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刘昫等 > 《旧唐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75 题号:1211773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袆,陇西成纪人,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子。袆少有志尚,事母甚谨,抚弟祗等以友爱称。少继江王嚣后,封为嗣江王。景云元年,复为德、蔡、衢等州刺史。开元后,累转蜀、濮等州刺史。政号清严,人吏畏而服之。渐见委任,入为光禄卿。丁母忧去官,起复授瀛州刺史,又上表固请终制,许之。十二年,改封信安郡王。十五年,服除,拜左金吾卫大将军、朔方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寻迁礼部尚书。先是,石堡城为吐蕃所据,侵扰河右。袆与河西、陇右议取之。袆到军,总率士伍,克期攻之。或曰:“此城据险,又为吐蕃所惜,今总军深入,贼必并力拒守。事若不捷,退则狼狈,不如按军持重,以观形势。”袆曰:“人臣之节,岂惮艰险?叠则以死继之,苟利国家,此身何惜?于是督率诸将倍道兼进并力攻之遂拔石堡城斩获首级并获粮储器械其数甚众仍分兵据守以遏贼路 上闻之,大悦,始改石堡城为振武军,自是河、陇诸军拓地千余里。十九年,契丹衙官可突干杀其王邵固,率部落降于突厥。玄宗遣忠王为河北道行军元帅以讨奚及契丹两蕃,以袆为副。王既不行,袆率户部侍郎装耀卿等诸副将分道统兵出于范阳之北,大破两蕃之众,擒其首长,余党窜入山谷。军还,袆以功加开府仪同三司。袆既有勤绩,执政颇害其功,故其赏不厚,甚为当时所叹。二十二年,迁兵部尚书,久之,坐事出为衡州刺史。俄历滑、怀二州刺史。天宝初,拜太子少师,以年老致仕。二年,迁太子太师,制出,病,年八十余,上闻而痛惜者久之。袆居家严毅,善训诸子,皆有夺命。三子:垣、峄、岘,皆至达官。

(节选自《旧唐书· 李祎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督率/诸将倍道兼进/并力攻之/遂拔石堡城/斩获首级/并获粮储器械/其数甚众/仍分兵据守/以遏贼路/
B.于是督率诸将/倍道兼进/并力攻之/遂拔石堡城/斩获首级/并获粮储器械/其数甚众/仍分兵据守/以遏贼路/
C.于是督率/诸将倍道兼进/并力攻之/遂拔石堡城/斩获首级并获粮/储器械其数甚众/仍分兵据守/以遏贼路/
D.于是督率诸将/倍道兼进/并力攻之/遂拔石堡城/斩获首级并获粮/储器械其数甚众/仍分兵据守/以遏贼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职官名。古代掌管地方纠察的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
B.起复,指古代官员为父母守丧期间或期满应召任职,又指降职或革职后被起用。
C.敕,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D.薨,古代称帝王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也可用于高等级妃嫔及皇子、公主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袆孝母爱弟,非常重视亲情。他对母亲很孝顺,尽心侍奉;对弟弟李祗等人,尽心抚养,因为友好亲爱受人称赞。
B.李祎清正廉洁,受到朝廷重用。他为官清廉严厉,官员和百姓都敬畏信服他,逐渐受到朝廷信任,入朝任光禄卿。
C.李祎富有胆略,取得卓越战功。他挥军奔袭石堡城,全力攻敌,大获全胜;后来配合忠王率部讨伐两蕃,擒其首领。
D.李袆家教严明,教子颇有成效。他居家严厉刚毅,善于训导后代,儿子们都有美名,李垣、李峄、李岘都做了高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臣之节,岂惮艰险? 吾则以死继之,苟利国家,此身何惜?
(2)祎既有勋绩,执政颇害其功,故其赏不厚,甚为当时所叹。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

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为司法书佐。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长真仅以身免,余众尽降。

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擢拜侍中,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

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遗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五年,入为吏部尚书。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辄焚稿,人莫知之。十六年,表请致仕。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因叙说生平,流涕嘘唏而诀。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

(《旧唐书·高士廉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廉妹先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               适:合适。
B.属天下大乱不                                      寻:不久。
C.水陆俱进,逆击                              破:打败。
D.士廉下车,以礼                                致:招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事父母孝闻                    敛赀财送其行
B.觉而涕泗横集                 余既此去,后五年,吾妻来归
C.又暇日汲引辞人             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至,降阶与语                 微夫人之力不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高士廉讲求伦理道德的一组是
①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
②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奉养。
③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
④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⑤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⑥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③④⑤
2020-04-10更新 | 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王恪,太宗第三子也。武德三年,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以年幼不之官。十年,又徙封吴王。十二年,累授安州都督。及将赴职,太宗书诚之曰:“吾以君临兆底,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藩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助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诚此北以为庭训。”高宗即位,拜司空、梁州都督。恪母,隋炀帝女也。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有子四人:仁、玮、琨、境,并流于岭表

寻追封恪为郁林王,并为立庙。又封仁为郁林县侯。永昌元年,授襄州刺史,不掌印经,不知州事,后改名千里。天授后,历唐、庐、许、卫、蒲五州刺史。时皇室诸王有德望者,必见诛戮,惟千里褊躁无才,复数进缺符瑞事,故则天朝竞免祸。长安三年,充冷南安抚讨击使,历迁右金吾将军。中兴初,进封成王,拜左金吾大将军,兼领益州大都督,又追赠其父为司空。三年,又领广州大都督、五府经略安抚大使。节悠太子诛武三思,千里与其子天水王禧率左右数十人听右延明门,将杀三思党与宗楚客、纪处讷等。及太子兵败,千里与禧等坐诛,仍籍没其家,改姓蝮氏。睿宗即位,诏曰:“故左金吾卫大将军成王千里,保国安人,克成忠义,恳除凶丑,翻陷诛夷。永言沦没,良深痛悼。宜复旧班,用加新宠,可还旧官。”又令复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
B.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
C.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
D.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桥梓,也作“乔梓”,乔木、梓木为两种高矮不同的树木,可引申以比喻父子。
B.庭训,原指孔子对“趋而过庭”的儿子孔鲤的一番教育,后用以代指父亲的教诲。
C.岭表,即岭外,指岭南地区,唐代指今广东、广西、海南三地及越南北部地区。
D.追赠,指死后赠官或子孙上尊称于其父祖辈,文中即指李千里上尊称于其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在确的一项是(     
A.李恪曾被授予蜀王、吴王等爵位,官拜益州大都督等职,年幼时未赴任,直到被任命为安州都督时才上任,以藩王身份镇守一方。
B.李恪死后被追封为郁林王;他的儿子李仁被封为郁林县侯,后来被任命为襄州刺史,但却不熟悉州中政事;武则天时,李仁先后担任五州刺史。
C.武则天登基称帝,大肆诛杀李姓诸王,稍微有德行声望的都不能幸免;李千里因为度量狭窄,性情急躁,而且善于迎合武则天,因此得到保全以
D.李千里和儿子参与了节愍太子铲除武三思的行动,率领亲信攻打右延明门;行动失败后,李千里一家被朝廷严厉处置,到睿宗时才获得平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
(2)及太子兵败,千里与禧等坐诛,仍籍没其家,改姓蝮氏。
5.长孙无忌嫉恨李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1-12-31更新 | 22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一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征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鄄。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期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B.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C.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D.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一般有名有字,出生时先起名,成年时再取字。
B.宪宗,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丁”是指丁忧,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 文中指遭逢母亲丧事。
D.除,是免除,罢官之意,与“罢、黜、免、废”的意思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文才出众。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B.白居易擅长作诗。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
C.白居易积极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征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D.白居易坦率耿介。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小高兴,幸亏李绛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2)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2021-03-30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