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1219369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其二)

苏轼

众禽事纷争,野雁独闲洁。

徐行意自得,俯仰若有节。

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

作书问陈子,晓景画苕霅。

依依聚圆沙,稍稍动斜月。

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


[注]①这首题画诗写于元丰八年。陈直躬,宋画家,绘画、人品皆为世人推重。②苕霅:水名。
1.下列古代文学作品选,本诗最可能被编入的一项是(     )
A.《古诗集萃》B.《乐府诗选》
C.《律诗选集》D.《诗余菁华》
2.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用“众禽”的“纷争”反衬“野雁”的“闲洁”,“意自得”“若有节”为“闲洁”做注。
B.诗的五、六句点明诗人境遇,虽然被贬黄州,衰老孤独,但每天可与鹅鸭为伴,心境依然乐观。
C.诗的七、八句既表明此画的由来,又点明诗与画的关系:苏轼求画,陈直躬赠画,苏轼题诗。
D.诗的最后四句中,斜月移动和大雁鸣叫都是画笔所不能呈现的动景,这都出自作者的想象。
3.题画诗画意与诗情相映成趣,请简要分析本诗中两者的关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次韵江晦叔

苏轼

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

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

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

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


【注】①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北归,至虔州(今江西赣州),与江晦叔以诗唱答。江晦叔,苏轼旧友,时知虔州。②翻水成:典出韩愈“文如翻水成,初不用意为”。③二江:长江支流章、贡二水汇合于虔州,亦指江氏兄弟送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归途经虔州,友人钟鼓相庆;诗人重见旧时风物,宛如旧梦惊破。
B.倾盆大雨衬托“翻水”诗情,著一“仍”字足见诗人未因悠悠尘世而改变本性。
C.尾联以景结情,语意双关。前句写友人送别,后句寄托诗人对前途渺茫的悲凉感喟。
D.全诗所见所闻皆为情取景,表现了诗人的坚贞卓绝,洒然自信。诗风清俊浑厚,意蕴深厚。
2.“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两句被后人称赞为“极为高妙”,请加以赏析。
2020-03-19更新 | 8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苏轼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注】①原注:“七夕黄州朝天门上二首。”此为第二首。②仙驭:仙驾,指仙人骑的鹤。③世传牛郎、织女相见之夕必有微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回”句写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快要出现。“云开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更阑”句具体描述五更时景象,月亮西沉,银河斜转。“阑”是将尽的意思。
C.“枕上”二句拟想牛郎、织女从梦中惊醒的情景,“疏雨”渲染了悲伤的气氛。
D.“相逢”二句与“金风玉露一相逢”二句写法有相似之处,情感则有同有异。
2.下阕后两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01-10更新 | 9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孤馆灯青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①本首词作于神宗熙宁七年十月由海州出发赴密州途中,时苏轼三十九岁,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其弟苏辙在齐州。②练:白色的绢。③行藏:出仕与退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景,“孤”“青”“野”“残”点明早行时静寂、凄清的环境与心境。
B.词的下片用“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两句承接所提“往事”,开启铺排议论。
C.该词以议论入词,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词人的远大政治抱负。
D.词尾一句“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表现了词人当时的真实心境,心情得到暂时的宽慰。
2.有人认为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也有人说该词的基调是乐观豁达的,结合词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3-03-10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