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5 题号:1220313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1.请概述词人的情感发展过程。
2.有人说这首词的上片可以“朦胧”一词概括,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3.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也描写过,试比较这首词的不同之处。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惺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澧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假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张惺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③ 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④浩然气:《孟子》中有“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下面对词作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君”两句以实笔写景,目光承前两句的远观转为近看,“湿”字说明油漆色泽鲜明,快哉亭刚建成不久。
B.“长记”三句虚写,用回忆自己当年在平山堂上看到的烟雨孤鸿等哀景,反衬眼前快哉亭景色的优美。
C.“认得”两句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既写出自己在亭中见到的景致,又有对先师的怀念, 更使此亭显得亲切。
D.“堪笑”三句批评宋玉竟然不懂庄子著作里所说的“天籁”的美妙之处,把风硬分为雌雄,实在可笑。
2020-04-15更新 | 5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上作①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北城上。苏轼于熙宁七年秋自杭州通判知密州。
1.词的开头说“春未老”,下面的哪些景物体现了这一点?
2.请简析下片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2020-06-06更新 | 7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选自《东坡集》。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即被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所作。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
1.下列各项对于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意境开阔,感情奔放。《定风波》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体现了苏轼婉转细致的一面。
B.“莫听”二字主观色彩强烈,有外物不值得放在心上的意思。“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显示出作者雨中前行的洒脱和从容。
C.“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照应小序中“已而遂晴”这一句,“萧瑟处”在词中是指凄凉荒凉、没有生机的地方。这是眼前实景实写。
D.“山头斜照却相迎”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愉悦慰藉之情。
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的感情基调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更为积极。你怎么认为?结合两首词,谈谈你的看法。
2020-11-20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