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76 题号:1210589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我国粮食产量从1982年的3.55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6.61亿吨。增长87%。今年以来,尽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粮食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仍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夏粮产量达到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在田作物长势良好,秋根丰收可期。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发挥好三农的压舱石作用,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就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保持经济持续复苏、社会大局稳定奠定基础。

(摘自《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人民日报》2020年7月26日。有删改)

材料二:

程国强指出,我们需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不断增强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配置能力。按照“立足国内适度进口的粮食安全战略,探索实践国内供给+进口补充资源配置模式。在立足国内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农业国际合作与经贸投资,走出去”“引进来

(摘自《专家谈中国粮食安全:走出去引进来》,2020年10月19日,有删政)

材料三:

虽然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但我国夏粮实现了增产,秋粮丰收可期,这对于我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环境要素已绷得很紧,粮金安全的外部环境正发生变化。面对风险挑战,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解决好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越来越需要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实施品种创新工程。培育适应能力更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实施科技丰产战略。持续提高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永平、加强科技成果应用,保护和提高现有耕地粮食生产潜能、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加大对土壤改良技术、培肥地力技术研发投入,综合采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推广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合理耕作综合配癸技术等多种手段。促进土壤结构改良和营养成分增加,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将粮食生产潜力保存在土地中。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转变。强化政策资金支持,构建科技支撑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摘自《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河南日报》2020年10月16日,有删改)

材料四: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中国将继续推进粮食领域南南合作。探索国际粮食合作新模式,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粮食经贸合作关系,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作出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欧敏行表示。今年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中国以具体行动诠释团结合作的意义;面对疫情,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稳生产、保供应的政策;中国电商企业采取创新举措,为小农户开发了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在短时间内遏制了疫情蔓延,同时保障了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摘自《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9日,有删改)

1.下列对粮食安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障粮食安全是适应经济下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的需要,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为社会大局稳定奠定基础。
B.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拓展农业国际合作与经贸投资,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
C.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意昧着要利用好科技,运用科技来解决农作物品种适应能力不够强、产量不够高、土壤结构不合埋等方面的问题。
D.中国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将继续推进粮食领域“南南合作”,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粮食经贸合作关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贡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抓粮食生产,全力推进粮食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既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也能让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B.抓住“三农"这块压舱石,凭借科技及政策支持,我国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粮食增产,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转变。
C.在我国粮食生产受资源环境要素制约、粮食安全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以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D.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欧敏行看来,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稳生产、保供应的政策,目的是保障粮食价格平稳,确保粮食安全。
3.后疫情时代,如何做才能真正确保粮食安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介绍。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材料二:

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选项非常了解(%)了解(%)不是很了解(%)一点不了解(%)没有考虑过(%)
个性30.260.371.90.6
兴趣28.549.718.13.20.5
能力27.953.215.62.50.8
选项很强(%)较强(%)一般(%)不具备(%)没有考虑过(%)
合作意识19.732.445.81.20.9
竞争意识21.324.545.65.43.2
创新意识15.533.341.95.93.4
社会适应能力23.521.2510.34
人际交往能力22.637.936.70.32.5

(摘编自《浙江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三:

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

(摘编自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

材料四: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学会选择是其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基本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过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这与他们在高考中报志愿时,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不无关系。
B.在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可能影响生涯发展的变量上,研究表明它们对高中生生涯发展影响不大。
C.高中学生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D.相较于兴趣与能力,被采样的学生对个性这一自我因素的认知更加的了解,有超过90%的学生对自己的个性有一定认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惠英看来,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B.据材料二的数据,对于浙江省被采样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自我认识”方面,总体认识是比较到位的。
C.对学业、职业与人生的规划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
D.据材料二可知,“社会适应能力”是被采样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因素,而“竞争意识”是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
2021-03-17更新 | 6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移动支付平台,属于第三方的服务中介机构,它实际上就是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的“中间件”,它是在银行监管下保障交易双方利益的独立机构。国内第三方支付产品主要有: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等。用户数量最大的是PayPal和支付宝。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央行各分支行公布的第三方机构罚单超30张,逾25家支付公司“踩雷”。2017年以来,支付巨头支付宝也因跨境和境内支付各种不规范被处三张罚单。在央行的强监管风暴之下,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在加速洗牌。随着监管的强化,支付行业走向规范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部分不合规的机构将逐渐被淘汰。

(摘编自百度百科及《经济参考报》《第三方支付强监管延续今年罚单已超30张》2018年5月22日)

材料二:

   

2008—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及增长情况(单位:亿户,%)

材料三:

Strategy Analytics移动支付服务最新研究报告《2010—2022年移动支付预测更新》称,全球移动支付用户将在2016年年底突破10亿,相当于20%的独立移动用户。受无银行账户支付及社交支付的驱动,移动支付交易额在2022年将会是2016年的两倍以上——将从2016年的2000亿美元上涨至2022年年底的5710亿美元。

(摘编自人民网《2016年底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有望突破10亿》2016年6月20日)

从2013年的55.45亿笔,到2016年的1228.6亿笔。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在2016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结构中,移动支付占比高达54.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17年12月,达到5.27亿,较2016年年底增加5783万人。《2017微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9月,微信支付月社交支付次数较上年增长23%,月线下支付次数较上年增长280%,微信支付绑卡用户已超过8亿。

(摘编自《人民日报》《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达到5.27亿,交易规模全球第一》2018年2月2日)

材料四:

2017年8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印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这也就是业内所称的“断直连”。越来越多的机构将会收取服务费,从此,移动支付机构告别“补贴”时代。

第三方支付“江湖规矩”变了,自2018年8月1日起,微信信用卡还款,每笔还款按还款金额的0.1%收费。

(摘编自《科技日报》《支付行业迎“断直连”监管新规告别“补贴”时代》2018年7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0年到2014年,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由1.35亿户增长到3.25亿户,增长率最高达73.08% ,最低8.12%。
B.2008年至2015年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在不断增加,2015年达到3.50亿户,但8年间注册账户规模增长率却一直下降,并且降幅明显。
C.2014年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为3.25亿户,较上年增长24.88%;2015年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达3.50亿户,年增长率7.79%。
D.2008年至2015年8年间,2009年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增速最快,增长率达178.57%,2015年注册账户规模最大,达到3.50亿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移动支付,是在银行监管下进行的买卖双方直接交易的支付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方式确保了消费者利益和资金流动安全。
B.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在2016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结构中,移动支付占比高达54.8%,其中主要是手机支付。
C.央行“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的举措,意味着非银行支付机构将会收取服务费。
D.Strategy Analytics预测,全球移动支付用户将在2016年年底突破10亿,实际上手机用户截至2017年年底才达到5.27亿,预测差错明显。
3.移动支付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困境,需要找到出路,请综合材料内容简述移动支付的困境与出路。
2020-11-29更新 | 3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的文化发展多元化,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文化发展的前提。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就是顺应社会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热心于民间文学,喜爱民间文学,而且把民间文学视作自己的思想文化资源,深切揭示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实质与规律。马克思与恩格斯从民间文学中看到了民众的创造力,看到了人民大众的聪明智慧,和他们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深刻揭示出民间文学的实质、特征和价值,超越了所处的时代,超越了他们所生活的欧洲。

中国有礼失求诸野和通过风俗观察民心的文化传统,历史上的有识之士总是强调人民的利益与国家社稷安危的密切联系,强调亲民、富民。中国共产党人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非常重视团结和教育广大民众,强调密切联系群众。中国现代民间文学思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对西方人类学等现代文化理论的吸收运用,又有李大钊、鲁迅、茅盾等学者的自觉不自觉的创造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魅力来自对历史与时代的总结,更在于其实事求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面对两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难题,一个是如何面对中国和世界各民族民间文学历史发展问题,一个是如何面对新的历史时期一些民间文学面临灭绝的问题。特别是前一个问题,是中国与世界各民族共同面对的难题。

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不断遇到新问题,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理解民间文学的民族性问题,如何看待民间文学中的传统文化观念与信仰的问题,如何看待民族文化的自觉性、自主性及其与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等问题。特别是如何发出中国声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看到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正义的中国。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灵魂,保存着中华民族神圣的信仰和信念,需要不断清洁自身,保持健康的发展,引导人民,服务人民。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兴起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热潮,中国有多项文化遗产纳入世界保护名录,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为自己加深加重了保护的责任。同时,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文化产业的合理性开发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这就更需要我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需要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多重世界,既要重视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经验和教训,又要研究历史上文化发展的成败得失,特别是中华民族包括各民族民间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发展,在文化选择与认同中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研究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高举以人民为中心的旗帜,是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理论保障。

(节选自高有鹏《以人民为中心的民间文艺学》)

材料二:

民间文艺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广大人民过去和现在所创作、享用和传承的各种样式的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叙事诗、小戏、谚语及谜语等。这种过去长时期被忽略,乃至于被鄙视的野人的文艺创作,从单独一个民族说,它是那个民族整个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的一部分;从众多民族说,它又是整个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的一部分。大部分的民间文学作品,伴随着广大人民的现实生活,是人们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些作品紧贴着现实生活,富于生活气氛和意味。

但是,现在有不少的文艺学者或作家,认为这种野人的文艺,即使有它自己的某些优点,但从艺术成熟程度说,是不能与专业作家的作品相比的。在他们看来,民间文学,在文学的国土里远离文学国境的中央地带。好像一谈到文学,就只有专业作家的作品才是合格的对象。这是一种偏见——不折不扣的传统偏见!

我们认为:一个民族或众多民族的文艺学的论述,应该包括该民族或诸民族的一切创作成果及有关的现象在内,这就是一般的文艺学(或简称文艺学)。在一般的文艺学之下,还应该有侧重论述某方面现象的文艺学,即部分的文艺学个别的文艺学,如专业作家文艺学民间文艺学通俗文艺学(市民阶级的通俗文艺学),以及原始文艺学

民间文艺学,作为一种文学理论,其研究对象的领域相当广阔,民间文学有它特殊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它的作者和传播者,它跟现实生活的关系,它跟同一社会里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

随着各国各民族人民力量的增长和他们政治、经济地位的解放和发展,今后对于各自民族的固有文化、艺术的搜集、研究事业,将不断出现涨潮的现象。

在我们这样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广大劳动人民所创作、继承和传播的语言艺术,不管怎样,在学术界里,是应该受到跟它所具有的价值相适应的重视的。这是我们时代的一种天经地义

(节选自钟敬文《加强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工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热心于民间文学创作,喜爱民间文学,把民间文学视作自己的思想文化资源,而且研究其规律。
B.在文化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文化健康发展须以人民为中心,这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需要。
C.科学的民间文艺学研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民间文艺的创作成果为全部研究对象,挖掘其合理成分。
D.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劳动人民所创作、继承和传播的语言艺术,已经受到相应重视是“天经地义”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总结了历史与时代,揭示出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规律,超越了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所生活的区域。
B.当今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热潮正在兴起,中国有多项文化遗产纳入世界保护名录,这就完全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
C.虽然有人认为所谓“野人”的文艺不能与专业作家的作品相比,也不能进入文学国境的中央地带,但其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D.民间文艺学,要研究民间文学的特殊内容和特点,还要研究作品跟现实生活的关系,跟同一社会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间文艺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河南梆子戏B.“红学”索隐
C.彝族《阿诗玛》D.东海渔歌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民间文艺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5.中国应该如何发展自己的民间文艺学?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2021-02-01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