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1195239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吾民所系,吾土所宗。文化就是把我们凝聚在一起的五色土。正如月饼的馅料不局限于五仁、百果、火腿、双黄一样,我国地域辽阔,风俗多样,各地的中秋文化①      ,在同一轮明月照耀下熠熠生辉。我们应该深入发掘不同地域的中秋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树立起爱国爱乡的意识。

正如月饼花样不断翻新一样,文化也在不断演进,②      ,就像大家互发的中秋主题微信表情包,每一款都在烘托团圆这一主线。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和趣味的形式与内容,滋养文化的根系,这样的节日文化自然会持久而有生命力。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进步,单纯地把经典美食与传统节日挂钩,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胃口”。而用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的节日大餐,让文化这一最大公约数来涵育国人的家国情怀,必会培育更为深厚、坚定的文化自信。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夸张B.比喻、排比
C.借代、对偶D.借代、夸张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予以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让文化丰富群众的节日生活,以培养家国情怀”,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只会墙上挂相框,到学着“实景布置”;从支起几张空桌子就开张,到如今张罗起多媒体影音手段;从讲述村子的历史,到发扬村风村德的教化之用……分布在中国乡村的大小村史馆,照见着一代代农民的喜怒哀乐,也记录着的岁稔年丰。

忆乡愁,看变迁。逛村史馆已成为一些乡村的新年俗。走进村史馆,村史馆馆长李洪浩追忆起当年的,他的爷爷李义丰带领村民修建了最早的石泉湖水库,后来总共修了四座水库,使80%的土地变成了水浇田,石泉湖村获得连年大丰收,成为沂蒙老区农业战线的典型。而“落难沟”村改名为“落满沟”村的趣闻更是折射出这个小村庄的百年变迁史。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村干部、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全村迅速变化,泥路变硬化路,窑洞变砖瓦房,接着又通了自来水,有了宽带网,村容。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留住历史的“纽带”。乡愁,不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烟火百态的民风民俗里。修村史、扬村风,久久为功,方能将乡村精神文明传承保护下去。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2-09-25更新 | 33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花是天地       的精灵,自然不同于俗物。她们       的身姿,简直优美极了,你实在找不出俗世的词语来形容她们的美。但文人们总不甘心,每次见到美丽的雪花,还是

不住躁动不安的心。于是,写雪的诗、唱雪的歌、画雪的画,几千年便          。有人把雪花喻为梨花,如唐朝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就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人把波涛比作雪花,如宋朝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说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也善于描写雪花,她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就了一个成语——咏絮之才

窗外,是雪花的世界。面对这雪景,谁又不想描摹一番呢?雪花在空中飞舞,有时像一群舞女跳着天鹅舞,有时又像模特儿走着猫步,有时像武林高手打着醉拳,有时又像体操运动员翻着跟头,有时呢,(     )。哈,你就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去描摹雪花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蕴蓄        灵敏        按捺        司空见惯
B.蕴蓄        灵动        遏止        司空见惯
C.孕育        灵敏        遏止        层出不穷
D.孕育        灵动        按捺        层出不穷
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引用、比喻、排比B.借代、引用、排比
C.比喻、夸张、设问D.对偶、引用、比喻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又像一颗颗蒲公英种子,寻找着新的家园,在空中飘浮着
B.又像一颗颗蒲公英种子,在空中飘浮着,寻找着新的家园
C.在空中飘浮着,像一颗颗寻找着新的家园的蒲公英种子
D.寻找着新的家园,像一颗颗蒲公英种子,在空中飘浮着
2021-03-11更新 | 25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古籍工作不仅仅是学者为之        、钻研一生的一个研究领域,更是一项事关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助力民族复兴的重要事业。中华文化数千年延绵不绝,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人进行古籍整理而         的。

对古籍事业而言,首先要在做好整理、保护等工作的基础上,让古老文字走出纸张,让泛黄文献焕发新颜,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近年来,一大批结合当下审美习惯、表达形式的文化产品涌现出来,助推更多文化典籍走入寻常百姓家。比如《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等,生动活泼、有益有趣,赢得广泛好评。还有一些传统文化爱好者以古籍记载为依据,复原传统服饰、再现古书中的餐饮、利用古籍中的字体打造艺术字。这些创意,为古籍的活化利用探索出更多新途径。

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古籍走进现代人生活,仅仅只是古籍活化利用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深入开发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籍经典里蕴含的一些思想观念,和当今时代仍具有高度契合性,需要进行更充分的阐释转化。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采取人民群众        的呈现方式,使之融入国民教育和日常生产生活,才能更好地挖掘古籍的当代价值,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滋养。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除了排比以外还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02-07更新 | 1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