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1 题号:1189280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捣衣诗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 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 塞之地。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形象地写出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标题“送进士下第归南海”交代了送别朋友的缘由,朋友因被贬官到遥远的南海,心情悲伤,我为他送行,依依惜别。
B.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饮酒送别。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C.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D.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十二楼”即传说中昆仑山的仙人居所,此处借指俗世繁华。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间惆怅留连,不要执着于人世浮华。
E.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本诗没有像一般送别诗悲叹、沉浸于别离的凄苦,而是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别具一格。
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9-03-09更新 | 10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许浑,晚唐时期诗人,长于律体,其咏史怀古诗成就突出。②《诗经·王风·黍离》小序中说,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遍地禾黍,感伤王都颠覆,故作此诗。③《浙中记》:“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④《南越志》:“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1.下面对本诗内容和思想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首联所写陈后主创作《玉树后庭花》之靡靡之音与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乃金陵由盛转衰的开端,全诗以此发端,可谓善抓关键。
B.本诗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前朝历史,然后补写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中蕴含的历史教训。
C.本诗中间两联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变化,手法却大不相同:颔联借助比兴获得暗示效果,而颈联则采取赋的手法进行直观描述,两联在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
D.与某些咏怀金陵的诗拘泥于一景一事不同,本诗气象雄浑,“涵概一切”,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E.立足当下,咏怀古事,本诗除了抒发金陵繁华一去不返的慨叹,还在尾联展现了对自己所处时代不同于六朝的期许。
2.本诗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2017-05-04更新 | 19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砧声:浆洗衣服后为穿着舒适把衣服捣柔软些的声音。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中“游子”泛指出外远游的人,即作者李颀。“离歌”即离别之歌。
B.第四句写出了对于游子而言,云山带来的是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之感。
C.第六句写的是秋深了,天凉了,人们在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
D.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
2.尾联表达的思想内容与下列哪一个选项的意思接近?
A.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B.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C.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D.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
3.品析颈联中“催”字的妙处。
2019-11-24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