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4 题号:1083287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B.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C.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D.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学士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时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明清两代从进士中选拔。
B.熙宁是宋神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自汉武帝开始,历代帝王都用年号纪年。
C.岭南指五岭以南地区,大体就是今广东、广西一带,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
D.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是指具体的官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博闻强识,文采不俗。他小时候读书过目不忘,写文章时下笔如飞,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B.王安石见解超凡,受到赏识。每当韩维的谈话得到神宗称赞时,他就说是王安石说的,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
C.王安石果敢刚毅,消除危机。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上奏要求罢免王安石,结果郑侠就被判罪并流放到了岭南。
D.王安石擅长文章,执政不佳。朱熹评论王安石文章节操品行高出世人,为政却导致了崇宁宣和之际的极大祸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
(2)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
5.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前问过韩琦,韩琦回答说:“处辅弼之地则不可。”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说明韩琦的高明之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衙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B.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C.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D.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这里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
B.奏疏,臣子进呈皇帝的奏折,其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等。
C.江右,古代指长江下游以西的地区。古时在地理上以西为右,与现在“左西右东”不一样。
D.长短句,文中指词,别称曲子词、诗余。大部分词分成两段,称为“双调”,有的分为三段、四段,称为“三叠”“四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给皇帝上疏,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
B.辛弃疾忠心国事。他奉命筹建飞虎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虎营栅,再陈奏事情本末,画图进献,解除了皇上疑虑。
C.辛弃疾注重大局。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谢源明不顾幕僚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
D.辛弃疾很有文才。他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创作了《九曲棹歌》;擅长写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2022-04-02更新 | 11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借以取重。乃深与韩绛、绛弟维及吕公著交,三人更称扬之,名始盛。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他矣,此所以纷纷也。”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注]①颍邸:宋神宗未即位前被进封为颍王,颍邸就是他作为亲王时的府邸。②巽(xùn): 谦恭,卑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
B.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
C.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
D.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为皇位继承人的嫡长子,地位仅次于皇帝。居住的地方一般叫东宫。
B.枢密院,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明代被废止,加强了皇帝对军权的直接控制。
C.陛下,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文中的“陛下”是对宋神宗的尊称。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初到任。《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中的“视 事”亦同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与韩绛、韩维兄弟交情深厚。宋神宗即位后,韩维因用王安石的建议多次被称赞,于是向皇帝引荐了他。王安石想辞职离开,韩绛劝皇帝留下他。
B.王安石与陈升之负责推行新法。朝廷设置三司制定新法,王安石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起负责变法。新法拟定后颁布推行。
C.王安石推行变法遭到同僚反对。御史中丞吕诲、韩琦、司马光等都反对王安石的主张。看完韩琦反对新法的上书,皇帝立场不坚定,想听从韩琦的意见。
D.王安石上奏章为自己极力申辩。司马光以变法引起朝廷内外动乱为由,反对新法,王安石直言上奏为自己辩护,皇帝用恭敬言语表示歉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2)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
2020-05-18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美容仪,身长六尺。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刑名之学。用稹,试将作监主簿,累迁宁海军节度推官。知江山县,断治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以荐者改大理寺丞、知彭城县,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

侬智高破邕州,顺流东下,师旦使人觇贼,还报曰:“诸州守皆弃城走矣!”师旦叱曰:“汝亦欲吾走矣。”乃大索,得谍者三人,斩以徇。而贼已薄城下,师旦止有兵三百,开门迎战,杀数十人。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曰:“明日贼必大至,吾知不敌,然不可以去,尔留,死无益也。”遂与监押马贵部士卒固守州城。召贵食,贵不能食,师旦独饱如平时;至夜,贵卧不安席,师旦即卧内大鼾。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众皆曰:“愿为国家死。”至城破无一人逃者。矢尽,与贵俱还,据堂而坐。智高麾兵鼓噪争入,胁师旦,师旦大骂曰:“饿獠,朝廷负若何事,乃敢反邪!天子发一校兵,汝无遗类矣。”智高怒,并贵害之。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师旦遇害时,年四十二。柩过江山,江山之人迎师旦丧,哭祭于路,络绎数百里不绝。

同时有王从政者,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与侬智高战于太平场,被执,骂贼不已,至以沸汤沃之,终不屈而死。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

(节选自《宋史•忠义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B.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C.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D.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 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子,指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从祖兄弟、从父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这里指的赵师旦是赵稹的侄儿。
B.荫,是恩荫之意。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这里指赵师旦因赵稹的恩荫而得以任官。
C.大理寺,是古代负责审判复核案件的官署名。因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力过大,可自行勾决死刑犯人,造成不少冤假错案。为了使刑狱汇总,始置大理寺,作为复审机关。
D.赠,本义是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后来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也叫赠,文中就是此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师旦年少之时,尤其钻研刑名方面的学问,并因叔父赵稹的恩荫,试任将作监主簿,多次升迁为宁海军节度推官。
B.等到邕州被侬智高率兵攻破,城中守兵没有一个人逃走。守兵弹尽箭竭,赵师旦与监押马贵一起回到府衙,据厅堂而坐。
C.敌贼已经逼近邕州城下,赵师旦仅仅有士兵三百人,打开城门迎战敌贼,歼灭敌贼几十个人。
D.赵师旦与侬智高作战被抓住,责骂贼敌不已,最终不屈而死,被朝廷追赠为信州刺史,朝廷录用了他的两个孙子为官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
(2)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
2016-11-18更新 | 1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