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 《三国志》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1224080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B.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C.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D.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是指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
B.孝廉,是指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汉代察举制科目之一,两汉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C.差,在文中不是“差错”的意思,而是通假字,“差”同“瘥”,“病愈”的意思。
D.首服,又称“首伏”,自首服罪。从表象上看,首,头也;伏,低下;首伏,即头低下认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不爱做官。他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学识渊博。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就任,后来他对自己从医之事从来没有后悔过。
B.华佗医术高超。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先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再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善用方法。他知道郡守盛怒后会痊愈,便故意收他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离开时还留下一封信辱骂他。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果然好了。
D.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却交出可以救人的医书,只不过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无奈,只好将书烧掉。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5.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
20-21高一上·山西运城·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   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倪,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所引,诛。后绝。

(节选自《三国志·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
B.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
C.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
D.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宾客,古代有客人的总称、门客、别国来的使者、古代豪门所养的食客等意。现代汉语只保留客人的意思。
B.侍中,古代官职名。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元以后废止。
C.下车,有官吏到任、从车辆上下来等意,文中指官吏到任。
D.“善属文”中的“属”意思是撰写,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何进因为王谦是公卿望族的后代,于是想要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王谦的儿子王粲,但王谦没有答应。
B.蔡邕赞赏王粲有特异的才能,即使蔡邕的才学有很大名气,在朝廷中地位显贵,他还是觉得自己比不上王粲。
C.刘表因为王粲相貌丑陋,身体瘦弱,行为不拘小节,不很器重他。刘表死后,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附太祖。
D.王粲学识广博,有问必答。当时旧的礼仪制度荒废破坏,恢复建立新的礼仪制度,都是由王粲一直主持这件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2)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
5.文章是如何体现王粲“富有才华”的形象的?
2022-12-18更新 | 10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原曰:“为之奈何?”峻曰:“今关东有十余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原从其计,以峻为主簿。峻乃为原表行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会太祖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甚见亲信。太祖每征伐,峻常居守以给军。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颍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陈留太守枣祗,本姓棘,先人避难,易为枣。随太祖共举义兵,周旋征讨。太祖使为屯田都尉,施设田业。其时岁则大收,丰足军用,摧灭群逆,以隆王室。不幸早没,祗子处中,加官封爵,以祀祗不朽之事。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子先嗣。先薨,无子,国除。文帝追录功臣,谥峻曰成侯。复以峻中子览为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任峻传》)

1.写出下列划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明府若能唱之(________)(2)贼数寇抄绝粮道(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而用之(        
A.汇集B.总共C.带领D.总归
3.为下列句中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太祖多之(        
A.善待B.领会C.友善D.赞成
4.下列划线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项是()。
A.峻常居守以给军蹈其背以出血(《苏武传》)
B.募百姓屯田于许下       且使遽告于郑(《秦晋殷之战》)
C.起于枣祗而成于峻        负而前驱(《伶官传序》)
D.太祖流涕者久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5.第1段中杨原“为之奈何?”一句包含丰富的心理活动。下列各项不符合此时心里的一项是(       
A.忧虑B.质疑C.兴奋D.急切
6.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7.依据文章相关事件,概括任峻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相关事件任峻的主要品质
说原伐董卓(1)
归顺于太祖(2)
典军器粮运(3)
饥荒济亲友(4)

2018-01-04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晔,字子扬,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太祖征张鲁,转晔为主簿。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太祖曰:“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便自引归,令晔督后诸军,使以次出。晔策鲁可克,加粮道不继,虽出,军犹不能皆全,驰白太祖:“不如致攻。”遂进兵,多出弩以射其营。鲁奔走,汉中遂平。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太祖不从,大军遂还。晔自汉中还,为行军长史,领军。延康元年,蜀将孟达率众降。达有容止才观,文帝甚器爱之,使达为新域太守。晔以为“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昊,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后达终于叛败。黄初元年,以晔为侍中,赐爵关内侯。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后备果出兵击吴。吴遣使称藩,朝臣皆贺,独晔曰:“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备军败退,吴礼敬转废,帝欲兴众伐之,晔以为“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卒”。帝不听。五年幸广陵泗口命荆扬州诸军并进会群臣问权当自来不咸曰陛下亲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晔曰:“彼谓陛下欲以万乘之重牵己,必勒兵待事,未有进退也。”大驾停住积日,权果不至,帝乃旋师。太和六年,以疾拜太中大夫。有间,为大鸿胪,在位二年逊位,复为太中大夫,薨。曰景侯。

(节选自《三国志·刘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年/幸广陵泗口/命荆扬州诸军并进/会群臣/问/权当自来不/咸曰/陛下亲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
B.五年/幸广陵泗口/命荆扬州诸军并进会/群臣问/权当自来不/咸曰/陛下亲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
C.五年/幸广陵泗口/命荆扬州诸军并进/会群臣/问/权当自来不/咸曰/陛下亲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
D.五年/幸广陵泗口/命荆扬州诸军并进会/群臣问/权当自来不/咸曰/陛下亲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用为开国之君的庙号,如赵匡胤称“宋太祖”。
B.兼,官员在做一个官职的同时兼任另一官职。表兼任的还有“行、领、判”等。
C.延康,年号。古代除年号纪年外,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干支纪年等主要纪年法。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晔是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征张鲁之战中,本已受命撤军,但他审时度势,劝说太祖进击,取得了胜利。
B.刘晔在平定汉中后,从己方威震天下,势慑海外,而刘备方虽有谋略但行动缓慢,蜀人惊恐诸方面分析,提出定蜀的主张。
C.蜀国降将孟达,有仪表才华,深受文帝器重喜爱,刘晔却认为此人恃才好术,一定不能感恩怀义,后来孟达果然叛变。
D.文帝和众臣子都认为刘备不会为关羽之死出兵复仇,刘晔却认为刘备一定会用兵复仇,后来刘备果然出兵攻打吴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便自引归,令晔督后诸军,使以次出。
(2)大驾停住积日,权果不至,帝乃旋师。
2021-11-14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