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1204360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有着自己的源头。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

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便晕染成一幅幅画卷。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引用       比喻       夸张B.对偶       反复       排比
C.对偶       夸张       拟人D.排比       引用       比喻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上下五千年,       ①       ,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就是传统文化的外在体现。       ②        ,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     ),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          ③         。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但据史家考证显示,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今至少有6000年以上历史。

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B.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C.到了近代,毛笔与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D.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在近代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据史家考证显示,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今有6000年以上历史。
B.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今至少有6000年以上历史。
C.但据史家考证显示,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今至少有6000年历史。
D.但史家考证显示,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今至少有6000年历史。
4.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字。
2023-05-12更新 | 16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尽管洞内洞外一点声音都没有,但是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雕塑,特别是看到墙上的壁画:(甲)人物是那样繁多,场面是那样富丽,颜色是那样鲜艳,技巧是那样纯熟,我们内心里就不禁感到热闹起来。我们仿佛亲眼看到释迦牟尼从兜率天上骑着六牙白象下降人寰,九龙吐水为他洗浴,一下生就走了七步,口中大声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我们仿佛看到他读书、习艺,他力大无穷,竟把一只大象抛上天空,坠下时把土地砸了一个大坑。我们仿佛看到他射箭,连穿七个箭靶。我们仿佛看到他修苦行,不吃东西,修了六年,(乙)把眼睛修得深如古井。(丙)我们又仿佛看到他幡然改变主意,毅然放弃了苦行,吃了农女献上的粥,又恢复了精力,走向菩提树下,同恶魔波旬搏斗,终于成了佛。】成佛后到处游行,归示,度子,年届八旬,在双林涅槃。使我们最感兴趣、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那许许多多的涅槃的画。释迦牟尼已经逝世,闭着眼睛,右胁向下躺在那里。他身后站着许多和尚和俗人。前排的人已经得了道,对生死漠然置之,脸上毫无表情。后排的人,不管是国王、各族人民,还是和尚、尼姑,(丁)因为道行不高,尘欲未去,参不透生死之道,都嚎啕大哭,有的捶胸,有的打头,有的击掌,有的顿足,有的撕发,有的裂衣,有的甚至昏倒在地。(戊)我们真仿佛听到哭声震天,看到泪水流地,内心里不禁感到震动最有趣的是外道六师,他们看到主要敌手已死,高兴得弹琴、奏乐、手舞、足蹈。在盈尺或盈丈的墙壁上,宛然一幅人生哀乐图。这样的宗教画,实际上是人世社会的真实描绘。把千载前的社会现实,栩栩如生地搬到我们今天的眼前来。

1.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相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句中的几个分句可以自由调整顺序。
B.乙句和戊句都使用了比喻修辞。
C.丙句中的“幡然”可以改成“恍然”。
D.丁句整句与散句相结合,既整齐又灵动。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顿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文中【】(方括号)部分由主语相同的五句话并列而成,主语“我们”出现五次,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明。
2023-07-31更新 | 22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②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③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④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A.AB.BC.CD.D
2019-08-23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