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费孝通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8 题号:12068579
六十多年前,费孝通先生在《乡土本色》中说道:“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六十年后,在水泥大幅度覆盖地表的今天,即使在农村我们都要费力去寻找一块泥土地,难道说现在我们的民族已经可以和土地分离了?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府鼎盛时,大观园里住着姑表姨表等许多亲属,而被抄家后,宝玉宝钗身边只剩下麝月一个奴婢,这个现象表明了差序格局具有边界不固定,能伸放收缩的特点。
B.乡民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
C.乡土社会中的人用不用文字跟他们“愚不愚”没有关系,人们不用文字,是因为文字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时候起不到什么作用。
D.西洋社会中,家庭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生育抚育组织,因此主轴在夫妇和孩子之间,两性之间的感情不是凝和的力量。
2022-01-24更新 | 143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乡土中国》选择题。
(1)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乡土本色》一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
B.乡人不识字是智力问题,不是知识问题。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长期的相处使他们甚至不用面对面就能凭借脚步声辨认对方,而文字的传递信息能力也有其限制性,需要一定的文法才能规定其正确使用。所以文盲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
C.中国家的扩大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之一方面。在西洋家庭中,夫妻是主轴,而在中国,父子是主轴。在乡土社会中,同性别同年龄的人待在一起,这是社会养成的性格。
D.在稳定的社会中,血缘不过是地缘的投影,不分离的。而人口因繁殖而流动时,其所到的新地也会与来处的旧地产生一定的联系,比如用旧地来命名新地。一个村子的新客很难被当作“自己人”,也因此更便于与他人不讲人情的讨价还价、算账和做生意,从而发展商业。
(2)下列对《乡土中国》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封建依附关系的严格。
B.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这表明“礼”和“法”都是依靠权力机构推行的。
C.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说(中国古代)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其根源是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D.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
2023-01-27更新 | 207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根据对《文字下乡》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利用文字进行写作时,不管怎样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地传情达意。
B.只要传真技术还无法让人超越时空利用表情辅助语言来传情达意,文字就还会被人们使用。
C.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不是“愚”的表现,所以只教会乡下人识字并不能根治他们的“愚”。
D.在熟人中我们的话少,是因为大家彼此熟悉了解,心有灵犀一点通,不需要借助语言表达。
2021-04-27更新 | 3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