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1180941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社区体育活动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锻炼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在公共行政力量的支援下,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社区居民可以自发自愿地以各种方式自由灵活地组织在一起,充分运用公共自然环境和全民共享的体育设施(包括社区内学校设施)进行具有生活娱乐性和低竞技性的体育健身活动。社区体育是国家城市发展日趋成熟以及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伴随体育的大众化而来的就是它的社区化,即由国家统一办体育,推演到整个社会,各个社区都在兴办全民体育,提升社区体育场地的容量和质量,开展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的健身活动,吸引社区内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员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它能够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构建和谐的居民社交关系,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实施。

(摘编自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体育发展》)

材料二: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一,中国正大力推广全民健身专项行动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郑宇):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数据表明,影响健康60%以上的因素是行为和生活方式。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科学的身体活动可以预防疾病,愉悦身心,促进健康。日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在全国展开,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行动。

国家体育总局对全民健身活动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3.9%,其中20-69岁居民经常锻炼率仅为14.7%,成人经常锻炼率处于较低水平,缺乏身体活动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为普及公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让科学运动走进公众的生活,中国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专项行动,并制定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郎维介绍:“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达到1.9平米及以上和2.3平米及以上。”

中国努力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自2009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以后,明确了每年的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中国的许多城市建设了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城市慢跑步行绿道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让想健身的群众有适当的场所。同时,有关部门一直在大力推广普及广播操和工间操健身制度。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邱汝女士说:“力图通过这种活动,提高老百姓健身的意识,弘扬我们体育的文化、健身的文化,让老百姓养成自觉健身的意识和自觉健身的习惯。在此,我们也希望号召全国各界的朋友们,每天做两遍广播操,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好处的。”

近年来,在公园、体育场、马路上,随处可以见到跑步健身爱好者的身影,马拉松、徒步等运动也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而手机计步、微信运动等小程序、APP也成为“网红产品”。太极、瑜伽、健身、马拉松等,已成为部分中国人生活的一种方式。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对预防和改善超重、肥胖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运动需要遵循科学规律,如何科学运动、适度健身,降低在健身过程中受伤的风脸,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厉彦虎说:“运动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适度、柔和、均衡、循序渐进、个性化,这是科学运动的五大基本原则。健身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儿童和成年人、老年人运动方式、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包括运动频率有所不同,需要通过科学的评定,指导科学健身。”

材料三:

美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已有100余年,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美国政府推出“健康公民2020”计划,增加城市社区体育中心的数目是其主要指标,城市社区每万人修建一英里野营、自行车或健身路径,每2.5万人建一个公共游泳池,每千人建造一个4英亩的开放式休闲公园。美国国会还通过了“土地与水资源保护法”,要求政府每年投资7.8亿美元修建公共体育设施,并批准了在城市社区建设步道和自行车道的计划。可见,政府的资金投入为发展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美国的很多社区中均建有公共的休闲公园,这是公共运动场和休闲公园的综合。社区里还有社区体育中心,有各种样式的体育设施,能够进行多种活动,它们可以被社区居民全天免费或低价享用。

中国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社区体育建设方面,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修建,加强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不断增加社区居民健身活动场地。以广东省为例,早在2013年,广东省就制定了《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设立了12个试点单位。到2018年,广东省已修建社区体育公园2025个。在使用与管理方面,以属地为原则,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由有资质的组织负责管理与服务。社区体育公园市政公共设施纳入当地市政公共设施养护管理体系,由财政出资,保障社区体育公园的维护和正常使用。而市民在发现社区体育公园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故障时,也应及时向政府管理部门反馈。可以说,社区体育的发展不但使居民能够就近就便开展健身活动,而且在市民与政府之间建立了一条“相互沟通的纽带”。

(摘编自李冬等《国内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经验及启示》)

1.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社区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运动方式,就地就近,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有政府支持,形式多样,满足了居民的各种健身需要。
B.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偏低,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的人格比例偏低,所以大力推动全民健康专项行动势在必行。
C.居民运动健身方式很多,其中跑步健身、参加马拉松、徒步运动的人数最多,所以手机计步、微信运动等小程序受到人们的喜爱。
D.居民在运动健身时,要遵循五大基本原则,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健身方式,不要盲目跟风,降低在健身中受伤的风险。
2.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下列不属于社区体育活动的—项是(     
A.在社区体育馆举行家庭羽毛球比赛。
B.居民到社区内私营健身房训练拉力。
C.青少年自发组织到社区学校踢足球。
D.社区老人在小区广场上练习太极拳。
3.中美两国在社区体育发展的成功路径上有何异同?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抗疫过程中,14亿中国人充分展现出赤胆忠心的“中国情怀”。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家国迸发了最诚挚、最朴素、最纯粹的爱,他们在看似平凡的位置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努力,这决不是嘴把式,而是下了真功夫:他们中有身怀六甲仍“最美逆行”的白衣天使,有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休息的的士司机,有为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住宿的宾馆业主,有2周内修好了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还有无数为抗疫捐款的不具名的普通人。海外华夏赤子也纷纷动员,华侨留学生在全球各地为祖国筹集最亟需的医疗物品和设备,驰援祖国以解燃眉之急。国外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想借疫情挑事儿,全国人民在互联网上自发形成了爱国方阵,相互鼓励,提高警惕,五星红旗定将由14亿护旗手用一生去爱护、去捍卫。积累每个人的小爱就能汇聚对党国和民族的大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危难关头彰显赤子本色。

(摘自《环球网:一场疫情,压不垮“硬核”中国!》)

此次疫情,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在数千台工程机械轰鸣中,在10天之间便建成投入使用;疫情防控所有紧缺物资由国家统一调度,企业、政府、银行等诸多部门单位迅速“拧成一股绳”;集中力量救治患者,确保应收尽收、精准救治;集中力量外防输入,确保交通检疫“滴水不漏”;集中力量内防扩散,确保社区防线织牢织密……从人员物资调配、交通运输管理到社会秩序维护,从城市社区、乡村网格化管理,到对每一户家庭的发动引导,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等被调动起来,动力澎湃。难怪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作出这样的评价,“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

疫情下的中国力量、中国效率,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制度优势最硬核的展现。

(摘自《南方日报:疫情大考更显中国制度优势》)

材料二:

统计截至2020-03-07 17:30:59 更新于3小时9分钟前             全国疫情新增趋势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最让我震撼的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很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愿意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分享在中国观察到的细节,打开了一个真切感知中国的视角: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全力以赴,非常疲惫,有工作人员在同考察组谈话间隙困得睡着了;每一个被动员和组织起来的中国人,就像是在跟病毒打一场战争,肩负起阻止病毒蔓延的共同责任。在他看来,正是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奉献,极大延缓了疫情的传播。世卫组织专家于细微处捕捉到的中国人的面貌,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摘自《凝聚共同战斗的精神力量   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

当地时间25日,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召开发布会,刚刚结束中国考察行程的世卫组织专家考察组代表向各国媒体记者介绍相关情况。会后,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外方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接受了总台央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中国应对疫情措施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府系统深入社区基层,把防疫项目从省一级一直推进到社区,而北美国家等大多数地方都没有这样的管理队伍。

谈及此次中国考察之行,布鲁斯·艾尔沃德指出,他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应对疫情,展现出极强的凝聚力和责任感,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虽然武汉街道空荡荡的,也看不见摩天大楼里的人们,但他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自《中国应对疫情措施体现制度优势   感谢中国人民付出》)

1.下列不属于彰显“中国制度优势”的一项是(     
A.疫情防控所有紧缺物资由国家统一调度。
B.海外华夏赤子纷纷动员,华侨留学生在全球各地为祖国筹集最亟需的医疗物品和设备。
C.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在数千台工程机械轰鸣中,在10天之间便建成投入使用。
D.中国政府系统深入社区基层,把防疫项目从省一级一直推进到社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家国迸发出了最诚挚、最朴素、最纯粹的爱,他们纷纷动员全球各地为祖国筹集最亟需的医疗物品和设备。
B.世界卫生组织总于事谭德塞认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主要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奉献。
C.图表(一)(二)显示新增确诊和疑似人数都呈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可以看出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疫情防治效果非常好。
D.布鲁斯·艾尔沃德认为每一个被动员和组织起来的中国人都肩负起了阻止病毒蔓延的共同责任,在跟病毒打一场战争。
3.中国成功阻击疫情传播并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说明。
2020-05-20更新 | 5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冯志轩:关于数字经济的定义,许多国际机构和组织都做出了概括,以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的定义最具代表性:“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可以说,数字经济代表了围绕数据这种关键生产要素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流通和消费经济活动的总和。

马慎萧: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数字经济所涵盖的产业和细分行业非常广泛。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一个界定数字经济范围的统一标准,结合有关报告,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别:基础型数字经济和融合型数字经济。

基础型数字经济也称作数字产业化,包括信息通信产业如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以及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所产生的新兴行业,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融合型数字经济也称作产业数字化,这是目前数字经济的主体部分。具体是指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在农业领域,包括农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数字化,农产品配送的网络化等;在工业领域,包括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在服务业领域,包括新零售、智慧物流、电子支付、在线旅游、在线教育和共享经济等。

王雯:近年来数字治理发展迅速,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率也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会越来越广泛。

(摘编自乔仁铭《数字经济的理论、实践与未来发展》)

材料二:

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当前,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加快了向数字化转型的脚步。面向未来,一方面要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中,创造和拥抱新模式、新业态,将数字经济真正打造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另一方面,尤其要注重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让这个新引擎能够持续输出强劲动力,发挥好驱动作用。

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坚持均衡普惠的原则。联合国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尽管跨国性数字经济巨头企业发展迅速,但全球目前仍处于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互联网连接不足的国家与高度数字化的国家之间差距趋于扩大。在我国,非网民规模仍有5.41亿,其中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62.8%。这意味着,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仍需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普及率,在拓展“互联网+”应用中不断缩小“数字鸿沟”,让人们共享数字技术的红利。换个角度看,数字经济向基层、农村延伸,正是在打开“下沉市场”的广阔空间,展现着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

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贯彻深度融合的理念。数字经济既要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也要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数字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例如,经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一家企业的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企业的竞争力大为提升。只有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互为依托、齐头并进,才能真正驱动产业跃向高层次、经济迈向高质量。

(摘编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材料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线上弥补线下,线上带动线下,成为很多商业自救的选择。

制造企业也尝试利用数字化破解难题。几千家门店闭店,每个月负担1亿多元的支出,疫情发生后,某企业创始人曾一度“彻夜无眠”。被“逼”到墙角,这个传统企业开始”拿起手机”做生意。2月8日,他们在钉钉上组建“战‘疫’指挥部”。一周内,通过在线办公方式与代理商、加盟商开了434场视频会议,学习“云”上卖货,实践协同制造。系统性的数字组织能力让该企业“逆风飞行”。9天之内,日营业额从开始时的零增长逐渐实现超百万元。

互联网较低的边际成本支撑起了数字经济的超大规模效应。在线办公、远程视频、智能制造、云上零售……借力数字化加快转型、渡过难关是很多行业企业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张辛欣《战“疫”故事里的数字经济》)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数字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
B.数字经济是生产、流通和消费经济活动的总和。
C.数字经济的重要推动力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
D.数字经济的主体部分是产业数字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志轩最认可《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对数字经济的定义,认为它比其他国际机构和组织对数字经济定义更具有代表性。
B.马慎萧认为,国际上对数字经济所涵盖范围的界定标准不一,但大概可分为基础型数字经济和融合型数字经济两个类别。
C.在王雯看来,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治理模式是数字经济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广泛的证明之一,数字经济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将更加广泛。
D.数字经济的超大规模效应使互联网的边际成本得以降低,数字化经济将帮助很多行业企业在疫情面前加快转型、渡过难关。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贯彻深度融合的理念”论据的一项是(     
A.某省成立了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计划2020年建成5G基站5万个,争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B.某医院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挥“无接触式医疗”的优势,成为疫情期间民众寻医问诊的重要方式。
C.某市以古街、博物馆、游船为载体,利用VR虚拟现实、3D动画等手段展现文创产品,提升城市夜经济品味。
D.某企业在钉钉上组建“战‘疫’指挥部,一周内,通过在线办公方式与代理商、加盟商开了434场视频会议,实践协同制造。
4.概括材料二的中心论点,并分析材料是如何对其进行论证的。
5.根据材料来看,数字经济有哪些积极意义?
2020-09-28更新 | 9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比慕课崭露头角时所提出的让人热血沸腾的革命性口号,慕课的发展现状或许会让很多人感到期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一边是慕课的轰轰烈烈,一边是传统教育的依然按部就班。笔者认为,尽管慕课目前似乎并未完全兑现当初那些承诺,但其对教育变革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否认的。慕课站在早期远程教育、网络教学等开放教育先驱的肩膀上,对教育变革的最深层的作用就是继续将公平”“开放”“共享的教育观念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为未来教育生态的重塑奠定了社会共识。

据统计,2018年,全球慕课平台的学员人数突破1亿,达到1.01亿人,有2000万新学员注册了至少一门慕课课程。在中国,慕课的发展势头同样迅猛。2018年,中国逾11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据媒体报道,下至一名云南深山里的11岁小学生,上至一位85岁的老先生都通过慕课学习了大学的课程。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慕课至今虽未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形态,但确实在客观上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突破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壁垒。

以两种形式为例,一种是集中式平台模式的x慕课,类似于广播传媒式的学习方式。其课程内容强调免费、共享和开放,教师往往是以一敌多,甚至是以一敌万。这种学习方式让更多的人可以无门槛地进行在线学习和讨论。

另一种是基于联通主义的、具有分布式特点的网络化c慕课,强调具有自我指导和自主性的网络化、社交化学习。学习者可以在线获得更聚焦、更高效的交流、探讨和协作。此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也逐渐成为慕课的一种重要学习模式。例如,在基础教育领域较为流行的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实现了课前线上学习与课堂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当然,慕课的学习方式不仅于此,但这三种方式的出现,已让人们相信学习不一定要完全在学校和教室中完成,而是存在更多创新的可能。

在慕课10年发展中,人们在实践中力图扬长补短,不断摸索更加成熟、理性的慕课的发展模式,导致慕课发展逐步呈现出两面性并存的情况。

公益性与营利性并存

慕课对学习者最具触动之处是免费免费意味着接受教育几乎是零成本的,是最契合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精神的。可以说,公益性是慕课实现大规模、开放式教学的根基。近两年,考虑到长期免费运行不仅无法保障课程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平台的生存,慕课平台的营利性需求明显上升,既有基于学习认证的收费,也有基于定向合作的收费。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并存,让慕课平台出现了免费、认证收费、定向培训收费共存的情况。

颠覆性与顺应性并存

慕课的颠覆性意在对教育形态的改变,包括物理空间、学习环境、学习形式、教学交流、组织管理、教学评价与反馈等多个方面的变化。目前,慕课已经在物理空间、学习环境上与传统教育有了明显区别,在学习形式、教学交流上有了一定的新变化。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慕课平台也出现了一些向传统教育形态靠拢的趋势,如慕课相关认证学习的出现。有些慕课平台甚至直接与传统学校合作,达成学分互认。颠覆与顺应的混合性存在丰富了学习者的学习选择权。

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

免费的学习、无门槛地参与、大规模的受众是慕课开放、平等精神的重要体现。但开放性也带来了负面效应。有些大规模开放课程,由于教师精力不济,难以持续跟进,只能限定在较短时间内开放,影响了课程的传播。于是,慕课平台上开始出现相对封闭的学习,如提高参与门槛、面向特定的学习群体、控制学习规模、限定学习时间等,甚至在一些慕课平台上出现了所谓后慕课时代的私播课(SPOC)。开放性与封闭式学习的并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群体对在线学习的期望。

多样性与同质性并存

目前,慕课的平台多为综合性的在线课程,即平台上的课程所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缺少一些专业性的慕课平台。这种杂烩式的学习内容,优点是学习者在一个平台上就能涉猎多门学科,但也容易降低学习者的专业化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慕课平台还存在同质性:一是平台的功能都较为类似;二是慕课的优质课程往往集中于名校、名师,没有激发全体教师,尤其是草根学校的草根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程资源的生态体系较为单一;三是一些慕课平台的学习数据分析技术让学习者更容易接收到同质化的课程资源推送。

(据《光明日报》祝新宇文章,有删节)

1.下列对慕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继续将“公平”“开放”“共享”的教育观念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为未来教育生态的重塑奠定了社会共识,是教育变革对慕课的最深层的作用。
B.慕课站在远程教育、网络教学等开放教育先驱的肩膀上,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教育形态。
C.集中式平台模式的x慕课、基于”联通主义”的、具有分布式特点的网络化c慕课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这三种方式的出现,已让人们相信学习不一定要完全在学校和教室中完成。
D.虽然公益性是慕课实现大规模、开放式教学的根基,但是长期免费运行不仅无法保障课程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平台的生存,所以将来慕课平台的营利性需求明显上升。
2.下列说法和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A.作为综合性的慕课平台杂烩式的学习内容,虽然能让学习者在一个平台上就能涉猎多门学科,但也容易降低学习者的专业化学习效率。
B.目前,慕课已经在物理空间、学习环境上与传统教育有了明显区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慕课平台也出现了一些向传统教育形态靠拢的趋势。
C.一边是慕课的轰轰烈烈,一边是传统教育的依然按部就班。是的,慕课的发展现状或许会让很多人感到期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但是慕课让新的教育观念和模式深入人心。
D.因人为对慕课扬长补短,导致现实生活中慕课发展逐步呈现出“两面性”并存的情况。
3.概括慕课的三个作用。
2021-05-09更新 | 1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