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34 题号:1182418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蜀客游维扬

杜荀鹤

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青春花柳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

夹岸画楼难惜醉,数桥明月不教眠。送君懒问君回日,才子风流正少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起笔写西川风景繁盛,既交代了送客的地点,又衬托出游人目的地的风光。
B.颔联诗人想象自己在春和日暖的江南,欣赏花柳照水,尽享江南富庶的生活。
C.诗歌使用了“桥”“明月”等意象,让人想起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意境。
D.尾联“送君懒问君回日”,与诗人韦庄所说“游人只合江南老”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写了维扬一带的风光,对“送别”的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隋唐作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张谓

铜柱朱崖道路艰,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风寒。

由来此物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铜柱:汉伏波将军马援曾率兵南征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朱崖,今海南省琼山县一带。汉马援曾为伏波将军,韩说曾为横海将军,两人都曾率兵南征。獬豸冠:御史所服之冠,獬豸,类似羊的神兽,据说它能辨是非曲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铜柱”“朱崖”代指穷荒僻壤、道路阻险而遥远的南方,在这暗指杜侍御出使的地点。
B.颔联以“珊瑚树”与“獬豸冠”对举,互文见义,写这些珍贵的东西以此来显示汉唐国力强盛。
C.颈联详写险远难行,情景交融,马精疲力尽,还要爬山涉水,船,孤帆无伴,还要冲波鼓浪。
D.全诗紧扣御史职责和其卑鄙行为,构成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增强了感染力,起到辛辣讽刺的效果。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2020-08-04更新 | 4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稂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①星桥:星津桥。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官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总写节日气氛。“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铁锁开”指上元节铁锁打开,任人通行。
B.中间两联是节日欢乐气氛的具体写照:游人如织,皓月当空;游伎们身着艳装,边走边唱。
C.尾联与李白笔下“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所强调的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的心理相同。
D.这首诗对仗工稳,结构紧密,词采华艳,音调和谐,展现了一幅我国古代上元节的风情画。
2.清代学者纪昀评此诗:“三、四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处。夜游得神处尤在出句,出句得神处尤在‘暗’字。”请简要赏析“暗”字“得神”所在。
2020-06-21更新 | 12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独鹤

韦庄

夕阳滩上立徘徊,

红蓼[注]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

几回飞去又飞来。

褚载

欲洗霜翎下涧边,

却嫌菱刺污香泉。

沙鸥浦雁应惊讶,

一举扶摇直上天。


[注]蓼:草本植物,开淡红色或白色的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前诗写鹤伫立、展翅的细小动作,后诗写鹤嫌菱刺而不洗濯的细微心理。
B.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前诗以夕阳、沙滩、红蓼为背景进行烘托,后诗以溪涧、蓝天为背景进行烘托。
C.两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两首诗中,鹤的颜色、动作为实写;都着一“应”字表猜测,是虚写。
D.两首诗的艺术手法也有不同:前诗主要是动态描写,也有静态描写;后诗运用了用夸张的修辞,作了动态的描写。
2.两首诗借刻画的“鹤”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
2020-09-11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