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简明、连贯 > 连贯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2 题号:11979535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以常规的标准看,“凡尔赛”式的话语无疑是“不好好说话”的典型,然而在被群嘲之前,它的确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表演、塑造、营销手段。在自媒体时代,                    。


① 真实与仿象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弭
② 表演性话语正越来越多地占领我们的嘴巴、耳朵、脑袋乃至整个生活。
③ 话语的质地变得浑浊而可疑
④ 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对世界的想象力正变得越发粗暴、单一、平面化。
A.④③②①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
【知识点】 连贯 衔接与排序解读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费孝通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想真正理解中国,理解中国人,先要理解中国社会的乡土本色。中国是农业大国,靠土地吃饭,在土地上耕作繁衍,所以基层的乡下人的生存、生活都是。甚至出门在外,心里怀着乡土的思念尚且不足,包里还要带一抔灶上的泥土,关键时刻以挽救水土不服。中国乡村里的人口世代定居是常态,成规模的迁徙反倒是特例,即便是水旱灾害或是兵匪离乱,真正大规模的迁徙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这种人与空间上的不流动性,从人与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构成单位与单位之间的隔膜与孤立。对乡土社会而言,这里的单位。乡土社会各村落保持着自己相对孤立的圈子,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也生于斯、长于斯,以终老乡里为归依。人们成长的过程中周围都是熟悉的人们,那么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现的社会原则与行为习惯就会同我们今天熟悉的由陌生人组成的现代城市社会很不同。

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结合材料概括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性”的两个内涵。
2022-03-07更新 | 28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并完成题目。

一八四五年,梭罗移居瓦尔登湖,开始了他的人生试验。梭罗的这番探索被时人理解为无所事事的游浪,而他本人也被视为无聊的闲汉,对于这种讥讽和谬见,梭罗给予了坚决的回击和从容的应答。

梭罗探索首先从“生命之必需”入手,他把这种需要下定义为“没人能够离得开,于生命关系甚大的物品”。 因此,这种“生命需要”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食物、住所、衣物和燃料,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持机体热量”。然而他发现,“一年只需要三四十天的劳作”便足以供养自己,实际情况是,人类的生活,从个体到群体,都围绕这一“需要”展开,都服务于这一需要,人彻底转变为这一“需要”的奴隶!

这种“保持机体热量”的“需要”直接表现为营谋生活,而间接表现为追求金钱,因此,人为了这种“需要”,就被金钱挟持了,通过这一分析,(     )。他断言,“要满足灵魂的需求,金钱没有用武之地”。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梭罗探索首先从“生命之必需”入手,他把这种需要下定义为“没人能够离得开,于生命关系甚大的物品”。
B.梭罗探索首先由“生命之必需”入手,他给这种需要定义为“没人能够离得开,于生命关系甚大的物品”。
C.梭罗的探索首先由“生命之必需”入手,他把这种需要定义为“于生命关系甚大,没人能够离得开的物品”。
D.梭罗的探索首先从“生命之必需”入手,他把这种需要下定义,称为“没人能够离得开,于生命关系甚大的物品”。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梭罗实现了对萨伊、斯密等经济学家理论体系的瓦解,颠覆了拜金主义和物质至上观念。
B.梭罗颠覆了拜金主义和物质至上观念,实现了对萨伊、斯密等经济学家理论体系的瓦解。
C.萨伊、斯密等经济学家的理论体系被梭罗瓦解,拜金主义和物质至上的观念被梭罗颠覆。
D.拜金主义和物质至上的观念被梭罗颠覆,萨伊、斯密等经济学家的理论体系被梭罗瓦解。
2023-01-21更新 | 8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 ,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
①寂寞是一种清福
②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③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
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①③
2016-11-18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