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其他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1120100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

刘克庄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须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粵,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注]①刘克庄:南宋词人。其词继承了辛弃疾的爱国主义传统及豪放风格。②玉花骢,音cōng,又称菊花青,是一种良马。③牛角书生:用隋末英雄李密少年时牛背上读书遇权臣杨素事。虬鬓豪客:用虬鬓客张仲坚遇李靖,折服于季世民事,④燕然:即燕然山,《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干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⑤磊块:一作垒块,《世说新语·任诞篇》云:“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起首三句表现了主人公精通韬略,武艺高强。“乌丝展,醉墨龙跳”形容主人公展开绢素,任意挥毫,其书法矫健有力,有如蛟龙跳跃。
B.“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用典抒情,“请樱” 语本《汉书终军传》:“(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阕下”,这里借此典故,抒发了词人矢志报国,立功塞外的豪情壮志。
C.“当年目视云霄,谁信,凄凉今折腰”与“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样都运用间接抒情的手法,在词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D.词的下片语气陡转,充满了时代悲凉与家国身世的感慨,表达了词人功名未就、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念离群》等。“沁园”二字因汉代沁水公主园林而得名。其中词牌与题目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一般写在词牌的后面。
B.整首词通过对比的手法,塑造了壮志未酬而依然信心满怀的文武双全的作者形象,与《短歌行》中曹操所展露出的由忧愁低回转而昂扬自信的形象相似。
C.“折腰”,反用陶渊明作彭泽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事,暗指此时之不得志。
D.“怅燕然未勒”四句,运用典故,此四句由一个“怅”字统领,表达作者壮志酬的激愤和悲凉。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池州弄水亭

张舜民

清溪望处思悠悠,不独今人古亦愁。

借尔碧波明似镜,照予白发萤如鸥。

江山自美骚人宅,铙鼓常催过客舟。

惟有角声吹不断,斜阳横起九峰楼。

【注】①池州弄水亭:杜牧在池州为官时所创,亭上有杜牧诗歌石刻。②铙鼓:乐器,鼓的一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漫步于池州弄水亭,远眺山川美景,思绪万千,感慨无限。
B.诗人登上池州弄水亭,望见清溪清澈如镜,暂时忘却了刚生的愁绪。
C.第五句运用屈原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怀才不遇,却依然心系朝廷。
D.诗人所乘的客船停靠在清溪,铙鼓的敲击声传来,催促着诗人启程。
E.夕阳斜照,远处传来接连不断的号角声,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2018-05-08更新 | 10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寒食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尊。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虽然五、六句均押平声韵,但仍然符合声律要求。
B.首联写出自己马马虎虎准备过寒食节,勉勉强强移席到了门外水边。
C.本诗用语精炼,“草草”“萧萧”“空”“忽”“吹”都确切地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感。
D.全诗景情结合、视听结合,有整体有细节,尾联直接把情感推向高潮。
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三、四句的景物描写对表达这种情感起何作用?
2019-05-07更新 | 28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酒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①簿书:官府的文书。②衮衮:相继不绝。③“一樽”句:化用韩愈《石鼎联句》:“道士倚墙睡,鼻息如雷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作者被倒映酒杯的“飞鸟”“移云”美景触动却写不出诗句。
B.诗的第四句说见到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
C.第八句借典故写自己在喝酒后鼾声如雷,生活无忧无虑,毫无烦恼。
D.本诗是七言律诗,首联切题,颔联、颈联写现实生活,尾联回应题目。
2.请概括本诗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并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2020-01-04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