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其他古代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8 题号:1149197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寿大姊五十序

【明】袁中道

予同母兄弟四人,其一为姊,姊兄伯修而弟中郎,及予少以失母,故最相怜爱。记母氏即世,伯修差长,姊及予等皆幼。时居长安里舍,龚氏舅携姊入城鞠养。予已四岁余,入喻家庄蒙学。窗隙中,见舅抱姊马上,从孙冈来,风飘飘吹练袖,过馆前,呼中郎予别。姊于马上泣,谓予两人曰:“我去,弟好读书。”两人皆拭泪,畏蒙师不敢哭。已去,中郎复携予走至后山松林中,望人马之尘,自萧冈灭,然后归,半日不能出声。

后伯修偕曹嫂入县读书,姊与中郎、予皆依兄嫂,育于庶祖母詹姑。每寒夜,姑燔枯,呼四人夜坐。伯修喜谭说古今事,姊喜听,惟恐语止,自煮茶饷之。伯修复说鬼神奇怪事,缘饰之相恐吓,姊与予皆胆薄,灯火明灭,风吹纸窗,真如有物至,大骇,啼而走。伯修拊掌大笑为乐,如此以为常,以故姊于经史百家,及稗官小说,少时多所记忆。

及长,于毛氏。姊夫毛太初,少失怙,废儒,农桑治生。姊少长外家,亲见外大父龚公为连帅方伯,诸舅起家孝廉制科,贵显赫弈。外母及妗子辈,戴珠佩玉服羽翟,金翠陆离。中表兄弟多文士,兰雪其姿,珠玑为唾雾。而已顾为田家妇,缟綦操作,颇能以命自安,无“天壤王郎”之憾。事姑孝,待妯娌和, 驭下宽而有法,中外称其贤。太初喜置田畔之田,赢其直以购,不足取给簪裙无难色。后园课臧获种松数千株者,时阜皆为绿云娇姹。居家茹蔬饮水,至俭,而客至则酒肉相属,皆醉饱去。故数十年无纤芥斗讼事。

夫以姊之德性智慧才略使为男子其取功名及文章事业何遽出两兄下而竟泯泯闺阁实可叹然以人世福缘论之姊固有偏饶者。伯修无子,子予子,而姊有三男矣;中郎有子,未见冠婚,及入校,而姊见幼男冠婚入校矣。伯修、中郎,皆不及见孙,而姊长孙今十余岁矣。其尤不忍言者,五十人世常耳,伯修得年仅四十一,中郎四十二,皆不及望五,而姊今已届期,后来尚未有涯,则姊不可谓非厚福也。夫世为女子者,恨不为贵人妻,然吾观贵人,一登科第,即谋置侍妾,弃故怜新。强者仇,弱者怨。追随宦辙,老尚跋涉,亦复何快。今姊夫妇相庄无言,诸子于于色养,岁时伏腊,儿女团圆,取酒脯凫鲤为欢笑。姊固闻道者,亦欣然享田间之乐,况诸子皆可进取,富贵且逼人,何忧门户?

(有删改)


【注】袁中道:字小修,湖北公安人。长兄宗道,字伯修;次兄宏道,字中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于毛氏                       于归:出嫁
B.农桑治生                                课:从事
C.时阜皆为绿云娇姹                  童:光秃
D.今姊夫妇相庄无                 间:空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呼中郎予别                  臣尝从大王燕王会境上
B.缘饰之相恐吓               然而隐忍
C.不足取给簪裙无难色   三人行,必有我师
D.未见冠婚                  还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中道在兄弟中排行最小,两位兄长均早过世。他们去世时,孙子尚未出世,而大姊的长孙现已十多岁,作者认为她比兄长有福气。
B.大姊一生命途多舛,父母死后,先寄养在舅舅家,后依傍兄嫂生活,嫁给没有功名的毛氏后,她只能以造化弄人来自我安慰。
C.大姊今年五十,三个儿子均已成年结婚,且“入校”求学,福分不薄。“入校”即有望考取功名,大姊一家的未来非常值得期待。
D.文章以朴素的语言记叙了大姊五十年来的生活,使人感受到深厚的手足之情。这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是一致的。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 以 姊 之 德 性 智 慧 才 略 使 为 男 子 其 取 功 名 及 文 章 事 业 何 遽 出 两 兄 下而 竟 泯 泯 闺 阁 实 可 叹 然 以 人 世 福 缘 论 之 姊 固 有 偏 饶 者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事姑孝,待妯娌和,驭下宽而有法,中外称其贤。
(2)况诸子皆可进取,富贵且逼人,何忧门户?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

顺治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吏龚鼎孳请诛芝龙,国器亦发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下狱。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世恩、世荫、世默。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

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就杀锦及其母董;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用芝龙初封称平国公,举兵拒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啮指。五月,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遽卒,年三十九。

(节选自《清史·郑成功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B.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C.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D.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贝勒,全称“多罗贝勒”。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
B.左都御吏,属于我国古代中央的监察官,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御史。明清中央监察机构称为都察院,首长称为左、右都御史。
C.爵,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D.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三十。也可表方位,指北方。如杜甫《咏怀古迹)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中“朔漠”就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3.下列对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成功面对强敌,决不投降。不管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还是郑亲王的儿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对他劝降,最终都没有投降。
B.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天时地利。他率军到达时,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他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退守到王城。只可惜顺治诛杀了他的亲人。
C.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励精图治。郑成功攻下当时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后。采取了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等一系列措施。
D.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误听周全斌谗言,导致陈豹抗命。加之身患疾病,三十九岁竟英年早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
(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2018-11-15更新 | 10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狎。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
B.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传诏罗道盛/
C.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
D.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字供长辈呼唤,名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武帝,是皇帝的谥号,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C.义熙,是宋武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D.卒,指人去世的称谓。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曰死”。郑鲜之属大夫,故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当时制度违背孝道,郑鲜之发现问题后指出,从而使父亲病重的山阴县令免罪。
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郑鲜之性情率真,行事随和。他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虽来奏事,但最终也没有参加宴会。
4.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
(2)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
2019-12-06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河店妪传

王禹偁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噫!国之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自卫,故上谷不守。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于有位者云。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以来                                  兴:兴盛
B.跨马                                  诣:到……去
C.国之                                  备:防备,防御
D.于有位者云                           贻:给予,赠送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河为名                 系绠弓杪
B.悬复止                 兵不甚众
C.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        分隶帐下自卫
D.闻虏                       使得衣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常山官吏百姓看到都认为她豪壮
B.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一个老妇人尚且这样(勇敢),其他人就可以知道了
C.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
大概是(怕被)选到京都,离开乡土的缘故
D.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
那些坚强厉害、健壮有力的人,全被禁卫军选走了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敌人,唐河店妪处变不惊、机智勇敢,设计将敌人首领推到井中,获得了许多战利品。
B.文章叙事部分叙写了唐河店妪杀敌的一段故事,语言简洁生动,人物的潇洒英姿跃然纸上。
C.近些年,敌兵南下,很长时间都不敢经过上谷,是因为当地的“静塞”骑兵勇于杀敌守土。
D.文章由唐河店妪之勇写起,透辟说理,指出政府边防措施不当,表明自己备战守边的主张。
2019-06-29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