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1191564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这两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

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其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论“格”而不论“调”,如说郑谷诗“……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此“格”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材料二: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材料三:

艺术作品的价值贵在情感,而审美价值存在于——人、艺术作品和宇宙——艺术三要素之中,当三者在一个共同的维度,且美在意象之中流动并引发情感共鸣,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郑板桥的“三竹说”反映了艺术创造中人、自然和作品之间的这种审美互动。美的闪现,美的感知,美的捕捉,美的体悟,皆在“物化”的意象中完成,并且通过艺术家之手,以笔墨的形式落实到纸面上。当美在“意”中,美是流动的、不确定的、难以捕捉的,它需要艺术家和宇宙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感应,将抽象之美在意念中不断强化,通过艺术家个人的审美行为,将无形之“美”落实成“象”,使之成为有形之态。可见,情感性的意象思维贯穿于艺术创造、艺术表现和艺术欣赏的全过程,而艺术作品承载着将意象思维转化成形象思维,将无形之美转化为有形之美的价值属性。

(摘编自王可《美在意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述诗歌时,开始“格”“调”是分开用的,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
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
C.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D.皎然《诗式》从内容上讨论谢灵运诗歌的精神境界,从形式上体会诗人的随性。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美在感知中,亦在情景中。美属于一种意象,而审美是种境界。
B.古希腊的柏拉图曾试图给“美”下一个永恒完整的定义如“美是有用的”。
C.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
D.美包括生活美和艺术美两个最主要形态。生活美又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有人说,诗歌能够润泽生命。请结合三则材料,联系你的阅读体会,表达你的观点。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洪聪敏教授团队发表于《临床神经心理学文献》期刊的报告称,体能训练有助改善多动症状。研究人员让多动儿童接受为期8周、每周2次、每次90分钟的水中有氧训练;水中有氧运动的特点,在于同时强化心肺功能,以及平衡与肢体协调。结果在8周训练结束后,多动儿童的抑制能力提升了9%。洪聪敏透露,未来研究重点包括分析最有效的运动强度及时间长度,以及羽毛球、乒乓球等需与对手互动的“开放性”运动,是否有助多动儿童加强专注力。他认为,未来可将运动融入日常学习的“节奏”当中,例如在上课前,让多动儿童进行跳绳等运动,加强手、眼、脚部协调性,让儿童在学习时,能保持在最专注的状态。

摘编自2月22日知乎

材料二:

什么是有效锻炼时间?有效锻炼时间——指每次运动中,心率强度在64%HRmax(64%最大心率百分比)以上的锻炼时间。

什么才算是有效的体育锻炼呢?作为全球运动科学的权威协会,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结合青少年自身的特点,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建议青少年每天累计进行至少60分钟(每周至少420分钟)中等至较大强度以上的运动,以有效提高心肺适能。对于运动强度,可以通过心率强度(即最大心率百分比,%HRmax)的方式来表示:中等强度为64-77%HRmax,较大强度为77-94%HRmax。即心率强度在64%HRmax以上的运动,都算是有效的锻炼,对应的运动时间,就称为有效运动时间。

有效锻炼的益处,有效的运动能使心(血液循环系统)、肺(呼吸系统)得到充分的刺激,让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良好的氧气和营养供应,维持最佳的功能状态并产生适应,从而提高心肺适能。而心肺适能是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密切相关的一个因素。我们都知道,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血液循环加快,呼吸加深加快,这是心脏的泵血功能、肺的呼吸功能在适应运动时身体的需求,这种能力就是心肺适能。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够明显地提高心肺适能,从而显著改善身体的健康状态。

摘编自 2019-05-24 网络

材料三:

政协委员程红: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形势不容乐观,“每天锻炼1小时”的学生不足30%,有些学生上了十多年的体育课,却没能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建议切实重视健康普及教育,将学生体育教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逐步增加体育成绩在日常考试、升学测试中的占比。将儿童青少年体检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央视新闻网2020年5月26日)

1.下列不属于有效体育锻炼时间的一项是
A.某同学在一节体育课上参加了40分钟篮球对抗赛。
B.某同学20分钟早操后和同学又在操场慢跑半个小时。
C.体育特长生在做了20分钟的热身活动后参加了110米跨栏训练40分钟。
D.张明同学因为减肥,每天早晨慢跑40分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分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中有氧训练有助于同时强化儿童的心肺功能。
B.实验证明适当的参加羽毛球、乒乓球训练,有助于提升儿童的专注力。
C.适当参加能强化心肺功能的慢跑锻炼,可以改善青少年的体质。
D.参加与对手交流的开放性体育活动是否能改善多动儿童的专注力,还有待研究。
3.请结合材料,概括一下如何才能更好的改善我国青少年的健康状况。
2020-07-04更新 | 2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载体、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广义的数字阅读包括以数字文件为内容载体的漫画、有声读物文件等。狭义的数字阅读指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互联网设备进行文学作品的在线或离线阅读,阅读内容仅包含网络文学与出版物的电子版。政府对数字阅读地位给予了肯定与追认,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进行引导,逐渐强化渠道和内容的监管力度,持续完善数字阅读行业政策,扶持产业向良性发展。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

上升至国家级规划,连续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了国家在战略层面对阅读相关产业的重视态度和推动决心。国民收入水平增长稳健,娱乐消费相应提升,精神需求日益旺盛。同时伴随“互联网十”战略的持续推行,新经济形式下将维持互联网内容市场高增速发展状态。数字阅读产业作为互联网内容的典型代表,面临居民文娱消费升级风口,在政府倡导的振兴文化产业浪潮中拥有巨大潜力和发展机遇。截止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网络普及率达55.8,互联网发展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在网络大潮下,国民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化阅读率连续数年持续上升,并已然超过纸质阅读,成为国民阅读主流方式。国家信息化建设脚步加快,网络产业呈现繁荣发展的局面。同时前沿科技探索,如AR/VR、大数据、Al、区块链等技术进步,有利于推动阅读形式、内容生产和互动方式的升级。

(摘编自艾瑞咨询《中国数字阅读行业研究报告》)

材料二:

   

   

(资料来源同材料一)

材料三:

截至2018年底,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已经达到4.3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达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达71.3分钟。

产业发展方面,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254.5亿元,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逾九成,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数字阅读用户的行为偏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14-18岁的人群偏好青春校园类题材,且呈现高时长、高频率的阅读习惯;25-30岁的人群偏爱职场商战类内容,人均年阅读量13.22本,超过数字阅读用户的平均水平。付费意愿上,数字阅读用户的版权意识基本建立,付费意愿连年提升,2018年达到66.4%。作者与内容方面,作者数量稳步增长,特别是专业作者培训班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创作者的写作水平,带动精品内容涌现。数据显示,近70%的数字阅读用户认为2018年的数字阅读内容质量有所提升。题材上,立体多样的现实主义题材更受用户欢迎,都市生活、职场商战类的网络原创内容受到热捧。

在产业创新方面,以社交化为特征的媒体融合以及线上线下通的纸电融合等模式带来新的产业增长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挖掘出产业内生动能。

专家认为,随着技术升级,数字阅读服务将更加精细和多元。未来,面对用户多样化需求,数字阅读产业将为用户提供多层次、专业化、智能化、有声化和场景化等更加全面的服务。伴随新兴技术发展,智能接收设备类型逐渐丰富,将会出现更多消费场景,更好满是消费者需求。

(摘编自《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和《5G:打开数字阅读大市场》)

材料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阅读风生水起,成为不少人的主要阅读方式。这些年来,关于数字阅读的讨论一直很多,但时至今日,恐怕很少有人否定数字阅读的存在,很少有人会认为数字阅读毫无用处。就拿一直热议的浅阅读和深阅读来说,很难说读书就是深读,也很难说数字阅读就必然等同于浅阅读。

单从数据来看,人均数字阅读量达到12.4本,相当于一个月读一本,其实已经不能算少了。但人均12.4本的数字阅读量,确实模糊了很多问题。且不说具体阅读的方式,是精读还是粗读,是有思考的阅读还是浮光掠影的阅读,就说阅读的内容,就很值得细细推敲。虽然缺少定量定性的统计与分析,但就眼前所见,恐怕很多阅读内容难以让人乐观。当下电子阅读中,网络小说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

当然,随着这些年来对内容生产的重视,网络小说的质量正在提升,但也很难说达到了要求。而在一些角落里,大量的阅读内容还存在着不健康的一面。这样的电子阅读,即便数字再多,又有多大意义?阅读的所有美好意义,其实都是通过价值体现出来的。消遣式、娱乐式阅读也无不可,但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一些不健康和漏洞百出的内容,走马观花地阅读一百本,可能还不如精读一本有质量的书有价值。

(摘编自《数字阅读不能只重视阅读数字》)

1.下列对“数字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阅读包含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和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两层含义,我们平时所说的网络小说,是指阅读对象的数字化。
B.数字阅读,其阅读方式的数字化是指阅读的载体、终端是电脑、手机等带屏幕显示器的电子仪器。
C.数字阅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以数字文件为内容载体的漫画、有声读物文件等就属于广义的数字阅读。
D.通过手机、电脑等互联网设备在线阅读或收听网络文学和出版物的电子版,属于狭义的数字阅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14-18岁人群的题材偏好不同,25-30岁的人群偏爱职场商战类题材,这表明数字阅读用户的内容偏好与年龄有关。
B.虽然关于数字阅读的讨论一直很多,但很少有人去否认数字阅读的作用,阅读的效果并非由阅读方式决定。
C.虽然2018年人均数字阅读量达12.4本,但从定量定性的统计与分析上看,广大数字阅读用户的阅读质量是参差不齐的。
D.浮光掠影式的粗读,或者阅读的内容不健康,会使阅读价值的美好意义无法充分体现,相较于阅读的数量,质量更重要。
3.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数字阅读的市场规模的年增长率经历了2012年和2013年的高速增长之后,2015年之后逐渐趋于缓和。
B.2011年到2017年间,随着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的增长,我国数字阅读的市场规模也不断攀升,屡创新高。
C.从2011年到2017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增长率起伏很大,增长率最高年份与最低年份相差超过16个百分点。
D.2011年至2013年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及增长率均大幅增长,但2013至2015年间两项指标均大幅下降。
4.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我国数字阅读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
5.如何促进数字阅读产业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0-04-30更新 | 21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中国游客近年来的“爆买”现象有所减弱,深度探索日本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的“体验型”观光人气高涨。

从狂扫国际奢侈品,到重视产品内涵和附加值;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等“从众型”观光,到注重享受当地风土人情等个性化体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对“快餐式旅游”已经不再感兴趣。他们开启了新型的出境游玩消费模式,渐渐地从“数量型消费”转向“质量型消费”。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逐渐更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游客的刻板印象。

近年来,中国游客“个性化”的出境游模式倒逼旅游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旅游服务业需要在产品和服务的精细化、集约化上下功夫,在给旅客提供更满意体验的同时,充分控制成本。这是出境旅游产业的生存之道。

与此同时,旅游目的地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各国需要在公共服务、旅游便利化等方面着重努力。除了推行更有力的促销和产品开发,各国也应不断完善包括签证、航班、中文标识、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切实提升游客满意度。

中国出境游迎来最好的时期。未来,中国出境旅游业将持续大规模增长,市场的细分程度将不断加深。“目的地下沉+客源地下沉”的双下沉现象将更加突出,利基市场的重要性会愈加凸显。无论跟团游还是自由行,都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游客出境游方式改变,愈发注重个性化体验》)

材料二: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材料三:

在国际环境不稳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国出境游对比过去三年均只有个位数增速,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这两份出境游成绩单显得格外亮眼。“一带一路”旅游热、私家团、定制游……这些关键词折射了中国出境游的一些变化,也成就了2018年以来出境旅游市场的风光。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表明,2018年赴欧洲人数超过600万人次,中国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TOP20中,欧洲国家占据1/4。其中包含“一带一路”国家最多的东欧地区,出境人数占比整个欧洲最高,达到36%,增速最快超过20%。

这一增势在2019年更为明显,预计2019年上半年赴欧洲人数达到300万人次,增长7.4%。“马蜂窝旅游网”行销策略总经理赵冉则透露2019年上半年旅游热度同比涨幅排在前十的国家中,欧洲国家占据六席。

“主要原因是三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法国意大利、摩纳哥。国家领导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比较火。”巴黎鲸行旅游总经理袁浩表示。

虽然众多中国人去欧洲仍然喜欢去法意英传统旅游大国,可欧洲小众目的地也在急速上升成为国人心头好。赵冉透露,黑山、波黑俄罗斯塞尔维亚、意大利和克罗地亚等地的搜索热度超过80%。

国内一家大型出境旅行社负责人表示,相对全球其他旅游目的地,中国人赴欧洲旅游的整体状况,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和未来趋势。从数量上看,2019年上半年中国人赴欧洲旅游整体增长速度预计仍将保持在11%~16%;而从旅游方式上看,跟团游依然是赴欧旅游的最主要形式;消费习惯上,“买买买”势头有所放缓,而在各种体验消费上,游客的消费意愿大幅提升,酒店、餐饮等方面的花费随着意愿和产品的特色化带来不同程度的提升,注重体验将越来越成为旅游服务的重要关注点和优化提升要求。

(摘编自《中国旅游研究院:2019年中国出境旅游年度报告》)

1.下列不属于中国出境旅游“质量型消费”方式的一项是(     
A.游客从一个城市赶到另一个城市拍照。
B.游客深度探索当地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
C.游客去寻找当地地道的美食。
D.游客体验当地风土人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服务供给侧要在产品和服务的精细化、集约化上做文章,为游客提供更满意的服务;同时,也要使旅游产业本身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B.2011年至2018年间,虽然中国出境旅游人数每年的增幅有高有低,但绝对人数还是逐年递增的,这反映了中国出境旅游的良好态势。
C.统计显示,收入高低与出境旅游人数多少不成正比,中低收入者构成了中国出境旅游的主体,因此,出境旅游与收入高低没有丝毫联系。
D.业内人士分析,2019年上半年旅游热度同比涨幅有六个欧洲国家进入前十名,这与“国家领导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比较火”有关系。
3.近年来,中国游客出境旅游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0-05-14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