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6 题号:1213552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举正字伯仲,幼嗜学,厚重寡言。以父补秘书省校书郎。进士及第,授知伊阙、任丘县。三迁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修《三朝宝训》,同修起居注,擢知制诰。其妻父陈尧佐为相,改龙图阁待制。尧佐罢,以兵部郎中复知制诰,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前一日,吏有驰报者,举正方燕居斋舍,徐谓吏曰:安得漏禁中语?既入谢,仁宗曰: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时陕西用兵,吕夷简以宰相判枢密院,举正曰:判名重,不可不避也。乃改兼枢密使。迁给事中。御史台举李徽之为御史,举正友婿也,格不行。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许州。光化军叛卒转寇傍境,而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潜捕首恶者斩之。皇佑初,拜御史中丞,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固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又曰:先朝用人,虽守边累年者,官止遥郡刺史。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居半岁,免位复为宣徽使。家居凡七上疏。及狄青为枢密使,又言青出兵伍不可为执政,力争不能夺,因请解言职。帝称其得风宪体,遣赐就第,赐白金三百两,除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入兼翰林侍读学士。每进读及前代治乱之际,必再三讽谕。卒,赠太子太保,谥安简。文章雅厚如其为人,有《平山集》、《中书制集》、《内制集》五十卷。

(选自《宋史·王举正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B.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C.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D.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文中指王举正凭借父辈功劳做官。
B.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知制诰,文中是指我国古代的官名。一般负责起草诏令,不同的朝代其职权有所不同。
D.礼部,我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军需、俸禄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举正严守规则,批评属吏。王举正再次担任知制诰,同时授予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有属吏提前一天骑快马来通报消息,王举正批评属吏泄露宫中消息。
B.王举正公正严明,一视同仁。吕夷简以宰相身份兼管枢密院,王举正认为不合适,建议改任枢密使;御史台举荐李徽之,王举正没有因为他是友人的女婿而通过。
C.王举正不畏权贵,仗义执言。王举正指责张尧佐才能平庸,攀附权贵,身居要职,使贤良士大夫无法得到激励;张尧佐复任宣徽使,王举正闲居在家七次上疏。
D.王举正恪守职责,为文雅厚。王举正力谏狄青不可担任执政而未果,请求免除自己谏官职务;入宫侍读时借前代治乱事例委婉劝读;文如其人典雅纯厚,著作颇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
(2)光化军叛卒转寇傍境,而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潜捕首恶者斩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质字子野。少谨厚淳约,力学问,师事杨亿,亿叹以为英妙。以荫补太常寺奉礼郎。通判苏州,州守黄宗旦少质尝因争事宗旦曰少年乃与丈人抗邪质曰事有当争职也卒不为屈 宗旦得盗铸钱者百余人,下狱治,退告质曰:“吾以术钩致得之。”喜见于色。质曰:“以术钩人置之死而又喜,仁者之政,固如是乎?”宗旦惭沮,为薄其罪。知蔡州。州人岁时祀吴元济庙,质曰:“安有逆丑而庙食于民者。”毁之,为更立狄仁杰、李愬像而祠之,蔡人至今号“双庙”。以本曹郎中召为开封府推官。时兄雍为三司判官,质不欲兄弟并居省府,恳辞,得知寿州,徙庐州。盗杀其徒,并赀而遁,捕得之。质论盗死,大理以谓法不当死,质曰:“盗杀其徒,自首者原之,所以疑坏其党,且许之自新,此法意也。今杀人取赀而捕获,贷之,岂法意乎? ”疏上不报。降监舒州灵仙观。逾年,韩琦知审刑院,请盗杀其徒、非自首者勿原。著为令。于是郑戬、叶清臣皆言质非罪,且称其材,起知泰州。

尝摄江陵府事,或诉民约婚后期,民言贫无背以办,故违约。质问其费几何,出私钱予之。吏捕盗人衣者,盗叩头曰:“平生不为过,迫饥寒而至于此。”质命取衣衣之,遣去。质家世富贵,兄弟习为骄侈,而质克己好善,自奉简素如寒士,不喜畜财,至不能自给。范仲淹贬饶州,治朋党方急,质独载酒往饯。或以诮质,质曰:“范公贤者,得为之党,幸矣。”世以此益贤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州守黄宗旦少/质尝因争事/宗旦曰/少年乃与丈人抗邪/质曰/事有当争/职也/卒不为屈/
B.州守黄宗旦少/质尝因争事/宗旦曰/少年乃与丈人抗邪/质曰/事有当/争职也/卒不为屈/
C.州守黄宗旦少质/尝因争事/宗旦曰/少年乃与丈人抗邪/质曰/事有当/争职也/卒不为屈/
D.州守黄宗旦少质/尝因争事/宗旦曰/少年乃与丈人抗邪/质曰/事有当争/职也/卒不为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铸钱,用金属铸造钱币,在我国古代一向由官府控制或统一铸造。
B.并居省府,文中指王质和他的哥哥王雍在同一个州府里担任官职。
C.庙食,有功绩、名声地位高的人死后,在祠庙中享受奉祀和祭飨。
D.大理,即大理寺,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质出生于富贵之家,却没有骄纵奢侈的习气,谨慎厚道淳朴简约,年轻时致力于学问,老师杨亿赞他为少年英才。
B.在苏州任职期间,王质不因位阶低而屈己媚上,既直陈上司的过错,又主动为他减轻罪责,让太守黄宗旦自惭形秽。
C.王质认为法律以改过自新为条件,宽恕杀同伙后自首的强盗,意在瓦解其团伙,这不适用于杀死同伙并吞钱财逃跑的罪案。
D.正当朝廷严厉惩办朋党之时,王质独自载酒为被贬官的范仲淹饯行,面对有些人的责备,他明言以成为范公的同党为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术钩人置之死而又喜,仁者之政,固如是乎?
(2)或诉民约婚后期,民言贫无赀以办,故违约。
5.王质为什么要毁吴元济庙,更立狄仁杰、李愬像而祠之?
2021-11-17更新 | 1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谓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C.始从尹沫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D.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
B.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蔑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学士,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后指以高超的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
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平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
B.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
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D.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己进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2021-10-09更新 | 8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牟子才字存叟,井研人。嘉定十六年举进士。入对,首言大臣不公不和六事,次陈备边三策。理宗顾问甚悉,将下殿,复召与语。翼日,帝谕宰相曰:人才如此,可峻擢之。左丞相李宗勉拟秘书郎,右丞相史嵩之怨子才言己,遽曰:姑迁校勘。俄宗勉卒,嵩之独相,亟请外,通判吉州,转通判衢州。后入为国子监主簿兼史馆校勘,逾年,迁太常博士。升兼侍讲。御史徐经孙劾府尹厉文翁,不报,出关,子才奏留之。文翁改知绍兴府,又缴其命。伯玉降官已逾年,舍人院不敢行词,子才曰:故事,文书行不过百刻。即为书行。帝曰:谪词皆褒语,可更之。子才不奉诏,丞相又道帝意,子才曰:腕可断,词不可改。丞相欲改则自改乃已。明堂礼成,帝将西太乙宫款谢,实欲游西湖尔,子才力谏止。皇子冠,面谕作乐章,礼部言:古者嫡子一醮无乐,庶子三醮有乐,用乐非是。子才言:乐章乃学士院故事,况面谕臣,不敢不作。诏从之。升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以集英殿修撰知太平州,前是例兼提领江、准茶盐,子才不谙财恳免。至郡,首教民孝弟,以前人《慈竹》《义木》二诗刻而颁之,间诣学为诸生讲说经义。修采石战舰百余艘,造兵仗千计。召入对,权工部侍郎。时贾似道自谓四方无虞皆其力,故肆意逸乐,恶闻谠言。子才言:开庆之时,天下岌岌殆矣,今幸复安。不知天将去疾,遂无复忧耶?抑顺适吾意,而异时不可测祸也。奈何怀宴安以鸩毒,而不明闲暇之政刑乎!议者国之元气也今言及乘舆尚见优假事关廊庙忿怒斯形朝政之阙失臣下之蔽蒙何由上达乎?帝曰:非卿不闻此言。宣坐赐茶,问外事甚悉,子才具以田里疾苦对,帝颦蹙久之,即兼侍读,寻擢权礼部尚书。每直,辄召对内殿,至夜分,或就赐酒果。度宗在东宫,雅敬子才,言必称先生。即位,授翰林学士、知制诰,力辞不拜,请去不已。进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赠四官,官其后二人。

(节选自《宋史·牟子才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议者国之元气也/今言/及乘舆尚见/优假事关廊庙/忿怒斯形/朝政之阙/失臣下之蔽/蒙何由上达乎
B.议者国之元气也/今言及乘舆/尚见优假/事关廊庙/忿怒斯形/朝政之阙失/臣下之蔽蒙/何由上达乎
C.议者国之元气也/今言/及乘舆尚见/优假事关/廊庙忿怒/斯形朝政之阙/失臣下之蔽/蒙何由上达乎
D.议者国之元气也/今言及乘舆/尚见优假/事关廊庙忿怒/斯形朝政之阙失/臣下之蔽蒙/何由上达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文书行不过百刻               故事:按照惯例
B.帝将西太乙宫款谢                 幸:巡幸
C.而异时不可测之祸也             基:基础
D.辄召对内殿,至夜分               语:谈话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丞相欲改则自改   ②而基异时不可测祸也
③子才不谙财恳免   ④造兵仗千计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牟子才有才华,深得君王赏识。人朝奏对,理宗皇帝反复询问他政事:度宗上位前,总尊称他为先生。
B.牟子才讲原则,认定之事绝不更改。他撰写的贬官文书多褒语,皇帝和丞相先后向他提意见,他也坚决不修改。
C.牟子才为官清廉,绝不贪财。他以集英殿修撰身份担任太平州长官,却不愿意兼任领江、准茶盐等多财的官职。
D.牟子才为官正直,敢说敢做。贾似道自恃功高,牟子才对他的一些做法直言不讳地进行了批评,得到皇帝赞许。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贾似道自谓四方无虞皆其力,故肆意逸乐,恶闻谠言。
(2)宣坐赐茶,问外事甚悉,子才具以田里疾苦对,帝颦蹙久之。
2021-10-20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