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其他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1 题号:11625317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翁灵舒冬日书事(宋·徐照)

石缝敲冰水,凌寒自煮茶。梅迟思闰月,枫远误春花。

贫喜苗新长,吟怜鬓已华。城中寻小屋,岁晚欲移家。


【注】①翁灵舒:翁卷,字灵舒。与徐照同为“永嘉四灵”之一。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时代序,流光转移,诗人有感于内,往往借吟咏来寄托怀抱。本诗虽然是和作,但不为和韵所囿,自抒真情,精心锤炼,词巧意新。
B.诗题是“冬日书事”,首联就点出时令,带出“事”来,叙写自己在寒冷的冬天,凿冰取水,煮茶品茗。
C.颔联摹写江南的冬景:因为闰月梅花未开,远处的枫树上红叶残留,被误认为是早放的春花。此联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
D.颈联实写,因为生活贫寒,冬天难过,但见到田里过冬的麦苗生长就很高兴。只是冬日漫长,年关将近,诗人双鬓花白,因此感叹岁月流逝,愁思无穷。
2.全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020-01-14更新 | 7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 小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注】

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本词作于李之仪遭谤被除名,由太平州(州治在今安徽当涂)管制期间的某年夏
天。凌歌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李之仪深受政治压迫,被管制在太平州,已无经常登高览胜的兴致。起首句“偶向”二字,便透露出他平时幽居抑郁的心情。
B.“春光已过三分”把无穷的空间感化作有限的时间感,含蓄蕴藉;“江山重叠倍销魂”中“销魂”一词,则表现了作者面对多娇江山的极度高兴之情。
C.“伤感甚”指以往岁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击,下片首句是说这些打击没有伤感的价值,表现了作者将愁闷置于一边的豁达情怀。
D.“清愁满眼共谁论”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其中“共谁论”承接上文,进一步表明作者孑然独处,无人可为之解忧。
E.结尾处“王孙”指的不是别人,而是作者自己。作者把欲归而不得的怨恨归咎于春草的不解相忆,实乃看似无理实则深含至情的写法。
2.“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两句有何深刻意蕴?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017-07-13更新 | 5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山行即事

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蘋,大的浮萍。②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在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描绘出一幅夏日风雨晴晦图。
B.“荷雨洒衣湿”是在写山行遇雨,虽然雨势很大,但一点也不影响人的兴致。
C.“喧”“狎”二字用得精彩,以喜鹊鸥鸟的啼唱嬉戏,传神地写出它们在雨霁风和的山水间自由欢快的情状。
D.全诗不见“行”字,却通过浮云在空、荷雨湿衣、鹊声喧日、鸥鸟狎波等景物的变换,无一不在写“山行”。
2.下列各项中对诗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天气,以浮云“议阴晴”统摄全局。
B.颔联承接“阴”,写山雨山风令人心旷神怡,颈联承接首联的“晴”,写雨过天晴喜鹊鸥鸟喜悦自在。
C.尾联描绘乍雨还晴,明净秀丽,呼应诗题“山”,总结全诗。
D.尾联中写山“不言语”,使用拟人手法,表现出可爱的山色,使人陶醉其中,好似大醉三日一般,表达了作者对怡人山色的喜爱之情。
2020-05-07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