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11975750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而且云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不仔细分辩,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简化为:“牧羊的孩子已赶着他的羊回家去了。”但不如原文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023-06-23更新 | 21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一共有近20余种企鹅,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其中主要生活在南极地区的帝企鹅、王企鹅帽带企鹅等。企鹅是典型的海鸟,,游泳的本领却是一流。它们以南极磷虾为食,有时也捕食一些乌贼和小鱼。

南极地区的鸟类大多属于海鸟,除了不会飞的企鹅外,,常见的有黑眉信天翁、雪海燕、南极贼鸥、南极鸬鹚等。这些鸟类的飞翔能力强,能在陆地、海冰和水上栖息。其中,除了雪海燕等少数几种,大多数飞鸟只在夏季飞来,在南极半岛和亚南极岛屿上筑巢孵蛋,冬季来临前则会飞往更温暖的地区。

但是,企鹅却与这些在艰难季节“蜂拥而逃”的飞鸟背道而驰。,历尽寒苦,传宗接代,成为这里的“土著居民”。因此,人们才把企鹅看作南极的象征。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土著居民”是什么意思?文章在写企鹅时,用“土著居民”一词,有什么好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3-05-27更新 | 9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如果说尽可能提高食材的利用率是节流,那       A      就是开源;如果说节流表现了中华美食背后的地大物博,那开源则揭示了      B     

②俗语有云: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疾。”“五谷,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五谷有两种说法,一是郑玄认为的麻、黍、稷、麦、豆,二是赵歧认为的稻、黍、稷、麦、菽。无论哪一种说法,麦——这里主要指小麦,都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最重要、最普遍的主食之一。

③然而,小麦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换句话说,支撑起中国几千年文明、给中华美食带来无限荣光的小麦,其实是个货真价实的舶来品。小麦起源于新月沃地,在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新疆孔雀河畔的古墓沟等西北地区分别发现了公元前两三千年的小麦遗存,这让后世的考古学家大致能勾勒出小麦传入中国的路线。小麦古称“麳”,在甲骨文中,为小麦植株形象,行来之义正渊源于小麦的舶来品身份。当然,小麦的本土化大规模种植也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直到北宋时期,中国农人才在土壤耕作、种子处理、栽培管理等技术层面积累到了足够的经验知识,让小麦在北方种植制度中取得了核心地位。

高粱二字,很东北,也很中国,但不要意外——高粱的原产地不是中国,甚至不是东亚,而是遥远的非洲。高粱传入中国的时间与路线更难考证,因其早期有蜀林”“巴禾之称,可能是由西南地区渐次传入中原,直到宋元两代成为北方人的主食。

⑤除了主食,中国人对蔬菜瓜果更是海纳百川。中国人的菜谱上,有三类食材从名称就能看出其海外血统:第一类名称中带,基本于汉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主要有胡豆(蚕豆)、胡瓜(黄瓜)、胡蒜(大蒜)等。胡萝卜也源于西亚,但传入中国的时间稍晚。第二类名称中带,主要于南宋、元明及清初由番舶引入,如番茄、番薯(红薯)、番椒(辣椒)等。第三类名称中带,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洋葱、洋芋(马铃薯)、洋白菜(甘蓝)等。如今,这些外来物种早已融入中华美食,甚至成为很多中国菜肴的灵魂所在——没有了蒜泥,火锅会黯然失色;没有了辣椒,整个川菜系都会哑火;没有了番茄,多少人学会的第一个炒菜恐怕就不是番茄炒蛋了……

(摘选自江隐龙《中华尚食之道里,自有一个民族坚韧的初心》,有改动)

1.阅读选文,在文中第①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下列语句,与“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所用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除了主食,中国人对蔬菜瓜果更是海纳百川。
B.中国人的菜谱上,有三类食材从名称就能看出其“海外血统”。
C.这些外来物种早已融入中华美食,甚至成为很多中国菜肴的灵魂所在。
D.没有了辣椒,整个川菜系都会“哑火”。
3.第④段画线句可以改写成:“‘高粱’二字,很有东北的风格,也很有中国化的感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3-10-03更新 | 1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