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7 题号:114204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2012·辽宁·高考真题 查看更多[13]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注释】①漫劳:劳驾您。
1.律诗讲求押韵,这两首律诗押韵的字分别是(     
A.四个   四个B.五个   四个C.五个   五个D.四个   五个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客至》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
B.《客至》颔联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宾至》“幽栖地僻经过少”一句写自己住所偏僻,少人来访,表达诗人受到冷落的孤独与凄凉之感。
D.《宾至》一写客,一写己,在表现客人身份尊贵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清高。
3.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2022-08-07更新 | 23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读

【明】     唐寅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标题中的“夜”,以“细思量”这一行为引起下文,逐步展现了诗人漫漫长夜里翻涌的思绪。
B.颔联中的“白”字意在强调诗人双鬓斑白的现状,“黄”字写出了诗人对系上黄腰带,成为朝廷命官的期盼。
C.颈联语言浅近直白,流露出诗人要把握当下做一番事业的心愿,也是对颔联中“随世白”感叹的回应。
D.尾联直抒胸臆,再次照应标题,诗人不甘心朽,因而再次挑灯夜读,潜心习文。收束自然,卒章显志。
2.在“夜读”过程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2024-03-26更新 | 21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的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此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诗人一幅头巾,一根藜杖,在深秋傍晚,登上城北门楼,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状态和日渐衰老的身体状况。
B.第二句写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感受到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生动形容了风势猛烈。西风劲吹,百草摧折,一片肃杀,愁绪袭上心来。
C.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重要关塞,诗人曾驻守于兹。今日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宣告边境上的紧急情况。诗句传达了诗人对战事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
D.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北方的消息。然而这次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深深的关怀和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
2.本诗以“横槊赋诗”抒怀,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写过“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发出感叹。请简要分析二者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不同。
2023-05-24更新 | 3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