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9 题号:1174235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薄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夷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影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B.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C.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D.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汉时九卿之一,掌管全国刑狱,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公或大臣,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提出的判决。
B.长者,指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也可以指显贵的人或德高望重的人。文中“长者”指年纪大的人。
C.刀笔之吏,古人记事用竹木简牍。以笔书写,以刀削除讹误,故刀笔之吏指主办文书的官吏,又特指主管诉讼的官吏。
D.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古代跪拜礼之一,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颇有贤才,张释之要辞官归乡,袁盎知道他贤能,奏请授张释之谒者官职;张释之分析秦汉之事,受到汉文帝赏识。
B.张释之善于进谏。汉文帝因啬夫熟知禽兽簿,对答敏捷,要授予啬夫上林令之职,张释之以周勃、张相如为例,最终劝止了文帝。
C.张释之刚直不阿。张释之阻止过司马门不下车的太子、梁王进入殿门,并弹劾他们,汉文帝自责教子不严后,太子、梁王才得以进入。
D.张释之执法公正。汉文帝要将盗取高祖庙内玉环的人诛灭全族,张释之据理力争,坚持依法处置,最终文帝和太后同意了他的判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2)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
5.为什么张释之认为不能提拔啬夫为上林令?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②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以枣脯。马肥死,使群臣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③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枣脯
(2)马肥死
(3)使群臣
(4)左右
2.加点词的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马者王所爱也/自宋齐请其术
B.家无资产,清行致称/未及时,赃获罪
C.邕宛然笑曰/荆人尚犹循表导之
D.每州郡命召,称疾不就/嗤其失算,欲易置之
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
4.优孟是如何讽谏的?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2022-08-28更新 | 10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馀,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B.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C.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D.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饿,“饿”意指“饥饿”,大军饥饿,这里指军队缺乏粮草。
B.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称之为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
C.请和,请求和平,这里指燕国以割让五地为代价向赵国请求和平。
D.阴使,“阴”意指“暗地里”,这里与“阴阳割昏晓”中的“阴”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括所率军队被白起的军队围困四十余日,赵括为解困局亲自率兵应战,结果兵败导致一共四十五万士兵死亡。
B.邯郸被围困五年,燕国以赵国年富力强的人全死在了长平之役,而其孤幼尚未成人这个理由,发兵攻赵。
C.太子悼襄王即位,起用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很生气地打击乐乘,乐乘离职而去。廉颇也逃到魏国的大梁。
D.廉颇位置先被赵括取代,后攻打燕国又被赵王起用;后几经起用、弃用,又因政敌阴谋而错失报国机会,死于寿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
5.廉颇与门客间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3-26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B.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C.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D.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竖子,用于对人的鄙称,如《鸿门宴》中的“竖子不足与谋”。
B.尺籍,汉制,将杀敌立功书写于竹板。文中应指男子无须服兵役。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源于战国,秦汉时相承。后称专精一艺的职官为博士。
D.“乃其父也”与“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两句中的“乃”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挚与子产都是郑国国相,一个上下不亲,父子不和;一个民心所向,政绩斐然,其为政之道引人深思。
B.公仪休拒绝客人所送之鱼,其理由是:做国相有人送鱼吃,接受贿赂免去职务就没人送鱼吃了。
C.石奢在所管辖区内巡查时遇到父亲行凶杀人,于是放走父亲,把自己囚禁起来,最后刎颈而死,令人感佩。
D.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因枉杀人命,自判死罪,虽晋文公一再劝说,李离也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
(2)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5.司马迁在本文小序中说“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请结合本文所选材料概括作者理想的吏治蓝图的特点。
2023-02-02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