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8 题号:1100036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九三六年夏天,我在青岛住了一个星期。刚到青岛那天,我便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黄昏时候,火车渐渐地走得缓慢起来,浩瀚的大海便展开在我们的眼前了。参差不齐的帆樯严密地排在海边。太阳不见了,天上灰絮似的云影移动着。天连水,水连天。云翳在辽阔的天空中幻变成各式各样的形体:有的像飞禽,有的像走兽,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山峰……”这是青岛海景给我的第一印象。次日早晨,我迫不及待地去海边散步。空气异常潮湿,在细雨蒙蒙的飘飞中,一出来,我的眼镜便被雨打湿了,简直分辨不出路径来。终于走到海滨公园。海上左岸的轮廓,比较分明,迤逦着一行行房舍,红顶黄墙堆积在绿树丛中,由海边曼延到高坡上。山峦起伏在灰色雾縠里面,景象极其迷蒙。对面是一片镶嵌着绿林的小岛,左边海水茫茫,望不到涯涘。有两三点帆影在海上起伏;远的模糊,近影清晰。海水的呼啸,像深山里万道瀑布的声音。海面有一碧万顷的波澜在摇动。靠岸是一簇一簇的白沫似的巨浪,变化迅速,不可捉摸。有时像充满了愤怒,哗哗地抨击着海岸;有时一小股一小股地跳上岩石来,又跳回去,比小孩子还活泼。我沉醉了。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轻轻哼起了《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B.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你一定是认错了。”
C.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一下、两下……夜已深了,丈夫依旧没有回来。
D.听了老师的解答,他陷入了深思:“原来如此……”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有时抨击着海岸;有时涌上岩石,又退回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填入下面对联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乌鸦飞入鹭鸶群——雪中送炭
下联:凤凰立在鸳鸯畔——________
A.如虎添翼B.雪上加霜C.锦上添花D.精益求精
2020-04-03更新 | 3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反问)
C.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讳饰)
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反衬)
2020-01-18更新 | 8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散文集《望乡书》可以形容为“乡村生活撷英”:它对故乡的许多方面,如地理风光、资源物产、生活生产、民风民俗等,都进行了细致呈现。作者对故乡充满深情,在书中耐心细致地回忆着故乡的人和事,其中很多趣味盎然的生活细节令读者___①__,其形态是片段的,方式是跳跃的,但充盈着内在的关联感和总体性,如同花瓣之于花朵。

其中有些“花瓣”是我特别喜欢的,例如童年乐事。童年之“乐”,大抵离不开“游戏”和“吃”。作者对这两类乐事都 ,如同和老朋友生动交谈。前者如打沙包,后者有捞鱼、摘杏、刨地瓜等。作者还经常在童年视角和欢乐气氛中,巧妙加入对生活与人性的窥探速写。例如,“挖河蚪”之后,还有“卖河蚌”的故事。毫无销售经验的爷爷既不知道如何定价,也不知道怎么吆喝,有人问价时只好说“看着给吧”。这些描写使爷爷质朴的形象     。这是商品经济潮涌初期关于“迂得可爱的买卖人”的生动素描,它趣味横生而又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农民身份的转型过程。至于“乞丐”“老妪”“弃妇”等书写“人间苍凉”的章节,生活的苦难经过少年纯真、善良的视角过滤,其沉重也被审美化了——它们变得哀而不伤,有时甚至还多了几分淡淡的暖意。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如同花瓣之于花朵”一句中,“花瓣”和“花朵”具体指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3.《望乡书》的作者对家乡充满深情,对家乡的习俗进行了细致描写。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假如你的家乡举办相关习俗的活动,请你写一则宣传语,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习俗名称;②紧扣习俗特点;③语言简明,形象生动,20字以内。
答:我家乡的习俗是:
宣传语:
2022-11-20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