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八市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B版)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19-10-17 8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总书记指出,“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培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推进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是人有德而立、国有德而兴的基础。

中华优秀传文化的基础性构建与推进是通过善文化在个人一家庭一社会的内化与践行。

善是人之为人之本。孟子作为传统善文化的奠基者及推进者,提出了“四端说”,他调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人的基本认知,体悟并践行“良知”是个体道德修为的基础。

善是知行合一的根本要求。中国传统善文化要求“仁者爱人”,要“泛爱众”;行为上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能做到“民胞物与”,以实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为追求。仁爱主义是集体主义的基础,与邻为善,互利共生,构成了交往的和平主义价值理念。仁爱主义、集体主义、和平主义是善文化谋求人共同生存、命运一体的道德价值观。

善的培育、实践的第一场所在家庭。中国传统善文化培育与践行的根本是家国一体,“孝忠”合一。儒家认为:“孝悌也者,共为仁之本与。”孝是德之本、教之源。对父母、先祖的爱、养、畏、敬,及对兄长的尊敬、友爱,是孝悌文化的基础。要将感恩、敬畏、奉献、责任等基本道德意识、情感、价值作为家教、家风的内涵培育下一代,谋求个人善行与社会善行在价值观上的一体性,追求与实现家庭之善和国家之善在道德践行上的一致性。

善是人实现“天人合一”、追求永恒的信念维系。中国在文明的“轴心”时代,已经奠基了天、地、人是同源相生、同道相存、同场相在的共同体的信念。所谓“黄天无亲,唯德是辅”“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其中的“道”、“天(理)”往往与人的善心、良心相通相连。儒家认为,良知即天理。在现实生活中,《周易》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佛教的因果报应论,道教的“承负”果报论等使中国人有了恐报应的善信念观,致力于在现实社会谋求“立德”、成就“不朽”。千百年来,善成为中国人成长发展的立身之基、修身之要,追求永恒的信念维系。《中庸》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的根本是觉悟善性、实践善性。

中国传统善文化的构建与普遍性、持续性传播、承继,促进并形成了中国人向善的自觉性,奠基起中华民族的善文化基因、精神基因、信仰基因,成为民族向上、向善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营造社会善文化的良好氛围,构筑社会善的规范体系,培育社会善的信念,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是当前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将民族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摘编自王永智《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将中国传统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具有增强文化自信与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双重意义。
B.孟子之所以提出了四端说,是因为其认为善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人的基本认知。
C.仁爱主义、集体主义及和平主义呈并列关系,阐述了谋求人类共同生存的道德价值观。
D.孝忠合一与道教的承负果报论促使中国人致力于在现实社会中谋求立德以成就不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取总分总结构,主要论述了中国传统善文化的构建与普遍性、持续性传播与承继。
B.文章重点论述了善文化在个人一家庭一社会的内化与践行,略写了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C.文章主要采取了道理论证,特别是对文化典籍的引用,使文章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文化底蕴。
D.文章首尾两段都联系现实,指出善文化对国家发展的作用,体现了春秋笔法的创作风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培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推进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是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B.家庭是培育与践行善文化的重要场所,所以家庭教育要注重培育下一代如责任等基本道德意识。
C.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都有了善恶报应的善信念观,都积极实践善性。
D.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等信念,对于今天我们营造社会善文化的良好氛围等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说:“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重视文物保护的同时,也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技术层面未说,通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

(综合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等)


材料二

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表示,多年前,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采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保护方式,都无法阻止莫高窟的衰落,而数字技术的运用,为莫高窟的保存和资源共享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如今去敦煌莫高窟的游客,只要愿意,可以不再象以前那样一一排队挤着进那一个个的小洞窟,就着微弱的光线看着那一幅幅可能有残缺的壁画,而是可以在3D虚拟环境中观赏敦煌壁画和彩塑,感受到洞窟中无法观看的细节,想看多细就看多细。早在2015年,广东省文化厅就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子地图”手机APP应用软件,该软件录入了广东省级以上非遗的地理位置、传承人、传承基地等信息,为用户了解与保护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目前校藏古籍文献2000多册,但受到自然条件、保存条件和书籍的物理特性的影响,大量古籍文受损严重,所以,古籍数字化的工作迫在眉睫。古籍数字化成本非常高,如一册300页古籍数字化成本要60万到90万,所以学校每年都要投入几百万到几千万的资金用于古籍教字化工作。古籍虽然可以被数字化,从而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被存储,并被快速检索,但是古籍数字化存档也容易遭到病毒侵害,存在被人为误删或者掉电等故障的风险。

(综合自“中国文明网”、“搜狐网”等)


材料三

由国家统一规划,通过政府牵头和社会参与,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项支持资金,将该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支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建设。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鼓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一种公共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国际对话与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的技术交流与对话,加深中外技术互补,促进双方在技术领域持续、深入、全面的合作与发展。

(摘编自王晓芬《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优势与路径》)

4.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就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这表明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是不落后于国际的。
B.中国文化产的数字化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重要技术手段。
C.数字技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技术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对敦煌、古书籍的保护。
D.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国际文化进产的数字化发展,只有注重借鉴国际经验,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才会越来越快。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既是保护文化产的迫切需要,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识基本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B.虽说古籍数字化成本很高,但是相对于这些古籍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及数字化后可安全储存来说,这些投入还是很值得的。
C.多年前,敦煌莫高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但运用数字技术,既保护了敦煌文化,又给游客带来了异样的观赏体验。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大数据及相关技术不仅适用于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适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6.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羊泉

谢志强

已经离休的左矿长说:早年发现这眼泉,是一头黄羊引的路,那眼泉就叫黄羊泉了。

我慕名拜访了左矿长,他赋闲在家,没离开黄羊泉。他说:我喝贯了黄羊泉的泉水。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三五九旅一支部队驻扎沙井子开垦荒野,都是戈壁沙滩。远远地,可以望见碦拉蒂克山脉,当地人称黑老山。

当时,左矿长还是一名排长。部队首长说:有山就有水,左排长,你带上几名战士上山找找水,垦荒不能没有水。

左排长带领三名战士出发了。垦区和大山中间隔着戈壁和沙漠。看看山不远,应了那句看山跑死马的话。他们是徒步,过了一片一片戈壁,一道一道沙梁,可那山还是那么远远地耸立着。行军壶里的水已经喝干了。夕阳西斜。左排长绝望地下令鸣枪求教。可是,枪声还没得及传开便被广阔的沙漠吸收掉了。

突然,左排长发现了一个闪动一一那是永恒的宁静里的一动一一一只黄羊,是沙子的金黄色,好似一小堆沙粒起来,被风鼓动着奔跑。

左排长说:那一刻,我知道有救了,死亡的沙漠出现一只黄羊意味着什么?它是生命,生命离不开水。

四个人不知道哪儿来的力气,抛开了累和渴,开始撵黄羊。黄羊跑得那么轻捷、灵活,带起了一溜儿沙尘。它跑跑停停,不让他们接近,不让他们离远,老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左排长说,它像山里来的一个精灵。

黄羊站在一座沙包顶上边,望着绝望的他们。他们喘着粗气,喉咙里涌上一股液体一样的火流。黄羊在沙梁上边用蹄子刨着沙子,像是作弄他们。

太阳像是好奇,舍不得沉没,又在沙梁上镀了金辉。黄羊的踪影和太阳的余辉一起消失了。

沙梁顶,他们看到了一片绿洲。奇怪的是,耸立的山影已在眼前,像突然垂下的天幕。左排长说,我怀疑是不是我的耳朵出现了幻听,沙漠里常常这样,我听到了流水的声音。

水养有了绿。这道沙梁隔着两个世界。甚至,左排长闻到了沙枣花的浓香。那是个初夏。

水在吟唱,那是沙漠里最悦耳的歌声。他们扑向溪流,一阵狂灌,身体像胡杨树一样顿时焕发出生机。

左排长胡乱抹了抹嘴,说:他娘的,真有这么甜的水呀。他告诉我,那是他一辈子喝过的最清甜的水了。他们沿着溪流,找着了山脚下的源头,那是一个清泉,咕嘟咕嘟地冒着水。泉水边沿长满了茂盛的灌木丛,缀满了细细碎碎的金黄色的花儿。

金色的黄羊就在泉边。它也在饮水,只是没他们那样急切。黄羊像是披着金色的阳光金色的沙粒,浑身是金色,它的眼里闪着温柔,还有俏皮。一看就知道,它从来未受过人类的侵扰。

左排长端起了枪一一好久没有沾过荤腥了。黄羊的眼里没有恐惧,它大概不知道黑的枪口意味着什么。它根本没有这种戒备,它没有过这类记忆的阴影。

枪响了。左排长看见金色的黄羊头颅绽开了一朵鲜红的花。黄羊没来得及恐惧。那花瓣溅开来,落入泉水,泉水一片嫣红。

左排长当时还得意自己的枪法一一已经很久没有过过枪瘾了。他喊:中了,中了!黄羊肢解,又在舞动的篝火里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后来的事儿,左排长一直弄不懂。第二天,他携带着壶里的泉水,赶回去,向首长报告他的发现。首长欣喜地喝了一口,可又忙吐出来。首长说:这是甘泉水?又苦又涩又咸,还有一股羊膻味。

他们一起辩解,说:咋会苦呢?真的很甜的呀。他们再尝,果然又苦又涩又咸。左排长犯嘀咕:咋变味儿了呢?

再上山。那泉水确实又苦又湿又咸。左排长说,我嘴硬,就是不承认那泉水的苦,我总能在苦味中喝出一丝甜来。我相信第一次的感觉,别人都回味不出那种甜来。

左排长——现在已是离休了的左矿长一一说:那泉水确实苦,我坚持喝过来,这也是对我的惩罚吧。我想想,是这么回事儿,最初它甜,我的嘴巴也不会弄虚作假。

发现了泉,随后,又发现了泉水附近的山上有硫黄、煤炭、石灰、石英等矿藏,那里建立了一个矿区。左排长自愿当了矿长。矿区的职工家属都喝垦区天山引来的雪水,但他仍坚持唱泉水。

左矿长说:那以后,我再没使过枪了。他还说,远看,这座山像一只黄羊。我还是第一次发现,确实像一只黄羊。

(摘编自《中国优秀小小说》)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黄羊泉为标题可谓匠心独具,此标题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在内容上制造了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那以后,我再没使过枪了”与上文左排长当时还得意自己的抢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左矿长对当年行为的忏悔。
C.小说采取插叙的手法来叙事,同时又将“我”贯穿小说始末。“我”的出现既使文章结构完整,又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可谓构思巧妙。
D.戈壁沙滩、黑老山、黄羊、甘泉、枪声,作者将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同时也是将大自然的馈赠与复杂的人性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小说主题意蕴深长
8.小说中的左排长(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文学创作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请从“真实”与“虚构”的角度理解泉水由甜变苦这一情节。
2019-10-1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八市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B版)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崇古,宇学甫,蒲州人。嘉庆二十年进士。除刑部主事。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阡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投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着力兔行牧河东,龙潜出兴武袭破其营,斩获多,加崇古右都御史。吉能犯边,为防秋兵所遏,移营白城子。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崇古在陕七年,先后获首功甚多。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人语曰:“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帝以叛人既得,祭告郊庙,磔全等于市。加崇古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如故。万历初,召理戎政。给事中刘铉劾崇古行贿营迁,诏责铉妄言。已,加少保,迁刑部尚书,改兵部。十五年,诏以崇古竭忠首事,三封告成,荫一子世锦衣千户,有司以礼存问。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渙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诺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B.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C.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渚部孰敢为忠即/不章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D.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因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政府朝廷考试者。进士又分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个等次。
B.河套,指内蒙古和宁夏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地区。其地历代均以水草丰美著称。
C.互市,中国历史上始于汉代的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如起源于唐未时期的“茶马互市”。
D.少保,东宫官职之一,明清从一品。太师教太子文,太傅教太子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保为太保的副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崇古仕途通畅,深受皇帝信任。他历任刑部主事、兵部右侍郎等职。皇帝面对刘铉对王崇古的弹劾,不仅责备了刘铉乱说,而且还加封王崇古为少保。
B.王祟古通晓军事,战功卓著。他统辖陕西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他与俞大猷一起将倭寇追逐出海,在陕西获了很多首功。
C.王祟古治军有方,宽厚爱人。他禁止边防兵卒擅自出境,同时对于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他又发檄文慰抚。
D.王崇古善抓时机,处事灵活。当把汉那吉来降,他便厚遇把汉那吉等人,并让把汉那吉穿绯袍束金带接见使者,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
(2)诏以祟古竭忠首事,三封告成,荫一子世锦衣千户,有司以礼存问。
2019-10-1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八市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B版)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伤春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②。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②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③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借助匈奴入侵时,烽火可以直达甘泉宫的典故,直叙国事的危急。
B.由初怪到岂知,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变化,也展现了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
C.诗人白发如霜,漂泊异地,因国家动荡,虽睹烟花燃放之美景,也尽是满怀伤感。
D.在庙堂无策的局面下向子湮率军抗金,给人带来了一点欣慰,让人看到了希望。
15.后人评价本诗“此诗真有杜意,其已经在气味上逼近杜甫之诗”,请结合作品从情感与表达两方面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