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其他元代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11607036
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叨叨令

元·佚名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正宫】是     ,“叨叨令”是 ,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
2.有人评价此曲“先造其境”,再“点出意核”,试结合全曲进行分析。
20-21高二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   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①

白朴

江山信美,快平生,一览南州风物。落日金焦② ,浮绀宇③ ,铁瓮④ 独残城壁。云拥潮来,水随天去,几点沙鸥雪。消磨不尽,古今天宝人杰。

遥望石冢⑤ 巉然,参军此葬,万劫谁能发? 桑梓龙荒,惊叹后,几度生灵埋灭。往事休论,酒杯才近,照见星星发。一声长啸,海门飞上明月。


【注】①采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原韵。②金焦:金山,焦山。③绀(gàn)宇:寺庙。④铁瓮:北固山前的一座古城。三国时孙权所筑。⑤石冢:东晋高官王敦的参军郭璞之墓,在金山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落日”三句既展示出镇江山川的雄伟,又表现了它的历史沧桑感。
B.“遥望”三句是说石冢历经千年,遭遇无数次劫难,任人随意挖掘。
C.“桑梓”三句惊叹家国的沧桑变迁,心中涌起悲凉之情和无奈之叹。
D.“一声”两句倾吐满腔愁怨,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很大想象空间。
E.词的下片,转而重点抒发作者对历史变化,兴亡相替的慨叹。结尾托物言情,给读者留下了较大的想象余地。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白朴的这首词,都从“江山”写起,分别描绘登临镇江北固山上的北固亭、多景楼所见景象,抒发感慨。试比较分析两词上片所抒发的感慨有何不同。
2018-07-03更新 | 12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百字令·芜城晚望

(元)   张翥

碧天向晚,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渺渺孤鸿残照外,独上高城望极。鸡散台空,萤沉苑废,龙去沟无迹。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

我欲携酒重来,佛狸祠下,字暗苍苔石。社鼓神鸦浑不见,一片青青荠麦。夜月琼枝,春风水调,肯慰淹留客?翩然归去,天风扶下双舄


【注】①芜城,古城名,即广陵城,故城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境。②佛狸,北魏武帝拓跋焘小名,此处同辛弃疾《永遇乐》词,喻指金主完颜亮,其于宋绍兴三十一年率部渡江南犯事。③双舄(xì):后代以“凫舄”“双舄”代指县令,此处为作者自指。
1.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碧天向晚”二句照应诗题,展现碧天暮云、不失清丽之色,与下文的衰飒之象形成对照。
B.第三、四句(渺渺)孤鸿翼影映衬作者登高独立极目四望的身影,烘托出作者开阔豪放的心胸。
C.“鸡散台空”三句用隋炀帝营造“斗鸡台”“放萤院”的典故,表达作者对真龙天子故去的叹惋。
D.“恨血凝碧”典出《庄子》中“苌弘化碧”,后代常将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所洒之血称为“碧血”。
E.“夜月琼枝”三句,作者自称“淹留客”,表达了黍离之悲以外久滞他乡的身世漂泊之感。
2.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援引“神鸦社鼓”这一形容升平热闹之意象入词,两者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20-07-29更新 | 3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各题。

次韵登凌歊台①

萨都剌

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崇台②。

离宫③夜有月高下,辇路日无人往来。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

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注】①凌歊(xiāo)台:位于安徽黄山之巅,南朝宋建宫于凌歊台上。次韵:和人的诗并依原诗用韵的次序。②崇台:高台。③离宫:封建时代皇帝在都城外建造的宫殿,这里指凌歊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第一句“去复回”三字,写出了山势起伏,纡回曲折的情景。
B.第二句说那飘浮在山头的白云,还在环绕和回护凌歊台,似有留恋之意。
C.颔联一“有”一“无”,写出了凌歊台曾经的热闹繁华与今天的人去楼空。
D.尾联写眼前景物,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残碑、衰草、荒烟、绿苔。
E.全诗风格豪放,语言清新典雅,意境宏大开阔,给人一种别开生面之感。
2.颈联借景抒怀,蕴含哲理,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18-09-10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