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刘昫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7 题号:1200833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镏荨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玄宗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永泰元年正月卒,礼部尚书,谥曰忠。

(《旧唐书·高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
B.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
C.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
D.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拾遗,官职名,唐时朝廷谏官。掌供奉讽谏,以补救人主言行的缺失。
B.幸,在封建时代可指皇帝亲自到达某处,也可以指皇帝对嫔妃的宠爱。
C.侍郎,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首。
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才识不凡,屡受举荐。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他的才能出众,推荐他到有道科。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
B.高适性情高傲,不惧权贵。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十分轻视文辞,只是以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高适,高适于是愤然拂袖而去。
C.高适见解独特,深受信任。永王叛乱,高适趁机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肃宗认为他的回答很与众不同,让他兼任御史大夫等职。
D.高适洞察时政,深谋远虑。高适认为蜀地偏远,靠近险要的地势,不可以用它来遏制敌人的势力,玄宗采纳了他的奏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2)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5.高适认为哥舒翰兵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父长贤,北齐屯留令。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征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后征与裴矩西入关。隐太子①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征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及败,太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征曰:“皇太子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素器之,引为詹事主簿。及践祚,擢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使安辑河北。征至磁州,遇前宫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锢送诣京师。征谓副使李桐客曰:“吾等受命之日,前宫、齐府左右,皆令赦原不问。今复送思行,此外谁不自疑?今若释遣思行,不问其罪,则信义所感,无远不臻。况今日之行,许以便宜从事,主上既以国士见待,安可不以国士报之乎?”即释遣思行等,仍以启闻,太宗甚悦。征以丧乱之后,典章纷杂,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数年之间,秘府图籍,粲然毕备。初,有诏遣岑文本撰《周史》,孔颖达撰《隋史》,李百药撰《齐史》。征受诏总加撰定,多所损益,务存简正,时称良史。征自以无功于国,徒以辩说,遂参帷幄,深惧满盈,后以目疾频表逊位。其年,征又面请逊位,太宗难违之,乃拜征特进,仍知门下事。其后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征自陈有疾。其年,称绵惙,中使相望。征宅先无正寝,太宗欲为小殿,辍其材为征营构,遣中使赍素褥布被而赐之,遂其所尚也。及病笃,舆驾再幸其第,抚之流涕。征薨,时年六十四。太宗亲临恸哭,废朝五日,赠司空、谥曰文贞。帝亲制碑文,并为书石。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征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
B.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征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
C.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征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
D.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征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部书,中国古代书籍可统分为四大类,一般称经、传、子、集四部,后来也用以泛指群书。
B.《隋史》即《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C.文贞,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由于历史上某些人物的功绩类似,其谥号也可能相同。
D.碑文在文中指墓碑文,是在坟墓前面或后面的石碑上刻写死者姓名、相关事迹等纪念死者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任谏议大夫,安抚河北时,遇到前太子府李志安、齐王府李思行被押送,他从维护国家长远利益出发,妥善处理了此事。
B.针对战乱后典章制度杂乱的现状,魏征上奏朝廷校订四部书,秘府中的书籍才得以完备;他总体撰定的《周史》《隋史》等史书,被誉为良史。
C.魏征深得信任,但自认为无功,只是凭借辩说而参与国事,怕自己会骄傲,就借眼疾多次请求辞职,皇帝不得已同意他卸任政事,回家养病。
D.魏征病危期间,他的住宅连正寝也没有,后太宗赐素褥、布被,顺从他的喜好;魏征死后太宗亲去吊唁,停止朝会五天,赠官职、谥号,并撰写碑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
(2)隐太子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
5.魏征原本追随太子李建成,李建成失败后,魏征为何又得到太宗重用?请简要概括。
2022-07-14更新 | 7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维传

①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兄友弟悌,多士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

②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注】,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③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如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所及也。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人有得《按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④维弟兄俱奉佛,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装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白、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乾元二年七月卒。

(选自《旧唐书》,有删减)


【注】痢:中医学病名。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士       推:推重
B.维从不及     扈:制止
C.即有所       缺:不足
D.常蔬食       居:平时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赎兄罪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B.非绘者所及也                              兴怀
C.辋水周舍下                                 会稽山阴之兰亭
D.创意经图                                     泉涓涓始流
3.文中划波浪线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B.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C.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D.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维与其弟王缙关系融洽,且都是博学多才之人,尤其是王维以孝闻名,为母亲守丧,形销骨立。
B.王维被安禄山挟持,但因受到可怜并没有遭受虐待,最终被迫接受官职,并作《凝碧诗》以求自保。
C.王维在诗书画方面的成就都很高,特别是所绘山水云石的独到境界,一般绘画的人都不能企及。
D.文章写王维在辋川的所作所为,以及其对佛教的虔诚和生活的简朴,充分体现了王维的淡泊性情。
5.将下面文中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6.安史之乱结束后,唐肃宗宽恕并重新任用王维。请根据本文内容,探究唐肃宗这样对待王维的原因。
2021-07-04更新 | 1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子①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徵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及败,太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徵曰: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素器之,引为詹事主簿。及践祚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使安辑河北,许以便宜从事。徵至磁州,遇前宫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铟送诣京师。徵谓副使李桐客曰:吾等受命之日,前宫、齐府左右,皆令赦原不问。今复送思行,此外谁不自疑?徒遣使往,彼必不信,此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且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宁可虑身,不可废国家大计。今若释遣思行,不问其罪,则信义所感,无远不臻。古者,大夫出疆,苟利社稷,专之可也。况今日之行,许以便宜从事,主上既以国士见待,安可不以国士报之乎?即释遣思行等,仍以启闻,太宗甚悦。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徵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或有言徵阿党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彦博奏曰:徵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徵,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徵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衰或未可知帝矍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徵曰:良臣,稷、契、咎陶②是也。忠臣,龙逢、比干③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深纳其言,赐绢五百匹。贞观三年,迁秘书监,参预朝政。徵以丧乱之后,典章纷杂,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数年之间,秘府图籍,粲然毕备。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列传》)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稷、契、咎陶:都是舜帝的臣子。③龙逢(关龙逢,被夏桀杀害)、比干(被商纣挖心)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他日/徵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B.他日/徵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C.他日/徵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D.他日/徵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太子李建成谥号。古代的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后,朝廷会根据他们生前的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B.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祚”有皇位之意。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作、践极、践统、践位等等。
C.擢,提升官职。其他如“迁”“陟”“加”等也指官职的提升;“拜”“除”“领”等表示任命、授予官职。
D.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而又拜,即拜两次,表示恭敬之意。书信中用为对尊长或朋友的敬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直言敢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李世民责备魏征事先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B.魏征忠诚奉国。魏征受命安抚河北,刚到磁州,就遇到押解前东宫、齐王府的旧人入京的队伍。魏征说有关国家利益,明白了没有不去做的,宁可自己承担责任,也不能损害国家大计。因此,立刻上书呈报皇上,并释放了被抓的前东宫、齐王府的旧人。
C.魏征善于辞令。魏征向唐太宗提出愿做良臣、不做忠臣的请求,太宗惊问良臣、忠臣的区别。魏征巧用典故,正反举例进行说理。结果,唐太宗被魏征深深地打动,并因此赐给他五百匹绢。
D.魏征重视文化。由于隋末战乱,书籍散佚和损毁较多。魏征任秘书监之职后,他奏请组织儒生校辑图书,结果,数年之间就使秘书府藏书精美又完备。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懂。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5.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良臣、忠臣的特点。
2023-03-25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