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其他明代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1162886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西北水田

(明)沈德符

西北开垦之说,始于元之虞集,畅于本朝邱浚,俱未见之施行。今上乙亥,徐孺东(贞明)新入省垣,首申其说,盖即所著《潞水客谈绪论》也。疏上,江陵亦以为然,方见施行。而徐以所厚同里御史傅应祯,讥切时事,牵连去。

又十年,孺东从田间起,始奉上命,以尚宝少卿河南道御史,奉敕专理水利,事体甚重。未匝岁,竟无绩可叙,徐亦自请归,寻卒于家。然谈者至今叹功之终于可成,惜徐未尽其用。余观徐疏,或给牛于贫民,或责成于富室,俱窒碍未妥,惟选健卒分屯,及招南人占籍二说可用,但又欲为补军丁之费,转解京师,说又支矣。予以为不当官开,但当私开,又不当竟自私开;当设便利之术,不勒其必开,但诱之争先愿开。京师蛙蟹鳗虾螺蚌之属,余幼目未经见,今腥风满市廛矣。皆浙东人牟利,堰荒积不毛之地,潴水生育,以至蕃盛耳。水族尚尔,独不可垦辟种莳,如江南圩田之法乎?下令江浙之人,能开田若干,即畀以勇爵,多者递与加级,得世有其田,不愿者俟其功大著,子孙得读书,附入庠序。定额每邑若干人以待试,不得滥收。则浙东之胥吏有力者,悉先相倡,自部署其曹偶以往矣。久之,土著惰民,见硗确化为良田,亦见猎而喜,不待劝诱,争占为己业矣。至于起科岁月之稍缓,履亩勾较之略宽,是在当事者,临事时变通之矣。

今上庚子,保定抚臣王应蛟,曾以海滨屯田奏效,上疏云:“天津一路,从来斥卤,无人耕垦。臣以江浙地治之法行之,耕得五千余亩。非独天津饷足,而司农亦不匮矣。”味此疏则北方水利明白著效如此推之畿辅南北再推之大河南北其风土可施耕耨皆然矣。

徐孺东之开水利,已渐有绪。徐遽疏言:“此役必成,可省江南漕运之半。”此语闻,而畿辅士绅大怖:“是且加赋吾乡!”遂入王御史弹章,而水田之役遂辍。王为直隶宁晋人,以故有桑梓巨害之疏。是后中原士夫深为子孙忧,恨入心髓,牢不可破。至是汪澄源复兴此议,其不掇奇祸幸矣,敢望施行哉!孺东夸词,真足为大言败事之戒。

(选自《万历野获编》卷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味此疏/则北方水利/明白著效如此/推之畿辅南北/再推之大河南北其风土/可施耕耨皆然矣。
B.味此疏/则北方水利明白著效/如此推之畿辅南北/再推之大河南北/其风土可施耕耨皆然矣。
C.味此疏/则北方水利/明白著效/如此推之畿辅南北/再推之大河南北/其风土可施耕耨/皆然矣。
D.味此疏/则北方水利/明白著效如此/推之畿辅南北/再推之大河南北/其风土可施耕耨皆然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亥”年是中国古代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个组成。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60个基本单位,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序号。
B.“谪”在古代一般指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C.“兼”表示兼职、兼任的意思。在古汉语中,表示兼代官职的词语有:兼、领、行、署、权、假、摄、守等。
D.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北开垦之说,始于元朝,盛于明朝,后来徐孺东去管理水利,未取得成功。
B.作者认为徐孺东奏疏中的“选健卒分屯”“招南人占籍”“为补军丁之费,转解京师”的多项措施还是可行的。
C.第二段中作者认为可以采取赏赐爵级、惠及子孙、让利百姓等措施鼓励垦荒。
D.徐孺东开发水利,认为自己可以节省江南漕运一半的费用,最终却因为遭到北方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浙东人牟利,堰荒积不毛之地,潴水生育,以至蕃盛耳。
(2)此语闻,而畿辅士绅大怖:“是且加赋吾乡!”遂入王御史弹章,而水田之役遂辍。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东游记•十四

【明】 袁中道

①泊湖口,远望石钟、幞头诸山,所谓真山作假山者,恨不得游也。石钟二: 一曰上钟, 一曰下钟。叩之铿然生韵,自成宫商,迥异常石,故以钟名。而子瞻直谓水石相搏之声,此脸臆(1)语耳。及后自海南归,为人跋其所作《石钟记》云:“钱塘自灵隐至上、下天竺,溪行两山间,巨石磊磊如牛羊,其声空砻然,真若钟声。乃知庄生天煞,无所不在。”则亦自知其语之误矣。虽然,误赤壁而得一赋,误石钟而得一记,淋漓一时,芳润千古,其误何可及也!

以过珰关,尼(2)一日,看诸山出云幻甚。日暮,步柳林,入古庙, 一叟煮茗共坐,说年来事,如天宝父老也

材料二:

东游记•十五

【明】袁中道

湖口山势生动,望彭蠡积雪连天,直与赤沙、青草(3)相伯仲。曰宫亭神甚灵,能分风攀 流。往时丘文庄(4)夫人入都过此,夜半梦一神人语之曰:“我戚编修阑也。明日湖中大风,只橹无存。我与汝夫君为同官,谊相关切,特来救汝,可移登岸。”醒即舍舟移栖古寺中。

俄顷风大作,扬石飞沙者一日余,湖中舟皆覆溺,而夫人得免。文庄知之,上闻于朝,遣使谕祭,而自为文以告。大略谓世人相与,稍涉利害,即掉臂不顾,甚且不难下石;而太史于冥冥之际,不忘故人,拯其妻子,情深谊重,可愧浇俗(5)有味载,其言之也!戚字文湍, 死为水神于此。今其文具在集中,文庄大儒,舌理七重(6),不作幻语,著《无鬼论》者观之。

【注释】(1)脸臆语:主观臆断的观点。(2)尼:阻拦。(3)赤沙、青草:二湖名。赤沙湖在今湖南   洞庭湖西部,为泮水所汇。青草湖在今湖南岳阳。(4)丘文庄:丘溶(1421-1495),字仲深,琼山人,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被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5)浇俗:犹浇风;浮薄的社会风气。(5)舌理七重:相传孔子斗唇,舌理七重。

1.对两则材料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并不认同苏轼在《石钟山记》文中的观点。
B.苏轼创作《石钟山记》时的状态是酬畅淋漓的。
C.苏轼两度作文失误,后继的作者都应引以为戒。
D.丘溶对怪力乱神之类的事情向来是不以为然的。
2.分析材料一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赏析材料二画线句“有味哉,其言之也!”中的意味所在。
2023-12-11更新 | 1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教 约

[明]王守仁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偏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畏之心,得无懈忽、未能情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贱否?往来街衢,步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饰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闲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紬绎反覆,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也;神而明之,则存其人。

(选自《阳明传习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家所以爱亲敬畏之心,得无懈忽             得无:是不是。
B.往来街衢,步礼节                                 趋:小步快走。
C.其仪节,度其容止                                 审:反复分析、推究。
D.此其大                                               略:大的方略、谋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毋躁急,毋荡而嚣                         襟三江带五湖
B.习礼之日,免课仿                         何为然也
C.久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人死,曰:“非我也,岁也。”
D.神而明之,则存其人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阳明给他的书院订立的规矩中,明确要求把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并且强调要常抓不懈,养成习惯。
B.王阳明注重诗教,《教约》第二段一、二句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后三句是对教员和学校提出的要求,思虑十分完备。
C.王阳明对修习礼节要求简明而严格,每日清晨诸生必先参揖,强调久而成习,养成德性。“揖”为相见礼,站立姿态,不需跪拜。
D.王阳明对文化知识教学提出的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熟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暗合心理学规律,在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或 作 课 仿 次 复 诵 书 讲 书 次 歌 诗 凡 习 礼 歌 诗 之 数 皆 所 以 常存 童 子 之 心 使 其 乐 习 不 倦 而 无 暇 及 于 邪 僻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
(2)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2018-05-08更新 | 1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郭老仆死而葬于城北之金家桥,其主人为志其墓而铭之,曰:老仆名尚。十八岁事予祖太常公。方司徒公之少而应秀才试,以及举孝廉,登进士第,老仆皆身从之。司徒公仕,而西抵秦凉之塞,南按黔方,北尽黄花、居庸边镇上,老仆又皆从。司徒公尝道经华山,攀崖悬洞而陟其巅,老仆则手挽铁索从焉。华山老道士,年百八十岁矣,谓司徒公曰:“公,贵人也。然生平丰于功业啬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过此可耄耋。此仆,当济公于难者也,幸善视之!”然老仆不事事。司徒公尝遣视南商之墅,久之,所司皆荒失。命人迹之,则老仆自携琵琶,与一妇人饮于鹿邑之城门楼。司徒公怒,斥之,不使近。戊辰,赴官京师,老仆固请从,至艇暑酣饮于城隍市;司徒公朝所命,老仆暮归,醉而尽忘之。司徒公怒而骂,老则倚壁而鼾,鼾声与司徒公之骂声更相间也。积二岁余,以为常。司徒公为乌丞棚所构,下狱,顾谓诸仆曰:“尔皆衣食我,今谁当从乎?”老仆涕泣拜于堂下。司徒公熟视曰:“嘻,尔岂其人邪?”’老仆前曰:‘‘主人盛时,安所事老仆;老仆亦酣醉耳。今老仆且先犬马死.主人又患难,岂尚不尽心力?主人不忆老道士言乎?”自此不饮酒,不与其家相通,从司徒公于狱者七年。初,燕女有姚氏者,数嫁不终,饶于财。每曰:“我当嫁官人耳。”老仆乃伪为官人,娶之。日取其财易酒食,交欢诸缇校者,故得始终不及于难。后姚氏察知其为.大哭,骂老仆,以手提其耳,啮其面,面上痕常满。及司徒公出视师,乃以老仆为军官,冠将军冠,服将军服,以见姚氏,姚氏则大喜。老仆入谢司徒公曰:“老仆嗜饮适,今七年不饮酒,此后愿日夜倍饮酒以偿之。”久之,饮酒积病,遂以死,年五十七。老仆有四子,其次尝犯军法,当死,诸大帅从善等,罗拜司徒公曰:“非愿公绌法,乃军中欲请之以劝忠义也。”当是时,郭老仆之名播雨河云。铭曰:汝,士大夫师,而乃居于奴!奴乎奴乎,奴尚则有,士大夫卒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生平丰于功业\啬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
B.然生平丰于功\业啬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
C.然生平丰于功业\啬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
D.然生平丰于功\业啬于福\用当腰围玉而陪天子饭\此后一月作难凡有五大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耄”指的是七八十岁的年纪,“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文中的“耄耋”是高龄、高寿的意思。
C.古人常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来纪年,干支纪年每六十年一个循环。文中的“戊辰年”,是干支纪年。
D.古代的墓成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老仆忠于主人。陪同司徒公参加科举和各处任职;司徒公入狱后,郭老仆一直陪伴并戒酒长达七年之久直至司徒公出狱。
B.郭老仆非常好酒,看管南辅这墅,自带琵琶,同妇人在鹿邑的城门楼下饮酒;跟随司徒公在京师时,天天在城隍市喝酒;五十七岁去世也跟他嗜酒有莫大关系。
C.郭老仆为救主人,谎称官人,迎娶富婆。为营救司徒公出狱,他谎称自己是官人,娶了富有的燕女姚氏,并用姚氏的钱去结交那些“缇校”,终于从狱中救出了司徒公。
D.郭老仆虽为奴仆,他的“忠义”之名远播。他的二儿子曾触犯军法被判死刑,但为劝勉众人忠义之故,许多将领都替他求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仆,当济公于难者也,幸善视之!
(2)司徒公为乌丞棚所构,下狱,顾谓诸仆曰:“尔皆衣食我,今谁当从乎?
2017-04-04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