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4 题号:1128552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列对《书愤》中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不懂得世道的艰难。
B.颔联概括辉煌的过去,写宋兵抗击金兵进犯事,描绘出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C.尾联寓情于事,写诸葛亮北伐曹魏,诗人借此表达了要向这位古代贤臣学习的志愿。
D.全诗紧扣“愤”字,诗人发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悲愤中饱含浓重的伤感。
2.下列各项中与“塞上长城空自许”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①作此诗时,作者正奉祠居家,时年58岁。②老子:“老夫”之意,指陆游自己。一说指老子李耳。③泣新亭:东晋初年,从洛阳逃到江东的文士,常到新亭饮酒赋诗,谈到半壁河山沦亡,常相对而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二句“燕然未勒铭”,运用典故,和范仲淹《渔家傲》中“燕然未勒归无计”的“燕然未勒”的意思基本相同。
B.颔联第一句“老子犹堪绝大漠”中“绝”的意思和《劝学》中“假舆马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基本相同。
C.颔联将诗人奋发的壮怀与达官贵人的怯懦孱弱对照,并用“泣新亭”的典故,表达对那些面临外寇侵凌却无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指斥。
D.尾联点题,回笔写眼前夜泊水村的景象。汀州凄寒,新雁鸣叫,诗人以新雁暗指入侵中原的外族人,这两句是借象表意,间接抒情。
2.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其中颔联和_______必须对仗。
3.这首诗和《书愤》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019-09-20更新 | 6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英武潇洒的形象。
B.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C.尾联使用问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故友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2.这首诗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020-05-26更新 | 28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一项
A.全诗紧扣一“愤”字,前半部分叙述早年收复失地的壮志,后者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
B.诗人开篇自问,“那知”一词隐含着对年轻时候不知世事艰难的自责,话语中多郁愤之情。
C.颈联写诗人揽镜自照,却见衰鬓先斑,皓首幡皤,其壮志未成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D.《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风格高健,显然得力于李白。
2.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诗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2020-04-29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