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194057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1.下列句子中引号与文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阿。”
B.“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送情报的?
C.那时我们将看到,“自然选择”怎样几乎不可避免地使改进较少的生物类型大量“绝灭”,并且由此引出我所谓的“性状的分歧”。
D.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2.文本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含义?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鼓声有时候很绵密,接下来有点儿和缓,仔细听,有时高亢有时轻柔”,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艺术市场正在呈现出________的怪圈,一方面是各种叫好声不断,但很少有观众愿意掏钱进剧场;另一方面是好剧目一票难求,比如《茶馆》《永不消逝的电波》《牛天赐》等。解决这一________当然不是三两句话的事,但是我们必须目标清晰,那就是戏剧创作到底是为了谁。戏剧的良性发展,一定离不开观众这一重要维度。当下,大数据如此发达,创意公司也________。故宫能推出那么多令人________的好创意、好作品,戏剧市场也一定能够探索出新的方向。

红色题材戏剧创作,就是以艺术的方式回答红色政权从哪里来”“怎么建立,并体现出四个自信。正因为如此,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时,需要更加真实透彻地走进生活——现实的生活和历史的生活,做好两种真实——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面对创作,不断追求红色题材戏剧艺术创造的新天地。唯有如此,红色题材戏剧才能挣破各种束缚而凤凰涅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两极分化   困惑   比比皆是   喜闻乐见
B.两极分化   困惑   俯拾即是   寓教于乐
C.进退维谷   困境   比比皆是   寓教于乐
D.进退维谷   困境   俯拾即是   喜闻乐见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需要更加真实透彻地走进生活——现实的生活和历史的生活”破折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就在钟扬差点儿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考上了!
B.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C.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D.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2-01-27更新 | 125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年头,一到傍晚,村边的稻场格外热闹。大人们尚在田畈上做事,而稻场上却被哪位热心的人扫得干干净净。各家的孩子争着将自家的竹榻或竹床搬到稻场上,横七竖八地占据了有利的地方,即有风的地方。竹榻上摆上了刚(       )了早稻稻米粥的白铁锅,一两盘缺少油水的腌菜和时令青菜。等候大人们回来吃饭的肚子咕咕叫的孩子们,穿梭在竹榻之间,①       

月亮已挂在东山了,光亮如玉,似可触摸。田畈里做事的大人们小鱼上水似的陆续来到了稻场。不知是谁家开始了喝粥,稻场上就响起了一片咝咝的喝粥声。喝完粥,收拾锅盘碗盏自然是妇女们的事。男人们,此时摇开了蒲扇,话着庄稼农活,(          )。孩子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追逐和各式各样的如斗鸡的游戏,欢笑声叫喊声荡漾着,月亮似乎也感动了,贴进了自己光亮的笑脸。

夜深了,②        ,清辉如水。贪玩的孩子,劳累的大人,已经响起了鼻息声。母亲们(       )着眠歌,哄着婴儿。月下的稻场如此宁静,犹如安静的池塘,那熟睡的婴儿发出的几声梦呓,就像是小鱼儿放出的水泡声。唯有稻场四周,明灭着几堆烟火,袅袅升腾几缕青烟。

母亲说,那是隔年的红蓼发出的烟气,有点辛辣,蚊子(       )。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装满             天南海北        轻吟        望风而逃
B.盛满             天南海北        轻吟        闻风而逃
C.盛满             天南地北        轻唱        望风而逃
D.装满             天南地北        轻唱        闻风而逃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月下宁静的稻场,犹如安静的池塘,那熟睡的婴儿发出的几声梦呓,就像是草丛中偶尔的虫鸣。”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0-06-23更新 | 145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列选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琵琶行》)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B.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虞美人》
C.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
D.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蝶恋花》
2020-07-17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