。

(摘编自宋欣阳等《论医疗人工智能的未来:自主修复》)

[注]①自主修复:指人体在觉察到自身被损伤后,主动遏制损伤,自我修复或再生破损的组织结构。

材料二

仅依赖目前已孕育出的多种应用产品远无法满足当今市场需求,人工智能数据处理的可靠性、治疗过程的安全性等均受到多方质疑。医疗人工智能发展亟待突破。

目前市场医疗人工智能应用现状:

热点应用需求度已有产品市场热度
个人管理较低DeepmindHealth较低
疾病预测较高Watson、Hanover
智能影像CheXNet、MURA
手术机器人DaVinci、STAR系统、Remebot
康复机器人较低Harness较高

(摘编自柳奕诚等《论医疗人工智能的未来:医疗网络》)

材料三

医疗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发展出来的一大分支,它将为医学诊疗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研究最多且成果最显著的是医学专家系统。医学专家系统具有大量专门知识与经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某个领域一个或多个人类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解决那些需要专家决定的复杂问题。专家系统是目前人工智能中最活跃、最有成效的一个研究领域。中国中医界大约有140个以经验为主的中医专家系统相继研发。医学专家系统可以解决的问题一般包括解释、预测、诊断、提供治疗方案等。高性能的医学专家系统也已经从学术研究开始进入临床应用研究。随着人工智能整体水平的提高。医学专家系统也将获得发展。正在开发的新一代专家系统有分布式专家系统和协同式专家系统等,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将更有利于临床痍病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苗芳芳、刘骏峰《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1.下列关于“医疗人工智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医疗网络是指基于云网络的智能化诊疗体系,将医疗和人工智能联合。现阶段主要运用于提升医疗的便利性。
B.医疗人工智能的监控网络和自动化诊疗有无法避免的短板,为解决这一难题,探索“自主修复”已成必然趋势。
C.医疗网络的雏形产品已经进入市场,高性能的医学专家系统也已经从学术研究阶段开始进入临床应用研究阶段。
D.医疗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发展出来的分支,仍存在数据处理的可靠性、治疗过程的安全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医疗网络的发展和医疗人工智能性能的提升,目前仍无法有效解决医疗人工智能的短板,医疗人工智能发展亟待突破。
B.对医疗人工智能应用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热度。需求度低则市场热度低,需求度高则市场热度高。
C.随着人工智能整体水平的提高,正在开发的新一代专家系统将更加有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提高。
D.“自主修复”进入市场之前的临床评估复杂、持续时间长,“自主修复”医疗舱投入市场后的疗效评价亦有一定的风险。
3.请结合材料,概括联合医疗与人工智能的积极意义。
2020-09-20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