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1167457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白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实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含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节选自《新唐书·虞世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B.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C.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D.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祚,指皇帝登临皇位,《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迎王践祚,天下归心。”
B.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指自请退职。
C.宫体诗,指产生于六朝时期,以描写宫廷生活、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辞采浮靡轻艳的诗歌。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或其祖、父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和“谥”意思一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世南勤勉于学,名声大振。他专心学习,从不懈怠,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其文风颇似徐陵,并得到徐陵亲自印证,由此声名鹊起。
B.虞世南建言献策,颇受器重。面对自然灾害,他为皇帝建言献策,排忧解难;受到陈文帝、隋炀帝、唐太宗等的器重,官职屡次升迁。
C.虞世南性格刚直,意志坚强。唐太宗以作诗试探他,他刚正直言,毫不避讳;他看起来弱不禁风,但内心坚强,议论政事公正平允。
D.虞世南博闻强识,受到称颂。他学识渊博,记忆力超群,能默写《列女传》;唐太宗称颂他有“五绝”,其中书法为世人喜爱并收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有容止。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圜观察支使。梁兵围潞州,逾年而晋王,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圜之力也。

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坚守,不可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圜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据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遣子送状乞降,人皆称圜言不欺。

明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圜行军司马。圜与崇韬素相善,又为其司马,崇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贫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廨钱献崇韬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康延孝反,圜将三千人,击败延孝于汉州。明帝嘉其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圜选辟才俊,抑绝侥幸,公私给足,天下便之。

故时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圜益愤沮。重诲尝过圜,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诲欲之,圜不与,由是二人益相恶。圜不自安,因请致仕,退于磁州。

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遣人矫制杀之。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而死。愍帝即位,圜太傅。

(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十五·任圜》,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圜不能觉/后事觉/彭悉以隐公廨钱/献崇韬/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B.初/圜推宫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圜/不能觉/后事觉/彭悉以隐公廨钱献崇韬/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C.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圜/不能觉后事觉/彭悉以隐公廨钱献崇韬/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D.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圜不能觉/后事觉/彭悉以隐公廨钱献崇韬/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如:“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B.“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有功官员及其亲属进行加封,所赠官职一般为虚职。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
D.“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节度”意为“节制调度”。唐至玄宗开元、天宝间,北方逐渐形成了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8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有10个节度使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圜为人明敏,善于谋划。在李嗣昭危难之际,任圜劝他一-心坚守,因此受到庄宗高度赞赏;后又奉使往来于李嗣昭和庄宗之间,化解两人的矛盾。
B.任圜任人唯贤,刚直不阿。担任朝廷要职,能够选辟才俊;对不合礼法之事,能够据理力争,在使臣给券问题上,甚至敢于在皇帝面前严辞争辩。
C.任圜代职负责,重诺守信。在李嗣昭战殁后,任圜代理其职;讨伐张处球,兵临城下,以利害晓谕镇人,并赦免张处球,人们称赞他为守信之人。
D.任圜急流勇退,看淡生死。在与安重诲交恶后,深感不安,为避祸离开朝廷退于磁州;在安重诲构陷并假托君命置他于死地时,任圜能坦然受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
②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
2020-10-10更新 | 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司马迁《屈原列传》)

材料二: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A而人主以为去B己C疏远D不若E起居饮食F前后左右之亲G可恃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
B.不肖,不才,不贤,义同《西江月》词写贾宝玉的“古今不肖无双”中的“不肖”。
C.治国,安定太平之国,与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之意不同。
D.硕士,健硕之士,指体格强健、勇武有力之人,与古代汉语中的“虎士”之意接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兰怂恿父亲怀王前去秦国会盟,致使怀王最终未能回来,楚国人和屈原因此怪罪和怨恨子兰。
B.材料一叙议结合,叙中有情,寥寥数语而人物形象尽显;议中有情,意含褒贬,倾向鲜明。
C.宦官取得君王信任后,把控君王,扰乱国家,其祸患与女子色侍君王搅扰朝政的祸患一样严重。
D.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专制产物,作者意在警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渐积养祸,有其进步意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2)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5.结合材料,从君主角度,简要分析其亡国或亡身的原因。
2024-01-27更新 | 10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王峻传

①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阳人也。父丰,为乐营将。峻少以善歌事梁节度使张筠。租庸使赵岩过筠家,筠命峻歌佐酒,岩见悦之。是时岩方用事,筠因以峻岩。梁亡,岩族诛,峻流落民间。

②太祖入立,拜峻右仆射、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刘旻攻晋州,峻为行营都部署,得以便宜从事。峻至陕州,留不进。太祖遣使者翟守素驰至陕州,谕峻欲亲征。峻左右谓守素曰:晋州城坚不可近,而刘旻兵锐亦未可当,臣所以留此者,非怯也,盖有待尔。且陛下新即位,四方籓镇,未有威德以加之,岂宜轻举!而兖州慕容彦超反迹已露, 若陛下出汜水,则彦超入京师,陛下何以待之?守素驰还,具道峻言。是时,太祖已下诏西幸,闻峻语,遽自提其耳曰:几败吾事!乃止不行。峻军出自绛州,前锋报过蒙坑,峻喜,谓其属曰:蒙坑晋绛之险也旻不分兵扼之使吾过此可知其必败也峻军去晋州一舍,旻闻周兵大至,即解去。诸将皆欲追之,峻犹豫不决。明日,遣骑兵追旻,不及而还。

③峻与太祖俱起于魏,自谓佐命之功,以天下为己任。凡所论请,事无大小,期于必得,或小不如志,言色辄不逊,太祖优容之。峻为枢密使兼宰相,又求兼领平卢。已受命,暂之镇,又请借左藏库绫万匹,太祖勉从之。又请用颜衎、陈同代李谷、范质为相,太祖曰:进退宰相,岂可仓卒?当徐思之。峻论请不已,语渐不逊。日亭午,太祖未食,峻争不已,是时寒食假,太祖曰:俟假开,当为卿行。峻乃退。太祖遂不能忍,明日御便殿,召百官皆入,即峻于别所。太祖见冯道,泣曰:峻凌朕,不能忍!即贬商州司马,卒于贬所。

(节选自《新五代史》)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峻左右谓守素曰          (2)即峻于别所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筠因以峻(       )
A.责备       B.赠送       C.派遣       D.抒发
(2)得以便宜从事(       )
A.合乎时宜        B.经济实惠       C.方便顺利       D.见机决断
3.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蒙坑晋/绛之险也/旻不分兵扼之使吾过此/可知其必败也。
B.蒙坑晋绛之险也/旻不分兵扼之/使吾过此/可知其必败也。
C.蒙坑晋绛之/险也/旻不分兵扼之使吾过/此可知其必败也。
D.蒙坑晋绛之险也/旻不分兵/扼之使吾过/此可知其必败竹
4.把第③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凡所论请,事无大小,期于必得,或小不如志,言色辄不逊,太祖每优容之。
5.第②段画线部分王峻的陈述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6.分析第③段中“每”“皆”两字在文中的作用。
2022-09-06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