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36 题号:1163448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苑君璋,马邑豪也,以矫雄自奋。刘武周以兵入寇,君璋曰:“唐以一州兵掇取三辅,所向风靡,此殆天命,非人谋,不可争也。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武周不听,使君璋守朔州,引众内侵,未几败,泣曰:“废君言,乃至此!”即与共趋突厥。

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高祖遣使招之,赐铁券,约不死。君璋拒命,再进寇代州,刺史王孝德拒却之。满政劝君璋曰:“夷狄无礼,岂可北面臣之?请尽杀其众以归唐。”君璋不从。而马邑困于兵,人厌乱,满政因众不忍,夜胁君璋,君璋奔突厥。满政以城归,诏拜朔州总管,封荣国公。君璋引突厥攻陷马邑,杀满政,夷其党,乃去,退保恒安。其部皆中国人,多叛去,君璋穷,乃降,自请鄣虏赎罪。高祖遣雁门人元普赐金券,会颉利亦召之,意犹豫。子孝政谏曰:“大人许唐降,又贰颉利,自取亡也。今粮尽众携,不即决,恐衿肘变生,孝政不忍见祸之酷也!”即单骑南奔,君璋喻返之,召众与议。恒安人郭子威曰:“恒安故王者都,山川足以自固,突厥方强,我援之,可观天下变,何遽降?”君璋然之,执元普送突厥,颉利德之,遣以锦裘羊马。其下怨,投书于门曰:“不早附唐,父子诛。”孝政惧,欲自归,为君璋所拘。与突厥寇马邑,犯太原,边人苦之。见颉利政乱,知将亡,遂率所部降,颉利追,击走其兵。入朝,拜安州都督,封芮国公,食五百户,赐帛四千匹。君璋不晓书,然天资习事,历职有惠称。贞观中,卒。

(《新唐书·列传卷十七·苑君障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
B.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
C.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鳜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
D.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辅,汉代治理京能地区的三个职官,即京兆尹,左冯渊、右扶风。后亦指京师附近之地。如,《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B.部曲,在古代常借指军队常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也指部属、部下、门客。文中指的是门客。
C.铁券,即铁契,古代帝王颁赐功臣的一种契据,以铁制成,形如瓦,为其记功免的依据。功臣或子孙犯罪,可以铁券抵减。
D.北面,面向北,古代臣下朝拜君主,卑幼拜尊长,皆面向北行礼,因而居臣下、晚辈之位曰“北面”,也称臣服于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苑君璋为马邑豪杰,以矫健勇武自我勉励。他能洞悉天下争霸形势,曾劝阻刘武周进犯中原,但未被采纳。
B.苑君璋刚愎自用,他曾拒绝高祖的招抚与铁券承诺,率部再次进犯代州,但被王孝德击退。
C.尽管苑君璋与突厥联手,杀死了归顺大唐的高满政,但其心存大义,最终幡然醒悟,主动选择了归顺大唐。
D.苑君璋虽然不能识文断字,但在熟悉政事方面颇有天资,在治理安州方面有很好的名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璋穷,乃降,自请鄣虏赎罪。
(2)君璋然之,执元普送突厥,颌利德之,遣以锦裘羊马。
5.简要回答大唐是如何对待苑君璋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俗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语曰:“吾等可少愧矣!”则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于是罪止弃市。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遂免死。数日,授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由是朝廷肃然。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仁杰曰:“是其计穷,且为患。”乃明开首原格,出系者,禀而纵之,使相晓,皆自缚归。帝叹其达权宜。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仁杰所荐进,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名臣。中宗即位,追赠司空。

(节选自《新唐书•狄仁杰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B.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C.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D.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卷”指书籍,古时人们为了防止书蠹,多用黄蘖来染纸,因纸色发黄,故以之代称。
B.“明经”是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明经与进士两科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
C.“黜陟使”是唐代考察地方官吏并提出推荐或贬黜建议的官员,其中“陟”为“贬斥”之意。
D.“高宗”为唐代李治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有时帝王会有多个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读书专注。他小时候家里有门人被害,官吏询问情况,众人都争着对答,只有狄仁杰不为所动,因此受到官吏礼让。
B.狄仁杰推己及人。有同僚需要离开年老病弱的母亲出使到边远地区,狄仁杰主动请求上级官员让自己代替前往。
C.狄仁杰善于劝谏。在“砍柏”案中,狄仁杰巧引汉代旧事,成功说服唐高宗,使权善才和范怀义被免去了死罪。
D.狄仁杰富有谋略。狄仁杰在岐州公开宽免自首者的条例,释放了被关押的人,让他们回去后相互传话,劫匪都前来自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
(2)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
2021-04-23更新 | 1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一篇文言,并完成各题。

窦轨,性刚果有威,大业中,为资阳郡东曹掾,去官归。高祖起兵,轨募众千余人迎谒长春宫。帝大悦,赐良马十匹,使略地渭南,下永丰仓,收兵五千,从平京师。稽胡贼五万掠宜春,诏轨讨之。次黄钦山,遇贼乘高丛射,众为却。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既鼓,士争赴贼,贼不胜,大破之,斩首千级。赤排羌与薛举叛将钟俱仇寇汉中,拜秦州总管,讨贼连战有功,余党悉降。迁益州道行台左仆射。党项引吐谷浑寇松州,诏轨与扶州刺史蒋善合援之。善合先期至,败之钳州。轨进军临洮,走其众。度羌必为患,始屯田松州。诏率所部兵从秦王讨王世充。明年,迁蜀。轨既贵,益严酷,然能自勤苦,每出师临敌,身未尝解甲,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棰流血,人见者皆股栗,由是蜀盗悉平。初,以其甥为腹心,尝夜出,呼不时至,斩之。又戒家奴毋出外,忽遣奴取浆公厨,既而悔焉,曰:“要当借汝头以明法。”命斩奴,奴称冤,监刑者疑不时决,轨并斩之。后入朝,赐坐御榻,容不肃,又坐对诏,帝怒曰:“公入蜀,车骑、骠骑从者二十人,公斩诛略尽,我陇种车骑,尚不足给公。”因系诏狱。俄释之,还镇益州。轨与行台尚书韦云起、郭行方素不协,及隐太子诛,诏至,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行方惧,奔京师,得免。是岁,行台废,授益州都督,加食邑户六百。贞观元年,召授右卫大将军,出为洛州都督。周洛间,因隋乱,人不土著,轨下令诸县,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趋本。卒,赠并州都督。

(选自《新唐书·窦轨列传》,有删节)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唐高祖李渊长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
B.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
C.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
D.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曰/闻鼓不进者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屯田”指政府组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的农业生产形式,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B.“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盛行于周代。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C.“贞观元年”一词中“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元年”指第一年。古代帝王一人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D.“末作”指农工商业,与读书出仕相对,文中窦轨实行的是抑商政策,使得百姓归于本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窦轨作战勇猛,连续取得不俗战绩。在渭南一带攻占土地,夺下永丰仓,平定京师,破稽胡,战胜入侵汉中的敌寇,在临洮击退了党项族和吐谷浑的进攻。
B.窦轨胸有谋略,作战防御都有谋划。当士兵遇敌慌乱后退时,他当场赏罚分明,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鼓舞士气。认为羌人会成为忧患,于是在松州屯田。
C.窦轨性情严苛,下属犯错一概斩杀。与稽胡作战时,窦轨斩杀了十四个后退的部将;斩杀处死奴仆时略有犹豫的行刑人员以及犯了错的外甥。
D.窦轨为人傲慢,心胸狭窄。他面见皇帝时面容不严肃,又出言不逊,惹怒了皇帝;与韦云起等人有私怨,在隐太子被杀时故意隐藏诏书杀了云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棰流血,人见者皆股栗,由是蜀盗悉平。
(2)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
2021-04-12更新 | 6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固其逆心耳。帝前膝曰:此一事终始属卿。

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辞曰: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帝曰:我未尝面命,亦何惮?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今中书事,一相可办。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缞而召可也。学士使马从皓逼偓求草,偓曰:腕可断,麻不可草!从皓曰:君求死邪?偓曰:吾职内署,可默默乎?姚洎闻曰:使我当直,亦继以死。自是宦党怒偓甚。

帝反正,励精政事,偓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初,偓侍宴,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并席,辞曰:学士不与外班接。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全忠见帝,斥偓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郑元规曰:偓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帝执其手流涕曰:我左右无人矣。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偓不敢入朝,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选自《新唐书·韩偓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拜左拾遗,以疾解 解:离职
B.欲尽去之 去:离开
C.适固其逆心耳 固:使之固
D.涣再世宰相,练故事 练:熟悉,通晓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B.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C.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D.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偓受到宰相崔胤的举荐,也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崔胤上表请求让韩偓做自己的副手;皇上因韩偓表达对宦官的处理意见而把处理宦官的事交托给他。
B.韩偓做事讲原则,懂得谦让。皇上曾想让令狐涣掌管国事,不久又想任用韩偓,韩偓不同意;韩偓推荐赵崇,皇上知道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
C.韩偓恪尽职守,受到同行效仿。宰相韦贻范服丧期未满,皇上下诏让他复职,韩偓坚决不草诏,姚洎听说后说:“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以死相继。”
D.韩偓受到皇上的重用,也受到权臣的排挤。韩偓参与机要,与皇帝心意相合,皇上三四次想要让他任宰相,而朱全忠、崔胤却因私怨想要杀了韩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
(2)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
2021-04-13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