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刘昫等 > 《旧唐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06 题号:119765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愈,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今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论佛骨表》。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刺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仅十人。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注:①量移:改任。②乖刺:悖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B.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C.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D.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18岁、女15岁)取字,是为了方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殿试时将录取考生分为三等,称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C.博士,先秦以来的国学教师,秦及汉初,博士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图书,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教师的称呼。
D.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禁中。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要考进土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投送到公卿之间,曾担任过宰相的郑馀庆很欣赏他,因此韩愈在当时很快就出了名。
B.在徐州做张建封的幕宾的时候,韩愈认为自己得到了认可,说话越来越直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
C.从皇帝到百姓为了能求得凤翔法门寺中释迦文佛骨的保佑,都虔诚地信奉,韩愈因为向不喜欢佛教,于是上了一篇《论佛骨表》,结果惹得皇帝大怒。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自己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2)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5.韩愈有哪些人格魅力?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炅,范阳人也。身长七尺余,涉猎书史。天宝六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引为别奏。颜真卿为监察御史,使至陇右,翰尝设宴,真卿谓翰曰:“中丞自郎将授将军,便登节制,后生可畏,得无人乎?”炅时立在阶下,翰指炅曰:“此人后当为节度使矣。”后以陇右破吐蕃跳荡功,累授右领军大将军,赐紫金鱼袋

禄山之乱,选任将帅,领南阳太守。寻而潼关失守,贼使哥舒翰招之,不从。又俾伪将豫州刺史武令珣等攻之,累月不能克。颍川太守来填、襄阳太守魏仲犀合势救之。犀使弟孟驯为将,领兵至明府桥,望贼而走,众遂大败。后令珣死又令田承嗣攻之炅城中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斗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饿死者相枕藉

炅在南阳一年,救兵不至,昼夜苦战,人相食。至德二年五月十五日,率众持满矢突围而出,投襄阳,田承嗣来追,苦战二日,杀贼甚众,贼又知其决死,遂不敢遇,朝廷因御史大夫、襄阳节度使,时贼志欲南侵江、汉,赖炅奋命扼其冲要,南夏所以保全,十月,王师收两京,承嗣、令珣残军奔于河北,南阳遭大乱之后,距邓州二百里,人烟断绝,遗骸委积于墙堑间。

上元二年,为淮西襄阳节度使、邓州刺史。十月,与期方节度使司徒郭子仪、河东节度使大尉李光弼等九节度同围安庆绪于相州。炅领淮西、襄阳节度行营步卒万人、马军三百,以李抱玉为兵马使。炅分界知东面之北。二年六月六日,贼将史思明自范阳来救,战于安阳河北,王师不利,炅中流矢奔退。时诸节度以回纥战败,因而退散,尽弃军粮器械,所过虏掠,炅兵士剽夺尤甚,人因惊怨。五日,至新郑县,闻郭子仪已整众屯谷水,李光弼还太原,炅忧惧,仰药而卒。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六十四,鲁炅》,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令珣死/又令田承嗣攻之炅城中/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斗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饿死者相枕藉
B.后令珣死/又令田承嗣攻之/炅城中/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斗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饿死者相枕藉
C.后令珣死/又令田承嗣攻之/炅城中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斗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饿死者相枕藉
D.后令珣死/又令田承嗣攻之/炅城中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斗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饿死者相枕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古官名,唐睿宗时在边疆始设,玄宗后遍设国内。总揽数州的军、民、财政,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元代时废除。
B.紫金鱼袋,是唐代后出现的官服装饰,用以盛鲤鱼状金符。唐三品以上官员佩金鱼袋,五品以上官员佩银鱼袋。六品以下无鱼袋。
C.除,与“拜”一样,都是授予官职之意,有时也可表示贬职。李密《陈情表》中“除臣冼马”中的“除”与本文中的“除”同义。
D.河北,在古文中,“江”、“河”都有特指,“江”一般特指“长江”,“河”一般特指“黄河”。文中“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炅身材魁梧,深得器重。曾经受到哥舒翰的赏识,被任命为别奏,在颜真卿询问年轻人中的翘楚时,哥舒翰更预言他将成为节度使。
B.鲁炅颇有谋略,忠诚有节。在安史之乱中,敌军派哥舒翰招降,他也没有屈服,在被围困一年多中,食尽援绝,他依然坚守没有投降。
C.鲁炅英勇无惧,战功显赫。固守南阳时,遭到武令珣和田承嗣的攻击,因援兵不至而退至南夏,杀敌众多,视死如归,敌军不敢相逼。
D.鲁炅平乱有功,治军无方。他帮助王师平定叛乱,守住了南夏。但后来与史思明在安阳河北大战,失败逃跑,其军队对百姓大肆掠夺。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俾伪将豫州刺史武令珣等攻之,累月不能克。
(2)时贼志欲南侵江、汉,赖炅奋命扼其冲要,南夏所以保全。
2021-10-21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B.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C.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D.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选取与名的含义相关的字以表德行、特性,体现精神追求或自我期待,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
B.登进士第,指考中进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是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C.黜,指官职的贬退;文中“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中的“左降”等也表降职贬官;“转考功郎中”中的“转”则指提拔任用。
D.“元和十二年”是唐宪宗的年号纪年。在古代也用干支法纪年,如《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那一年为壬戌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刻苦自励,擅写文章。他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曾把文章投送给公卿,受到郑余庆的称赞而出名。
B.韩愈说话直率,直言获罪。他讲话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曾当面向皇帝陈述宫市的弊端,后被贬阳山做县令,移职江陵。
C.韩愈很有史才,傲视权贵。他写了《进学解》自明心志,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多不予理睬。
D.韩愈奖掖后进,弘扬仁义。他对待后进和颜悦色,尽管有时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接近十人。
4.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⑵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5.文中说韩愈“改太子右庶子”,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
2020-03-10更新 | 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寻迁大理评事,仍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居,遂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岭南采访使       充:担任
B.庆礼至其境       躬:亲自
C.遂镇兵五千人       罢:撤去
D.所之处,人吏不敢犯       历:经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特召庆礼谋其事       至丹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彦范甚礼       项伯杀人,臣活
C.兴役三旬       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D.彼独安传递       州司临门,急星火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B.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C.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D.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4.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     
①举明经,授卫县尉       ②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③独庆礼甚陈其利       ④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⑥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A.②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宋庆礼治政有方,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深受礼遇,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
C.宋庆礼坚持自己的主张,按照玄宗的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
D.宋庆礼死后受到非议,但是因为功绩卓著,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加谥为“敬”。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
(2)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7.请简要分析,太常博士张星和礼部员外郎张九龄对宋庆礼的评价有哪些不同。
2023-05-28更新 | 2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