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1123160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衡宇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街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街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B.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C.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D.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种经书。
B.辟,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
C.下车,古代指官吏初到某地任职;成语“下车伊始”中仍保留此意。
D.乞骸骨,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古代大臣年老了委婉辞职的请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精通儒学,善写文章。曾入太学学习,通晓五经六艺;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
B.张衡为人低调,追求高雅。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和庸俗的人们往来。
C.张衡致思天文历算,擅长机巧。曾写《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还制造了测天仪器候风地动仪。
D.张衡不畏权贵,严惩不轨。出任河间相时,河间王和一些豪门大户不遵守法令制度,为非作歹,张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姓名,一网打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玄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业,杜门不出。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绬,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
B.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
C.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
D.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
2.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又从东郡张恭祖《礼记》       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B.范升、陈元、贾逵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C.义据   六艺经传皆习之
D.表为左中郎,皆不     砺则利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人成年后不便直呼其名,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如周瑜字公瑾,“瑜”和“瑾”均为美玉,义相近。
B.经,指儒家的经书,其中《诗》《书》《礼》《乐》《易》《左氏春秋》合称“六经”,也称“六艺”。如《师说》中就提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太守,对郡守的尊称,曾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明清改称知府。如《登泰山记》“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D.灵帝是汉灵帝死后对其德行功绩进行评价的谥号。《琵琶行并序》中“元和十年”的“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京兆第五元先。
(2)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2023-03-13更新 | 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先是扶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事,下狱死。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绥御之方,其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而致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见天子,宪上遣固将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棰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节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B.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C.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D.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2.下列对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礼记·曲礼上》记有:二十冠而字。古时男女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图谶,古代方士或巫师制作的关于帝王受命征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始于秦,盛于东汉。
C.兰台令史,官名,东汉时开始设置,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文书档案等,魏、晋、南朝沿置。
D.宾客,汉代时投靠在贵族、官僚门下的一种非同宗的依附者。宾客为主人营治产业,出谋划策.奔走效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文才出众,善于识人。他年轻时给东平王举荐贤士,所荐之人都得到了东平王的青睐重用。
B.班固颇有政见,深谋远虑。对于汉匈关系,他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认为应抓住时机,维护双方和平关系。
C.班固胸怀大志,投身军事。他在伐匈之战中,辅佐窦宪,随军出征。后来窦宪落败,班固受牵连而被免官职。
D.班固疏于教育,遭致灾祸。其子不守法度,家奴也缺乏教养,获罪于地方官员,导致班固下狱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
(2)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
5.对于匈奴的和亲请求,班固力排众议,认为应该与匈奴建立友好往来。他的理由有几点?请简要分析。
2020-12-14更新 | 9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宴为师友。初举孝廉,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声振远域。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狼藉。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司隶校尉应奉上疏乞原膺,书奏,乃免其刑。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膺知其状,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帝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晋文公执卫成公归于京师,《春秋》是焉。《礼》云公族有罪,虽曰宥之,有司执宪不从。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意也。帝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是时,朝廷纲纪颓陋,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及遭党事,下膺等于狱。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惧,请帝以天时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选自《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B.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C.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D.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举荐任用官吏的一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代“孝廉”成为明清时对秀才的雅称。
B.输作,因犯罪罚作劳役。古代常见劳役有“城旦”“舂槁”等,前者指筑城四年的劳役,后者指罚以捣米拾柴。
C.休沐,休息沐浴,指官员的例行假期。古时官吏五日或十日一休沐。唐代有了节日休假,如“冬至”“腊日”等。
D.录牒,名册。牒,簿册、书籍,也可指文书或证件。如“度牒”,指官府发给和尚、尼姑用来证明身份的文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为官威严清明,所以升迁为青州刺史后,当地郡守县令听说消息,多弃官不做。
B.李膺担任护乌桓校尉,在对敌作战之时英勇善战,每每使敌人败退,敌人非常伯他。
C.李膺为官清廉,做度辽将军时在与鲜卑大战之后,将所掳掠的人口全都送还塞下。
D.张俭事发之后,李膺敢于担当,没有像乡人劝说的那样逃走,而是主动前往诏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
(2)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5.面对皇帝对没有请示就诛杀张朔的诘问,李膺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1-06-04更新 | 3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