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刘禹锡(772-84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4 题号:1089522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注】①:此诗写于829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乐天)在洛阳,无稹(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望雪相似”出语平易而境界真切,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洁白纯净的景象。
B.“遥想”表明空间之远,而“正如此”则表明了这份情感不会因距离而减弱。
C.“知君当此夕”中“知”字,语气肯定,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如约欣赏月下湖景。
D.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彼此牵挂的缕缕情思,随着皎皎月光绵延至“千万里”。
2.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赏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唐·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唐·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元和十年,柳宗元、刘禹锡奉诏结束贬谪生活返回长安,因写诗讽刺权贵,再次被贬至更加偏僻的柳州与连州;②伏波故道,指“伏波将军”马援率领军队攻打越南曾走过的路;翁仲,秦时巨人,始皇依照其形铸金人,后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③慵疏:懒散粗疏;④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柳士师,即柳下惠,曾因正直不阿著称。

1.以下人物称呼方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刘梦得(刘禹锡)B.柳柳州(柳宗元)
C.白乐天(白居易)D.王摩诘(王维)
2.以下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诗颔联即景抒情,描写故道荒凉,讽刺当朝衰微,再次表达自身“憔悴”之境。
B.柳诗尾联扣住“赠别”主题,以夸张手法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哀叹身世之悲。
C.刘诗颔联用典,一方面表达自己为官获得清名的渴望,一方面表达对朋友的赞颂。
D.刘诗颈联以“回雁”“哀猿”等意象衬托别绪,展现两位友人分手时凄厉的诗境。
3.酬和诗,是诗人相互间应答酬谢所作的诗,内容和情感上有所衔接、呼应。请分析刘诗是如何回应柳诗的。
2023-04-15更新 | 30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①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②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轲峨:孤高状。艑:船。
1.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
2019-10-12更新 | 1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汉寿城春望①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华表④半空经霹雳,碑文才⑤见满埃尘。不知何日东瀛变⑥,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本诗是作者贬任偏远地区的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城,朗州古城。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③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④华表:宫殿及墓地等作标志与装饰用的石柱。⑤才:隐约。⑥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东瀛,东海。

1.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因不见人烟,所以“对”字组合起来的荒祠、古墓、荆棘、榛莽之类愈多,愈显出古城的荒凉。
B.颔联写“牧竖”“行人”,极大地增添了景中的生气。颈联写华表、石碑表现出古城昔盛今衰的景象。
C.这首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条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址的景象。
D.本诗主要寄托诗人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后的凄凉之感和对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
2.本诗作于杜甫《春望》后。两诗都运用意象,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请依据诗歌,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分析。
2020-02-14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