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4 题号:117230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钜万,瑰单身襆被自将。

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谏曰:“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訹为乱。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

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文贞。

(选自《新唐书•苏瑰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轨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借常员数/缺则补/
B.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轨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C.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就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D.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就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屠,亦作“浮图”,佛教用语,可指佛教、和尚、佛塔、寺庙。文中“浮屠”与王安石《游衰禅山记》中“唐浮图慧襄始舍于其址”的“浮图”所指相同。
B.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C.烧尾,是指唐代大臣新授宫时向皇帝献食,亦可指唐代士子新登第或升迁的庆贺宴席。文中即是第一个意思。
D.阴阳,我国古代哲学概念,两者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具体可以指日月、天地、昼夜、寒暑、君臣等,文中指国家大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瑰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扬州地处都会,多产珠翠珍怪。前任长史都趁机捞取很多钱财,而苏瑰任扬州长史时,严格约束自己,洁身自好,分文不取。
B.苏瑰公正处事,直言进谏。百姓担心来俊臣再次被起用,写信给苏瑰。苏瑰承诺绝不会错待一个小人;武后要建佛寺,立庙塔,苏瑰从容讽议,最终武后减少修建数量。
C.苏瑰为人耿直,不怯权贵。郑普思私结党羽并到处煽动诱骗作乱,苏瑰力争追究到底;公卿大臣初次为官,照例“烧尾”,苏瑰出任仆射,独不献食。
D.苏瑰志存大节,独发谠言。中宗驾崩后,遗诏让皇太后临朝,相王辅政。宗楚客等讨好太后,要求停止相王辅政,苏瑰坚决反对。最终削除相王辅政,苏瑰称病不再上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
(2)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坚正,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其闻也。”众曰:“弘正,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转吏部侍郎。

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其家。嫂郑丧,为服期以报。

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与孟轲、扬雄相表里而佐佑《六经》。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一》)

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①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比:比较
②登而招   高:高度
B.①言无所忌   鲠:耿直
②约从   离:远离
C.①弘正,故此军不安   刻:苛刻
②然陈涉瓮牖枢之子   绳:用草绳系
D.①为嫁遣孤女而其家   恤:怜悯
②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
B.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
C.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
D.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殿试者,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功名。
B.德宗、穆宗,是皇帝的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唐代以前,对皇帝多称谥号,唐代以后则多称庙号。
C.吏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官员的任免与考核、科举考试、学校等,正副长官分别称为吏部尚书、吏部侍郎。
D.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相传由孔子整理,也称“六艺”,韩愈《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便指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年少生活坎坷。他自小失去父亲,依靠兄嫂生活,兄长去世后,由嫂子抚养教育他。
B.韩愈犯言诤谏,遭到贬谪。他上疏极力陈说宫市的弊端,惹怒德宗,被贬阳山令。
C.韩愈正气凛然,智勇兼备。镇州叛乱,他奉旨亲赴敌营,指责叛将王廷凑,劝谕叛乱士兵,让王廷凑心有顾虑,他就趁机会合牛元翼一起突围出来。
D.韩愈文学成就卓著。他认为汉代以后的杰出作家很少,于是他钻研文章写作的本源,取得了卓越的建树,成为一代文宗。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2020-12-15更新 | 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说,自古有之,惟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欢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然而后世不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兴亡治乱之,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相党引以为朋者 暂:暂时
C.然而后世不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诮:嘲笑
D.夫兴亡治乱之迹:事情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闻朋党
②舜亦不疑而皆用
③大凡君子与君子同道为朋
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小人无朋”和“君子有朋”观点的一组是( )
A.①小人所好者,利禄也 ②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
B.①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②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C.①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 ②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D.①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 ②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文章起笔不凡,鲜明地点出全文的主旨。开头一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
B.第2段通过对比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领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C.第3段以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晚唐昭宗杀害名土的史实,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D.文章不讳言朋党,引用史实来说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国,小人之朋有害于国,希望人君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2)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6.请简要分析在第3段中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2020-12-09更新 | 1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思礼,高丽人,入居营州。父为朔方军将。思礼习战斗,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位事翰,以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从讨九曲,后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款附,诏翰至磨环川应接,思礼坠马,蹇甚。翰谓监军李文宜曰:“思礼跛足,尚欲何之。”俄加金城郡太守。安禄山反,翰为元帅,奏思礼赴军,玄宗曰:“河、陇精锐,悉在潼关,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翰固请,乃兼太常卿,充元帅府马军都将,翰委以军事。密劝翰表诛杨国忠,翰不应;复请以三十骑劫至潼关杀之,翰曰:“此乃吾反,何与禄山事?”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责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注】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更为关内行营节度、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守武功。贼安守忠来战,思礼退保扶风。贼分兵略大和关,去风翔五十里。李光进战未利,行在戒严,从官潜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识其姓名,众稍稍止。命郭子仪以朔方兵击之。会崔光远行军司马王伯伦、判官李椿以兵二千屯扶风。闻贼已西,欲乘虚袭京师,径至高睦。贼引军还击椿等,椿已至中渭桥,杀守者千人,进攻苑门。伯伦战死,椿被执。先是,贼余众留武功,既传官军入京师,乃烧营遁,自是贼不敢西。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官;收东京,战数有功。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寻兼潞、沁等州节度。乾元元年,总关中、潞州行营兵三万、骑八千,与子仪围贼相州,军溃,惟李光弼、思礼完军还。寻破史思明别将万余众于直千岭。光弼徙河阳,代为河东节度副大使。上元元年,加司空。自武德以来,三公不居宰辅,唯思礼而已。二年,太尉,谥曰武烈。

(选自《新唐书·王思礼传》,有删改)


【注】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
B.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
C.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
D.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一是升迁,二是改任同品级官职,三是降职;“徙”指一般的调动官职;“代”在本文中为“代理”之义,古代表示代理、暂时担任官职的词有“署”“权”等。
B.三公,周代已有此词。据杜佑的《通典》记载:“夏、商以前,云天子无爵,三公无官。”周以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C.“薨”“崩”“卒”“不禄”“死”表示“人死”的意思,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薨”在古代称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D.“赠”本文中指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思礼熟习作战,曾侍奉哥舒翰而立功受官。后在奉诏接应吐谷浑苏毗王归附时,不幸坠下马,脚跛得厉害。不久,加授为金城郡太守。
B.安禄山反叛时,哥舒翰极力奏请王思礼前往军中,玄宗最终答应他的请求。王思礼曾秘密劝说哥舒翰上表请求诛杀杨国忠,但遭到了哥舒翰的拒绝。
C.潼关失守,唐肃宗十分生气。在宰相房琯的劝谏下,王思礼才免于一死,因而改任关内行营节度使、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镇守武功。
D.长安平定后,王思礼先进城清理宫殿;收复东京,多次立下战功。升任兵部尚书,封霍国公,并成为武德以来三公不任宰相的唯一一人。
4.翻译:行在戒严,从官潜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识其姓名,众稍稍止。
2018-05-22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