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汇 > 关联词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7 题号:1132014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犹如__________,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伟大的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__________。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精神史,犹如浩荡长河,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以其时代精神为这条长河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传承积淀的力量,也是发展变化的力量。割断了历史,就割断了这样的精神脉络,让我们的心灵没有归处。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并不是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__________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之魂。正如鲁迅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母亲给孩子讲述远古寓言,惩恶扬善的观念在幼小的心灵里生根;“说书唱戏劝人方”,杨家将、薛家将的故事__________数百年,忠、孝、节、义的内核从未改变;团圆佳节里看似烦琐的“老例儿”,寄寓了对家人的深情、对物产的敬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黄钟大吕   星火燎原   而是   衍化
B.九鼎大吕   薪火相传   更是   衍化
C.黄钟大吕   薪火相传   而是   演绎
D.九鼎大吕   星火燎原   更是   演绎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文化的滋养,既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也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
B.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也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
C.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更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
D.历史文化的滋养,既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更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B.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C.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D.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19-20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0]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 ① 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大白话,  ② 我却知道,有不少人,  ③ 很多人并非为自己的感觉,  ④ 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去建构自己的人生与生活。  ⑤ 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 ⑥  成了他们生活的另一部分。
 
A也许但是而且而是因此
B如果甚至往往从而
C如果但是而且往往从而便
D也许甚至而是因此便

A.AB.BC.CD.D
2018-02-10更新 | 6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其历史生命之悠长。后学通过回溯、诠释经典而(            ),应对现实问题,(            )让经典永葆活力。在解释史中逐渐丰满的经典,犹如一座不断被“翻新”而始终伫立于当下的古庙。无疑,《论语》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経重的地位。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与早期儒学的最直接材料,蕴含着孔子与儒家的修己安人之道。汉儒誉之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数百年后的宋儒仍奉其为(        )。《论语》拥有悠久的解释传统,汉代的孔安国、马融、郑玄等学者皆为其做过注解,此后历代均有重要注本,南宋朱熹著有《论语集注》,成为数百年间此后科举考试与书院教育必读。但历代学者对这部经典的认识绝非千篇一律。这首先体现在,不同时代对《论语》中孔子形象的看法不同,孔子的形象历经(            ),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推陈出新       进而       鼻祖       演变
B.革故鼎新       进而       圭臬       嬗变
C.推陈出新       从而       圭臬       嬗变
D.革故鼎新       从而       鼻祖       演变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B.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23-07-29更新 | 7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民族创作了世界级的华彩诗章,这些诗章又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古诗词“曲高”,“和者众”,国人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经历和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在带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时同时,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


A.AB.BC.CD.D
2018-10-24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