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5 题号:1120716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关,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朝议方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正德元年,刘瑾逮给事中御史戴铣。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十一年,南方盗贼蜂起。前巡抚托疾避去。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不敢隐,因贳其罪,令阴觇贼,贼动静无勿知。福建、广东会兵而讨贼。守仁亲率锐卒,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治器械舟楫,传诏暴宸濠罪,俾守令率吏士勤王。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大败。守仁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贼平,京师闻,诸大臣震惧。张忠尝纳宸濠贿,忌为守仁所知,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欢呼。忠扬言帝前曰守仁必反守仁入九华山,日晏坐僧寺。帝觇知之,曰:“守仁学道人,何谓反?”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守仁天资异敏。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其为教,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守仁以直节著。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文臣用兵,未有如守仁也。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主持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
B.,即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文中指声讨敌人的文书。
C.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也称为“京都”“京国”“京城”,现泛指首都。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名出有因,拥有传奇童年。他的名字“云”是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儿下人间而起的,他直到五岁被异人抚摩且改名,才开口说话。
B.王守仁富有奇计,获得远近叹服。在平定南方盗贼的行动中,他出奇制胜,凭借薄弱的人员和兵力,平定了长久以来的大患,远近为之叹服。
C.王守仁文武兼备,取得战功胜利。平宁王之反时,他战策得当,趁宁王以金宝犒劳其群臣时,发动突袭;且善射,他“三发三中”赢得京军欢呼。
D.王守仁天资聪敏,开创阳明心学。他筑室阳明洞,悟出格物致知应当自己求之于心,重点培养学生良知,求学的人纷纷跟从他,后有“阳明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隶不敢隐,因贳其罪,令阴觇贼,贼动静无勿知。
(2)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5.张忠为什么在皇帝面前说王守仁一定会造反?皇帝对此的反应怎样?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臣,榆林卫人。起行伍,为队长。矫捷精悍,搏战好陷坚。从千总刘朋守黄甫川。寇丧马被围,臣单骑驰救,射中其魁,夺马载朋归,由此知名。旋代朋职,屡战跨马梁、田家梁、西红山等,并有功,宣府膳房堡守备。寇尝大入,环攻堡,欲生得臣。臣召麾下酌水为酒,欢呼歌饮,寇莫测所为,不敢登。臣夜决围出,取他道以归。上官壮之,擢延绥入卫游击将军。隆庆元年九月,土蛮大入昌黎、卢龙,游骑至滦河。诸将莫敢战,臣独勒兵赴之。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呼声震山谷,寇以数骑尝,奋前斩之。追至棒槌崖,斩首百十余级,坠崖死伤者无算。事宁,蓟镇诸将悉获罪,臣以功增秩二级。万历初,录秋防功,进署都督佥事。炒蛮潜入古北口,参将范宗儒追至十八盘山,战,余众被围。臣急偕游击高廷礼等驰救,寇始去,坐镌一枝。五年春,以总兵官镇守宁夏。顺义王俺答报怨瓦剌,欲取道贺兰,臣不可,俺答恚,语不逊。臣夜决汉、唐二渠水,道不通,复陈兵赤水口,俺答乃从山后去。三岁互市,毋敢哗者。阅边给事中以苛礼责望,劾罢之。十一年,小阿卜户犯黑峪关,守将陈文治以下俱逮系。诏起臣副总兵,驻守马兰峪。会朵颜长昂屡扰边,蓟镇总兵官杨四畏不能御,乃调四畏保定,而徏臣代之。长昂雅惮臣,使其从母土阿、妻东桂款关乞降,乃抚赏如初。时诸部长桀鹜甚,经略郑洛专主款。臣以为不足恃,上书陈八难、五要。且以创重乞归,帝不许。后二年,谢病去。臣更历四镇,名著塞垣,为一时良将。

《明史·列传·卷一百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
B.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
C.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
D.辽帅王治道曰/敌众我寡/往必无利/臣不顾率所部/千人擐甲直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指官职的变动,可指升职,也可指降职。
B.“殁”通“没”,古人对死的一种委婉说法,它使用的对象和“崩”相同。
C.“给事中”秦始置,为加官,所加之官或为御史大夫、三公、将军、九卿等。
D.“乞归”在古代是指官员请求辞职回归故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臣独闯敌营,作战勇猛。为营救千总刘朋他单骑冲入敌阵,用箭射中敌人首领,夺马载刘朋而回。
B.张臣用兵机智,巧设疑阵。在任膳房堡守备时,面对敌兵,他让士兵以水代酒,欢呼歌吟,让敌人摸不清情况,从而不敢轻易进攻。
C.张臣仕途畅通,一路飙升。他从一个队长,升任千总、守备,一直到四镇的总兵,没有败仗,没有降职。
D.张臣威名远扬,不战而胜。朵颜长昂进攻蓟镇边境时,因张臣换防蓟镇而内心惧怕,因此派亲人请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寇尝大入,环攻堡,欲生得臣。
(2)顺义王俺答报怨瓦剌,欲取道贺兰,臣不可,俺答恚,语不逊。
2019-06-12更新 | 5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赐祭葬,谥文安。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


【注】三杨:指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均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以大学士衔辅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B.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C.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D.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院修撰,官名,从六品,主要职责为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B.洪武,此处为朱元璋的年号,“洪武中”用的是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大多要建元,并以年号纪年。
C.礼部,官署名,隋唐以后为六部之一,管理国家的礼仪、祭祀、贡举、官吏任免和接待外宾等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D.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又叫春闱。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英办事周密。皇上发现石碑上有蒙古人的名字,为避免以后起事端,让王英把石碑击碎,王英不仅击碎石碑,还把石碑沉入河中。
B.王英心地善良。立过功的军队有过失,皇上下令不给他们分配粮食,官军们为此事而哭泣,王英知道这件事情后,上奏替这些人说情。
C.王英颇有才气。王英参与修撰过多部实录,皇上以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的学士来勉励王英,很多人从四面八方前来向他求取铭文碑记。
D.王英正直诚实。王英喜欢规劝别人的过错,当时的朝廷重臣“三杨”都不喜欢他,但所幸他也没有把柄落入这三人的手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
(2)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
2021-11-10更新 | 8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余人,擢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

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金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

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降。贼扬言欲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执友。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

轼至,以便宜调广西、湖广、云南、四川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各破贼寨。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贼遁归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余党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余,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连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复请。诏加太子太保,赐敕乘传归。卒,赠太保,谥襄简。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B.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C.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D.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及左迁等。
B.入,在文中是“地方官员进入中央任职”之意,而京官调任地方官则用“出”。
C.户部,“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户籍财经等事务。
D.乘传归,在文中指乘坐驿车告老还乡,这是皇帝给予退休臣子的一种殊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轼关心民瘼。在发生饥荒时,他请求拨官银十万两作为买粮的费用。
B.王轼用兵有方。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根据当时形势布置作战计划,最终取得了胜利。
C.王轼秉公执法。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大理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洗血了冤情。
D.王轼深受重用。他曾受命与刑部一起制定条例,因有战功受重赏,最后因病请求退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
(2)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2021-01-16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