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荀子(前313-前238)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1181892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缒”,zhuì)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同“循”)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注】①说:说教。兑:悦。②堇:毒草,根有剧毒。③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
1.对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绳 中:合于。B.而江河 绝:横渡
C.遗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矣 彰:彰显D.王公大人弗敢也 骄:骄傲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A.吾尝跂望矣B.蟹六跪二螯
C.学者师达有材D.怀腐欲香也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B.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C.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D.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句读之不知B.师不必贤于弟子
C.蚓无爪牙之利D.不拘于时
5.下列选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荀子《劝学》第一段首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段尾部分则归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收束了上文,并清楚地点明了该段的中心思想。
B.《吕氏春秋》认为,国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
C.荀子《劝学》认为要学习更要思考,文章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等比喻,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
D.《吕氏春秋》认为,说教应当使人心悦诚服,否则就像给溺水者绑上石头,用毒药救人一样,会使得世道越来越乱,不贤达的君主越来越昏聩。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人之立志,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①鲁:愚钝,不聪明,这里指曾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驽马十驾                           十驾:(马)拉车走十天。
B.故不积                       跬:大步快走。
C.蜀之有二僧                    鄙:边远的地方。
D.不如蜀鄙之僧哉             顾:表反问,反而,难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圣人之道,卒鲁也传之。             冰,水为之,而寒
B.旦旦学之                                     不舍,金石可镂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D.吾欲南海                                     蚓无爪牙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B.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C.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D.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充分说明荀子善于通过比喻来证明观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也正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B.从“锲而不舍”到“蜀鄙之僧”,两则古文内容都告诉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C.《为学》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富和尚是在困难面前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缺乏勇气的态度,从而证明了“不为则难”。穷和尚是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从而证明“为之则易”。
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说明了成功与天资并无绝对关系,更加突出坚持与努力的作用。
2024-01-16更新 | 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夫茧,舍而不治,则腐蠹而弃;使女工缫之,以为美锦,大君服而朝之。身者,茧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使贤者教之,以为世士,则天下诸侯莫敢不敬。是故子路,卞之野人;子贡,卫之贾人;颜涿聚,盗也;颛孙师,驵也。孔子教之,皆为显士。夫学,譬之犹砺也。昆吾之金,而铢父之锡,使干越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弗加砥砺,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磨之以砻砺 ,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今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夫学,身之砺砥也。

(节选自尸子《劝学》,有删改)

文本三: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软,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 ,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节选自颜之推《勉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B.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C.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D.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君,古时常作为天子、国君的别称,也用作对尊长的敬称,此处指前者。
B.贾人,指商人,也指古时官府掌管采购物品的人员,文中“贾人”指后者。
C.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社稷”合用则常用来代指国家。
D.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的统称,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手法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尸子在《劝学》中列举了子路、子贡、颜涿聚、颛孙师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孔子的贤能。
B.从颜之推提到的“未知养亲者”等情形可知,学习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C.《荀子·劝学》和尸子《劝学》都运用了比喻论证,使论证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D.尸子和颜之推都写到了学习者在学习后所产生的变化,并以此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课内文言翻译)
(2)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5.三段文字都论述了学习的作用,请分别加以概括。
2023-03-25更新 | 1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劝学》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                                        中:合于。
B.虽有槁                                        暴:晒干。
C.舆马者                                        假:借助。
D.君子非异也                                 生:出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月出东山之上
B.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秦王与群臣相视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师道之不传久矣
D.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厚,君之薄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要想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意义十分重大。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面君子不仅天赋高于常人,而且后天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气质,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
D.《劝学》一文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作者在对偶中适当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2-07-27更新 | 1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