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其他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1194957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以赡军。一夕,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 略有删节


[注]①赪:红色。②郁栖:粪土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乃其弊衣 易:更换
B.女所得余食,辄沉以之 食:喂
C.洞人遂其履于陀汗国 货:卖
D.至征卒叛时,将以赡军 发:发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儒” 我欲之梦吴越,
B.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降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C.乃是履弃之于道旁 𫐓为轮,其曲中规
D.一夕,海潮所沦 因长句,歌以赠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最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一组是( )
A.女至池,鱼毕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 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
B.膳其肉,味倍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C.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D.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知识点】 其他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赠盖邦式序

【宋】马存

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予谓:“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南浮长淮,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望云梦、洞庭之陂,彭蠡之渚,涵混太虚,呼吸万壑,而不见介量,故其文停滀而渊深。见九疑之芊绵,巫山之嵯峨,阳台朝云,苍梧暮烟,态度无定,曼绰约,春妆如浓,秋饰如薄,故其文妍媚而蔚纡。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俱游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而观之,岂不哉!”

“予谓欲学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纫缀腐熟者,乃其常常耳。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其妙,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吾欲观子矣。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然后归而文著书,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不然断编败册,朝吟而暮诵之,吾不知所得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浮长淮,大江     溯:逆流而上
B.态度无定,曼绰约   靡:没有
C.今于其书而观之,岂不   信:确实
D.然后归而文著书     治:研究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长,是司马迁的字。古人既有“名”又有“字”,“名”是成人后由自己或请名人取的,“字”是出生时由长辈取的。
B.太虚,指空寂玄奥之境,如《红楼梦》“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这里是指天,突出洞庭湖雄奇壮阔的景象。
C.楚汉,分别指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他们曾为争夺政权而发动了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之争”。
D.庖丁,“庖”指厨师,“丁”是名。古代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常在其名前加上表其职业的词,如优孟、优旃。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
(2)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
4.作者对盖邦式提出了怎样的写作观点?请结合文意作简要概括。
2018-09-19更新 | 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道山亭记

曾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
B.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
C.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
D.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
2.下列对文中加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我国上古华夏族各朝建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中心地带,有别于四方蛮夷戎狄。凡华夏族统辖区域都称“中国”。
B.宫,一般指帝后太子等居住的房屋,这里指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
C.昭文馆,朝廷典藏经籍图书之所,直昭文馆是文官的加官,掌管昭文馆。
D.蓬菜、方丈、瀛洲之山,道家传说中远海的三座仙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极力描写闽地山路水道艰险,以体现程师孟入闽任职“忘其远且险”。
B.文中第一段作者用汉代将闽地的百姓迁徙于江淮之事,来强调这地方险狭多阻。
C.作者对于程师孟治郡的业绩,单刀直入又纡徐和缓,将其政绩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曾巩散文的艺术特色。
D.本篇由景及人,既不寓情于景,也不发掘深意,而是平平直直,自自然然,远远道来,娓娓而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
(2)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
2019-03-08更新 | 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圃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B.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C.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碌/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D.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B.乡党,乡里。古代地方行政单位,周制,五百家为党,二十五党为乡。
C.宫阙,宫殿。阙,宫殿门外两相对应的高大建筑,宫殿门外有阙,故称。
D.府库,中国古代仓库的名称指收藏粮食和兵器的地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勤奋好学,高雅拔俗。他年纪轻轻就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明确指出了﹣气”对于为文的重要作用,认为“气”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获得。
B.且苏辙爱好游历,见闻广博。为实践自己的文学主张,他去乡远游,饱览名山大川、秦汉古都、天子宫阙,聆听欧阳修的宏词博论因此眼界大开。
C.苏辙志向高远,境界宏阔。他很庆幸能有空闲研习文章,学习为政之道,他求见韩太尉,是为了准备在被朝廷选用后,能一展抱负、有所建树。
D.苏辙持正不阿,文辞恳切。他因为仰慕韩琦的雄才大略才有了拜见之意,并非是为了求取高官:行文中虽有对韩琦的赞美之辞,但也属自然流露。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3)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2019-03-12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