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3 题号:1106147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越,昌邑人,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越谢曰:“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引一人斩,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沛公击昌邑,彭越助之。汉二年,沛公与诸侯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拜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汉三年,越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汉四年,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下睢阳、外黄十七城。汉五年秋,项王南走,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项籍已死。立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徵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至郑, 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 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越宗族。

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注]①青衣:县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作强请/乃许/
B.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C.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D.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臣,君主时代的官吏,也指官吏对君主的自称,有时还可以表示谦卑时自称。
B.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各国都设相,称相国、相邦,为百官之长。
C.廷尉,位列三公,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事宜。
D.夷,古代一人犯死罪而深灭其亲属的刑罚制度,通常犯谋反罪的人会受此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越为人冷静,富有管理才能。陈胜起义,少年劝他效仿,他没有此想法,成为首领后,他明确命令坚定执行,确立了威信。
B.彭越助汉灭楚,立下汗马功劳。在楚汉之争中,彭越帮助刘邦攻楚,曾截断过楚国粮道,还攻下很多城池,最后被封为梁王。
C.彭越拒绝出兵,引来高祖责备。汉高祖率兵讨伐陈稀,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只派将领带军队到邯郸,高祖派人责备他。
D.彭越坚持己见,未听造反建议。彭越害怕高祖怪罪,本想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建议他发兵反叛,可彭越并未听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
(3)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
5.彭越作为一个功臣最后却被灭族,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壁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卒延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B.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C.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D.谓秦王日/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戒: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以示虔诚,斋戒主要用于严肃庄重的场合。
B.布衣:古代“布”指棉布,借指平民,后来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可以泛指官吏。
D.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先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再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最后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B.秦王重利忘义,手段圆滑,他受相如愚弄,但考虑到杀相如亦终不能得璧,反将与赵交恶,所以完成礼节,送相如返国,可见他凡事着重利益。
C.选段主要采用间接描写的手法,以秦王的赫赫声威、秦国宫廷的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D.归璧于赵后,蔺相如义责秦历来言而无信,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请就汤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020-08-06更新 | 2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沛公起,哙以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败泗水守薛西,击章邯军濮阳,破赵贲军开封,攻武关,至霸上,无不却敌先登。项羽闻沛公欲王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进至戏。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樊哙居营外,闻事急,即带剑拥盾入。项羽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也。”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起如厕,麾樊哙出,与俱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羽死,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又以将军从高祖平燕王臧荼、楚王韩信,更赐爵列侯,与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孝惠六年,哙,谥曰武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D.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刘邦的称谓有多种:高祖、沛公、汉王、高帝等。其中“高祖”“高帝”是其谥号,“沛公”是因其起兵于沛,“汉王”源于其被封为汉中王。
B.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居中,一人在右。“参乘”,就是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成语“虚左以待”的“虚左”便含有对对方尊敬之意。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的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古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之说。
D.樊哙死后,“谥曰武侯”。“侯”,是古代爵位的一种,是古代君王对贵戚功臣等的封赐。封赐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侯”居第二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勇猛无敌。樊哙虽出身低微,以杀狗为生,但败泗水,击章邯,破赵贲,攻武关,所向披靡;汉朝建立后,樊哙又平定燕王、楚王。英勇善战。
B.樊哙忠心为君。沛公起兵时,樊哙跟随沛公征战;项庄舞剑,威胁沛公安全之时,樊哙带剑拥盾入,以备不测。汉王即位后,樊哙又跟随高祖平叛。
C.樊哙智慧不凡。樊哙借项羽赐卮酒彘肩之机,义责项羽:先表豪壮之气,次述沛公之德,再数项羽之失,最后推心置腹为项羽着想。令项羽无言以对。
D.樊哙胆识过人。高帝一度病重,十多天不见群臣,樊哙闯入宫中,面见高帝,指责他假装生病,不理朝政,宠信宦官,并以赵高作乱之事警示高帝。
4.将所学课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2023-08-09更新 | 4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河南郡。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缮治河上塞。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虏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

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节)

【注】①戏下:谓在主帅的旌麾之下。戏,通。②三老:掌教化之官。③遮说:拦道告知。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A抚B关C外D父E老F还G张H耳I来J见K汉L王M厚N遇O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国,指受到君主分封而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B.“项王使卒三万人从”中“从”和《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字含义与用法相同。
C.“关外置河南郡”中“置”和《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中的“置”字含义不同。
D.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所以自称为寡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巧攻民心。他不但下令修缮整治河上郡内的长城,还让百姓开垦耕种秦朝原来的苑囿园池,甚至亲自到陕县安抚关外父老。
B.汉王从善如流。他听取韩信“决策东乡,争权天下”的建议,领兵回军,直接率军在废丘围困了雍王。
C.汉王用人有方。先是用韩信之计,从故道回军,袭击了雍王章邯,后又派韩信攻打不愿归附自己的韩王郑昌。
D.汉王把准时机。汉王为义帝发丧,举哀三天,并乘机派使者通告诸侯攻打杀义帝的罪人,抓住了讨伐项羽的绝佳机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2)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在《鸿门宴》中,项羽没有杀刘邦,范增说他“为人不忍”,但在本文中他却杀掉了义帝。请分别概括其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2023-07-04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